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異鄉的你,時常想念農村老家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嗎?

俏漁妹海鮮


枯藤老樹昏,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應該是初中時學的,可能那時候我壓根不理解作者真正的想法和心願報復,只知道完成任務的把詩句背誦完!回想起來感慨頗多。

小編家在安徽安慶,可以說是人傑地靈,山美水美人也美的地方,安慶市四周群山環繞,安慶作為以前安徽省省會,也是有其獨特的道理,具體詳情可以去百度百科搜索一下,小編出生在優美的農村,雖然那裡比不了美麗的大都市,但是🈶農村獨特的韻味,而今的我已經年有30!長年在外奔波,為了生活,很少回家,身在異鄉為異客,想想也是挺苦的,不過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交通發達,已經阻擋不了我們前行的路了,相信生活越來越好,古藤變成綠洲,小橋變成大橋,沒有感慨,只有幸福!感謝



老袁頭的生活時代


首先,作為一個自小在農村生活長大的孩子,為了生活現在在城市裡奔波維持生計。自從上班開始,最大的夢想就是賺夠錢回到我生長的農村生活。也不知為何,自從工作以來,總是有一種夢迴故里的感覺,猶如動物歸穴一樣,我總覺得城市的生活並不是太適合我的脾性,儘管我年齡並不大,可我依然最喜歡的是農村緩慢而溫情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自己的小田地,種種菜種種花,養一些鳥種一些樹;夏季的夜晚,涼風習習,在樹蔭下款款而坐,遠處傳來蟋蟀簇簇的叫聲,聽聽老人講一講過去的故事,同同齡人間聊一聊家常,和孩子們放開的玩耍,忘記自己的年齡,冬季的時候,在大雪中奔跑打雪仗,堆個雪人,在這些生活修身養性,也在這樣的環境中讓自己放慢腳步,忘記城市帶給我們的喧囂、功利、爾虞我詐。

可以說我向往的鄉村生活太過於夢想,也可以覺得因為我們現實生活發展太快讓我們忘記了原來的生活。我總覺得城市太過繁雜,生活讓人麻木而漸漸迷失自我。我們是否想過,城市的快節奏,讓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停下來看一下身邊的人,欣賞一下身邊的風景,這些年來,印象最深的是在霧霾中行色匆匆的我們,而讓我最為懷念的卻是小時候在清晨醒來空氣中的晨霧…每個人的心境是不同的,並不是說生活質量好了就開始返璞歸真。我無時無刻地不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忘記自己的本,自古以來,我們靠土地生活,慢慢發展起來,最終我們也還是被腳下的一方土地送走。 仔細想想,所謂的地域歧視地域黑,不過是時代發展開來,我們自己為自己設定的階層標籤,以顯示自己那一點點優越感而已。說實話,我希望我們可以記住農村帶給我們的一些經歷,只有在農村生活一段時間,不論是走出農村還是在農村中留下,生活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生活,而是我們在生活中更多的是感悟到了什麼… 哈哈,似乎有點跑題了,原諒我的胡言亂語,總之對於我來說,如果有可能,我依然願意回到農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緩慢而充實起來。


騎遊地球



很幸運,我從小到大沒有離開家鄉,學習、生活都在這個城市,親人們也都在身邊。唯一有些遺憾的,我的童年是在家鄉的村子裡度過,而上學後直到現在,都住在城市,雖然離著村子不遠,但回去的機會卻很少了。



我父母都是從農村就業進了工廠,成為“公家人”,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他們因為工作的原因,只能把我放在老人家裡。後來我又有了妹妹,父母把妹妹帶在身邊,我還是常住外婆家。


外婆家的村子不大,主要有兩大姓氏:趙氏家族和張氏家族。這兩大家族也互相聯姻。村中間有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河的上頭就是他們俗稱的“東頭”,大部分張氏家族的人都住在那邊,而且在我印象裡,“東頭”的人比這邊的人要富一些,原因是什麼不知道。


這條小河給我很多美好回憶,童年時,我經常蹚水過河,從河這邊的外婆家到河那邊的舅舅家 、兩個姨媽家。河上有很多大白鵝,悠哉悠哉地叫個不停。有一次我剛到河邊,看到岸上有個大鵝蛋,我興奮地撿起來,顧不得多想就跑回外婆家獻寶。關於這個鵝蛋的記憶竟然就到此為止了,它的結局是被誰吃了嗎?我毫無印象。


因為常住在村子裡,我也有了很多小夥伴。除了小我幾個月的表弟,我倆成天一起玩,還認識一個好朋友。她的真名我不知道,只知道她一頭捲髮,按著鄉音,大家都叫她“小卷(quan)毛"。聽說她們家是從東北過來的,一家五口還是六口,我也記不清,只知道她家很窮,孩子很多。跟她玩了一段時間後,我媽回來看我,就不讓我和”小卷(quan)毛"玩兒了,原來我去她家後,頭上招了蝨子。我上學後從城裡回村子,很少能見到小卷(quan)毛",就是有一年聽說她結婚嫁到外地了。


在村裡住的日子,是我回想這半生,最無憂無慮最幸福的時候。外婆家的天井,院子裡奔跑的雞,圈裡哼哧的豬,還有那棵常年開紫色花朵的小樹,樹下栓著的小羊,以及四鄰八舍家亂吠的狗,都像刻在我腦子裡一樣,四十年不曾忘懷。


想起外婆踮著纏裹的小腳,裡裡外外給我忙活做飯,想起她飯廚裡好像總是給我留著好吃的,想起她在土坑上給我鋪上厚厚的褥子,想起她年老以後,我能拿著剪刀給她理髮,明明像狗啃的一樣參差不齊,她卻開心得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


外婆走了,我在她靈前放聲大哭。再也不能“回姥姥家”了。很多年後,我母親也走了,又接下來是舅舅......



去年,我因為身體不好,很想回村子看看,老公帶我回去一趟,又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小村莊,那條小河也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拍了幾張既熟悉、又陌生的照片,我匆匆地離開了。


悄悄地去,又悄悄地回,只怕驚醒內心深處最深的回憶,打擾那段曾經給我太多美好的時光。

我的小村莊,往後餘生,還能相見嗎?


恩典Elim情書


我,1989年冬天出生,祥雲普照、喜鵲報喜,這些都沒有。有的是,在春天裡爬上剛吐新葉的柳樹,折下柳枝,製成小喇叭;在夏天裡,午後跳進村裡泥塘,洗個泥水浴;在秋天裡,玉米豐收,幫家裡掰玉米;在冬天裡,飄著小雪,到樹林裡撿拾幹樹枝。這些都在上了初中後,漸漸減少了。

對我來說,初中與小學的最大區別是不能每天回家了。上了初中一年級,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星期六中午放學回去,週日下午返校。對於我這樣一個從來沒有脫離父母,天天蝸居農村老家,“出差”最遠也就是到10裡遠的老孃家走親戚,突然一天要獨自生活、學習、與同學搞好關係等等,沒有了之前的活潑調皮,從此變得內向少言,也許這就是成長要經歷的路。


法平如水


還記得當時才讀大學時,剛好軍訓,那時的軍訓我又是在打軍體拳的方隊,每天的訓練量比一般正常的都多,而且還要砸倒功,所以手腳都被砸出血,那時候很想回家,很想回到叫享受大自然的安寧,但是過了以後就忍下來了。

現在我也還是在異鄉,其實對於家鄉的思戀一點沒減少,還是想念那個熟悉的地方,但是生活沒得選擇。所以自己儘可能就是有時間就回去一次,享受在老家得舒適


90後小生


身在異鄉打拼的人們,天天忙著上班下班,可能會為了趕一班公交或者地鐵而顧不上吃早飯,也可能會打包帶走一份早餐,囫圇的吃完就投入到工作中去,就像寫字樓裡的電梯不停的進進出出、上上下下的緊張的工作著,時不時的還會故障一下,正如人們感受到工作的壓力會生病一樣。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後,有的人會選擇回家自己做飯來填飽肚子,有的人會選擇在外面隨便吃點,一個人隻身在外,確實是沒有在老家的那一分自在。

身在異鄉,每當看到一家人在一起的場景,總是會羨慕別人的幸福,每每想起自己還是一個人,怎能不想起來農村老家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呢?無論是受委屈或者有壓力,都得自己慢慢消化,學會寬容和忍讓,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


小七147132900


月是故鄉明,華夏民族是最戀家的民族。這種情結折射到文學作品中,體現出的是濃濃的思鄉情結,讓我們一起進入當代詩人周天侯的《思鄉》體驗這種感受:"登高樓,望故鄉,重重山巒遮眼水東流。夢裡淚溼枕頭。 思念苦,相思憂,家書怯寫離愁。敢問魂魄幾時回嶽州。"從遠古時"狐死必首丘"的傳說到前幾年才唱紅的《常回家看看》,無不展示華夏民族那種濃得化不開的鄉情、鄉愁。


星星影視欣賞


中國人對故鄉都會有一種思念和牽戀,無論你走多遠,都會記得家鄉或者院中的一種植物,有時侯是媽媽的味道,有時侯是一條在兒時的一條小河,我相信身在都市裡的每個人,在偶爾出去郊遊的時侯,看到小河流水,裊裊炊煙,都會有一種思念的情緒,這時都會發一種小時侯在老家我怎麼怎麼樣,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你遠離家鄉,為了生存為了家庭而拼搏,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有一種思鄉的情緒在夜深人靜的夜晚而無眠。


諾水年華


當然想,嫁的遠,平時要帶兩個孩子,所以很少回家,現在老家的老屋已經拆了,回去看過幾次,房子不在了,回憶還是滿滿的,畢竟在那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134984192


生在一方水土,吃慣幾十年的五穀雜糧,骨子裡透露出的是一種習慣,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越來越少了,懷念的是農村小時候成群結隊光定捉魚的場景,嚮往的是一爐生煙東南飄,四世同堂門前笑的命運,可是現在又能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