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究竟该不该吃?这是一个中医医师的答案

说到野味,我记起一件事来,大概七八年前吧,我还在县里工作。

那时,患者治愈后,经常会邀请我们医师去吃饭。

那是我家乡,都是乡里乡亲,许多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时便去了。有一次吃的是竹鼠,我们那儿叫竹馏,而且有一个传说,天上斑鸠,地上竹馏 ,人间至味。

味道我倒是忘记了,但是事件我却记忆犹新,因为,回来24小时后,我的嘴就肿起来了。整个嘴唇掀起了几个大包,相当于三个嘴唇叠加在一起都不止,红肿热痛,唇缘处可见红斑基础上成群分布的融合性巨大水疱,完全受不了。

自己熬了一周的中药才压了下去。这件事情,想起来真是后怕,我妻子也记忆犹新,所以,她后来成了一个家庭纪检员,坚决不允许我接受患者任何吃请。

当然,离开家乡后,我完全做到了,在新的地方,我两眼一抹黑,地位又卑微,谁都不认识,应酬也寥寥,所有的患者请吃饭,我都不去。

现在回忆起来,这应该是被感染了某种疱疹病毒,由于没有检测,是不是不知名的全新病毒,便无从得知了。

蝙蝠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身上是一个病毒库,蝙蝠身上有140多种病毒,现在已知至少有60多种可以传播到人类。为什么蝙蝠能够成为这样的宿主呢?因为蝙蝠可以携带致命病毒,本身却不会生病。蝙蝠自身体温很高,大概为40度左右,同时,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复 DNA 损伤的能力,由于缺失了 PYHIN 家族的基因,所以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而且蝙蝠还具有更强的本底水平的固有免疫应答系统,所以它能够和各种致命的病毒和睦相处。

野味究竟该不该吃?这是一个中医医师的答案

蝙蝠

但是,这些能与蝙蝠共生的病毒,传播到其他动物身上便是致命的。当然这些病毒要传播到人,还需要各种媒介,因为人一般不直接接触蝙蝠。这些媒介,免疫力虽然不如蝙蝠,却比人类强,可以带病生存很久,例如果子狸,野鸟,水貂,啮齿目动物(野兔,松鼠、竹鼠、土拨鼠)等等。

当然这些媒介本身,由于本身免疫力比较强,本身也是一些病菌的自然宿主,例如臭名昭著的土拨鼠便是大名鼎鼎的鼠疫的宿主,多次鼠疫流行,就是宰杀和品尝土拨鼠​导致的,而竹鼠则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的宿主,我们特别要提防啮齿目动物,因为很多它们能够携带的病菌,人类也会得,且人类的承受能力比它们更弱。

野味究竟该不该吃?这是一个中医医师的答案

土拨鼠

即使把上述说到的动物,例如蝙蝠,果子狸,土拨鼠等等人工养殖了,也不能解决它们能携带大量会传染人类的病毒、细菌,自身却不会发病的事实。

所以,它们天然不适合成为人类的食物。哪些食物适合人类食用呢?

中医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索。很多人为了黑中医,把中医污蔑为吃啥补啥,食补,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中医是非常谨慎的一门学科。

《神农本草经》把常用的中药分为了上、中、下三品,《黄帝内经》对于食物也是这样提倡的,先哲们提倡什么呢?提倡: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五谷是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果是指,枣、李、杏、栗、桃;五畜是指牛、犬、羊、猪、鸡;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葱。而且《黄帝内经》提倡饮食要适度、要清淡,提醒我们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定时定量,寒温适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不仅仅《黄帝内经》这样提倡,后世的临床一线中医医师也反复提醒我们一定要以五谷,五畜​等等为主食。

金代医家张从正在他的《​儒门事亲​》中是这样说的:

“若此数证,余虽用补,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何也?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不之则适足资寇。故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养之,五菜充之,相五脏所宜,毋使偏颇可也。”

野味究竟该不该吃?这是一个中医医师的答案

儒门事亲

为什么,先哲们推荐吃这些呢?因为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他们对这些生物的习性,培植,养殖过程,病虫害,研究得比较透彻,观察的年份比较长,近代以后,更衍生出畜牧医学,动物检疫学,植物检疫学等多门学科。

对于常规肉食,例如牛,羊,猪,鸡等等,有着完善的检疫体系,而鱼属于鱼纲,不属于哺乳动物,鱼与人类之间除了寄生虫外,基本没有共患病,所以,常用海鲜的人,例如地中海周边的居民,例如日本的居民,就比较长寿。

野味究竟该不该吃?这是一个中医医师的答案

丰富多彩的健康饮食

而市场上的果子狸,松鼠、竹鼠、土拨鼠这些动物,究竟有没有检疫,还是一回事,属于风险比较高的食物种类。一些人会反驳说,某某山区,某某地区,也是世世代代吃野生动物,不也没有出事。那是他们不去查询历史,简单看一看解放前的这些山区的地方志,就会发现各种传染病,鼠疫,此起彼伏,甚至代代传播。


野味究竟该不该吃?这是一个中医医师的答案

鼠疫耶尔森菌

以现在依然在流行食用各种野生、养殖各种鼠类的广西部分山区为例。广西山区在1866-1947年的81年间曾在46个县市发生了 63年次的人间鼠疫流行,最早发生在龙州县,最后止于合浦县境内。经过53年的静息期后,于2000年7月在广西西部与贵州交界的隆林县发生了动物间鼠疫流行,并波及人间,2001年7月,与隆林县相邻的西林县也发生了动物间和人间的鼠疫流行[1]。

由上述史料得知,认为世世代代吃野生动物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疫情,这是不客观的。

参考文献:

1、邓秋云(综述), 林新勤(审校). 广西鼠疫流行情况及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6(5):499-5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