《明朝那些事兒》打不完的仗,鬥不完的人,擋不住的結局

首先,向一直堅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致敬!歷史會記住你們的。

《明朝那些事兒》是本好書,通俗易懂。


  • 為什麼讀這本書呢?因為我想了解明史,更是想要了解王陽明在整個明朝中的地位。

在不久前,我接觸了《王陽明心學》


《明朝那些事兒》打不完的仗,鬥不完的人,擋不住的結局

這本書給我帶來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心學體系,概括來說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之學。王陽明從小立志,把人生第一等事定義為“讀書學聖賢耳”,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被貶為龍場驛丞,堅定理想,終於提出了“聖人之道,吾心自足”的“心即理”思想,不外求,只內求。並在實際工作和教學當中,陽明先生也在實踐著“知行合一”,並取得了成功。

正是心學強大的魅力,在我的內心深處碰撞出了劇烈的火花。我想更深入瞭解王陽明和陽明心學,更深入瞭解王陽明在整個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中是個怎樣的角色?所以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打不完的仗,鬥不完的人,擋不住的結局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


  • 《明》內容寫得不錯,以正史為主導

《明》版本很多,我買的是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作者當年明月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寫作手法,讀起來輕鬆自在,一口氣讀一本半本的不費勁,原來歷史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打不完的仗,鬥不完的人,擋不住的結局


從朱元璋到朱由檢,明代歷任十六個皇帝,實際上還有一個皇帝朱宸濠,只是造反後被王陽明給平了,正經的皇帝排行,是沒他的份的。同為造反的朱棣和朱宸濠,差別就是這麼大。道理很簡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戰爭從洪武年間,一直斷斷續續伴隨明朝到崇禎年間。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我很贊成。沒有人想戰爭,只是情非得已。


  • 縱觀明代歷史,文官集團太可怕

像徐階、張居正等這樣的牛人,那多了去了,他排第一,皇帝第二。往往可怕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文官拉幫結派,貪汙受賄,明裡暗裡,互相彈劾,同時他們也以天下為己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這些看似很矛盾,其實都是真實的人性,為人處世說起來就這麼簡單,做起來就這麼難。

《明朝那些事兒》打不完的仗,鬥不完的人,擋不住的結局


明亡,亡於黨爭,一語道破,東林黨被收拾得真不輕。權利和地位是很多人競相追逐的夢想,而徐階、孫承宗這樣的牛人,正值人生巔峰,卻隱退辭官,在很長時間內,我無法明白他們究竟為什麼會這樣?現在我明白了,牛人能夠把握時代脈搏,也能把握自己的脈搏,這就是人生智慧。

我想明亡,有很大程度也是大臣們太講綱常倫理,太過固執,把大明給耽誤了。但凡真的一心為國,就會想方設法曲線救國,而不僅僅是為了文人的那點“氣節”,捨生取義,自己死了,終於也不用再肩負國家重任了,真是自私。可能這個想法是有背於歷史唯物主義的。也正是有了這點“骨氣”,清末近代一系列的國運不濟,慘遭列強搶掠,這種“氣節”的根深蒂固,我們終究沒有亡國。


  • 氣數已盡

明朝結束了,不過有點可笑,不是清朝結束了明朝,而是李自成。崇禎皇帝的工作還算是勤政為民,在明朝的很多皇帝裡面,還算是長點心的。崇禎不能背明亡的黑鍋,因為誰也阻擋不了歷史發現的腳步。他已經盡力了。

《明朝那些事兒》打不完的仗,鬥不完的人,擋不住的結局


當年明月有個很強烈的觀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大多數的歷史結局是悲觀的,而當代的我們卻多數能在歷史中找到自己的樂趣,這就夠了,就這麼簡單。

“除了歷史,還有很多東西,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做:權利、希望、痛苦、憤怒、猶豫、冷漠、熱情、軟弱、氣節、度量、孤獨、殘暴、寬恕、忍耐、邪惡、正義、真理、堅持、妥協、善良、忠誠。”


疫情期間,重複《明朝那些事兒》,也推薦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