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張潘潘:“疫”“守”難攻博愛城


【戰“疫”故事】張潘潘:“疫”“守”難攻博愛城

在疫情蔓延的日子裡,焦作市博愛縣城如同築起了一道固若金湯、“疫”“守”難攻的防線,守護著435平方公里土地和40萬博愛人民,至今依然保持著無疑似、無確診的雙無“戰績”。在這場沒有硝煙戰“疫”中,這樣來之不易的“戰績”,離不開像張潘潘同志這樣的戰“疫”人。

1986年出生的張潘潘,2009年參加工作,2010年入黨,研究生學歷,2019年12月調任博愛縣疾控中心副主任。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參與國家衛生縣城創建、美麗鄉村建設、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十九大安保維穩、省級文明縣城創建等工作,獲得“優秀黨員”“最美機關幹部”“全縣黨的十九大穩定安全信訪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戰“疫”故事】張潘潘:“疫”“守”難攻博愛城

古人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上任一個月,張潘潘就遭遇了疫情這把大火,讓他從無醫學知識、無從業背景、無疫情處置經驗的“新人”快速成長為“疫”線指揮、“疫”線衝鋒、“疫”線戰鬥的“悍將”,率領全縣抗疫戰士打響了博愛縣疫情“阻擊戰”,不獲勝利絕不輕言成功。

“疫”想不到的“守歲”

剛上任的張潘潘身挑重擔,分管計劃免疫規劃、公共衛生、流行病防治等業務性強、責任重大的科室。疫情發生後,他又身兼數職,擔任縣防控專家組副組長,疾控中心防控領導小組副組長,流行病學調查及現場控制組常務副組長,疫情信息監測組組長。可以說,他身上的每個頭銜都關係到疫情的遏制,每項工作都關係到全縣人民的安危。

擔子越重,責任越大了。1月19日下午,在參加完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電視電話會議後,他深知事態嚴重,十萬火急。經彙報後,縣疾控中心立即召開了班子會,連夜制定了防控方案,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標誌著博愛防疫“阻擊戰”正式打響。除夕當天,他帶領中心四名專家到縣公安局開展培訓,回到單位又一頭扎入庫存防護物資盤點,直到深夜,別說看春晚了,就連妻子的電話他也主動掛斷。這個除夕夜,疾控中心每間辦公室的燈久久未熄,像一簇簇跳動的火焰在灼燒;微信圈不斷推送最美逆行者馳援武漢的小視頻,就像一聲聲震天戰鼓在敲響。

“疫”想不到的“守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7日,焦作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確診的消息,讓他真切感覺到了危險就在眼前,責任重於泰山,也宣告著真正的“守城”開始了。疫情面前,他既是指揮員,又充當著戰鬥員和聯絡員,始終保持與縣防控指揮部、市疾控中心派駐專家組“無縫”對接,確保了各項工作機制運轉正常,信息反饋精準到位。

為守護好這座“百年”縣城,他始終堅守一線,衝鋒在前,通過組織實施縣、鄉、村“三級”管控模式,順利完成了外縣區流轉入的密切接觸者管控工作,及時印發了《焦作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告知書》、《解除醫學觀察告知書》,全面實施了對密切接觸者早晚測量體溫、開展健康問詢、保障生活所需等措施。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舉措,築牢了博愛縣城防“疫”的銅牆鐵壁。

“疫”想不到的“守護”

看數據、觀疫情、戰一線、督落實,是他每日的必修課。每當焦作市一個個疑似患者解除隔離、一個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他的心情都激動萬分,直到焦作市三院網絡直報一例籍貫博愛的疑似病例,他的心情又再次變得複雜和緊張起來。作為流調工作負責人,他帶隊立即趕赴焦作市三院。出發前,同志們按程序穿好防護服,互相檢查。疾控中心吳主任在大家的後背留字加油,反覆囑咐大家搞好工作,做好防護,當老領導眼含淚花說出“要把同志們安全帶回來”時,他更加感受到了身上擔子的份量。

由於病毒傳播渠道複雜多樣,他始終關注著每一個細節,在進入傳染病房緩衝區前,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將手機也交給同志們保管。流調工作並不順利,由於疑似病人過於緊張,各項表述不太清楚,除了按程序正常流調外,他還需要安撫病人的情緒,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結束時已到次日凌晨。因為流調時間長,加上防護服密封性能好,他多次感到燥熱甚至呼吸困難,當脫下防護服時,他身上的衣服都能擰出水來。類似這樣的流調情況還有很多,但他始終做到召之即到,奮戰一線,守護人民。

眼下,轄區內企業都開始分批次地進行復工復產,做好公共場所等疫情防控對鞏固前期的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至關重要。他又主動擔當起“復工指導員”,制定詳細的集中開會、排隊就餐、集體宿舍消殺等管控方案,“儘量利用視頻開會,減少人員聚集”“就餐時要面對同一個方向,不要面對面,條件允許時,一定要和別人拉開距離”“戴好口罩,不確定手部的衛生狀況時不要用手揉眼睛、摸口鼻”他說。

“疫”想不到的“守望”

每一次的流調都讓人高度緊張,等待檢測結果更是度日如年。在他的印象裡,最讓他感到大戰在即、驚心動魄的還是有一家人集體發熱、高度疑似。由於病例的工作性質導致接觸面較廣,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家裡還有學生,好在流調、追蹤、摸排、檢測後,一家人疑似排除,他和大家才鬆了口氣。那晚他決定回一趟家,這也是自1月20日以來,40天內的第4次回家。踏進家門,老父親在收看“武漢戰事”,他下意識地跟父親隔著一段距離坐下,父親還是那幾句話,安心工作,保護自己。站在臥室門口望了望熟睡的妻兒,他便抱著被子在沙發上睡下。早上出門的時候,一家人還在睡夢中。

疫情面前,沒有小家。妻子的外公出殯,妻子問他,去不去?他說不能去;妻子又問,能不能拿一些口罩給家人?他果斷拒絕。在他心裡,有限的防護物資是一線抗疫戰士的護身服,更是全縣人民的“防火牆”。其實單位旁邊就是縣城地標幸福湖,沿著湖岸步行穿過公園,到家只需十幾分鍾,開車也就三五分鐘。而現如今,這麼短的距離被疫情阻隔,家卻只能遙遙相望。

截至目前,張潘潘同志先後10餘次帶隊到市三院、二院以及縣人民醫院對疑似病例、採樣病例的開展流調工作,共追蹤密切接觸者190餘人,密接暴露人員600餘人,指導完成流調報告24份,全部存檔備案。持續開展防控知識宣傳培訓500餘人次。( 趙舉和 任昱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