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病菌的鬥爭從未停止,並必然延續下去

人類與病菌的鬥爭從未停止,並必然延續下去


與病菌的鬥爭貫穿人類歷史,目測還遠遠沒有結束。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行病是一戰結束時的流行性感冒,一共殺死2100萬人;

  1346年-1352年間的黑死病(腺鼠疫)使歐洲人口銳減四分之一,在有些城市死亡人數高達70%

  事實上,二戰前,戰爭受害者死於戰爭引起的疾病的人數,遠遠要高於戰鬥創傷。疾病殺死的人遠高於刀兵。

  

人類與病菌的鬥爭從未停止,並必然延續下去


  拋開人類的偏見,病菌也是自然選擇的產物,跟我們人類一樣。那麼病菌為什麼會殺死人類呢?這不符合病菌的利益,也不符合物種演化的規律,因為殺死了宿主,那麼就失去了傳播的途徑,也殺死了病菌自己。

  

  人類可以視為基因的演化集合體,從生物演化角度講,是基因為了更好地繁衍,選擇了形成有機集合體,而有思維有智慧的人類,能夠更好地改造自然,繁衍基因,事實證明了,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演化之路。

  

  而病菌作為自然選擇的個體,核心利益同樣是存續和繁衍。那些在繁衍後代和幫助後代向適於生存的地方傳播的優秀個體,都是天選之病菌。它們的傳播能力更強,繁殖的後代最多,結果就得到自然的偏愛和反饋。

  

  人類感染病菌後的很多症狀,實際不過是病菌在改變我們身體行為模式幫助它們傳播的一些策略。例如打噴嚏——飛沫傳染;腹瀉——糞口傳播。這類病菌非常聰明,有自己擴散自身的策略,

  

人類與病菌的鬥爭從未停止,並必然延續下去


  而有些病菌採用最不費力的方式,坐等別動傳染,例如,感染沙門氏菌是因為我們吃了已被感染的蛋和肉;引起線蟲肉芽病的寄生蟲是吃生魚片感染的。強笑病(庫魯病)病毒通常是由被吃的人傳染給另一個人,這種病靠吃人肉傳播:母親們把死於庫魯病的人的腦髓挖出來等待下鍋時,一旁的孩子擺弄未煮熟的腦髓後舔了舔手指,從而被傳染。

  

  有些病菌不等宿主被幹掉,而是在昆蟲唾液中搭便車,咬過宿主的昆蟲去叮咬別人,就有可能傳播病菌,這種“免費便車”可能是蚊子、跳蚤、蝨子或採採蠅。

  

  病菌的演化策略各種各樣,但這各種策略都是通過“使人類生病”來實現的。但生病就會死人,這又明顯不符合病菌的利益,畢竟,不死亡宿主的傳播意義更好。從病菌的角度看,殺死宿主只是為了高效傳播無心的附帶效果。因為每個人的免疫能力不同,尤其老幼免疫力較低,導致病菌使用同一種傳播策略時,宿主的身體系統扛不住折騰而死亡。

  

人類與病菌的鬥爭從未停止,並必然延續下去


  

  那麼人類作為基因傳遞的有機集合體,是怎樣殺死病菌來保護的呢?

  我們受到感染第一個普遍反應是發燒,人類是恆溫動物,體溫是受基因控制的,而有些病菌對熱的反應比人類身體更敏感,提高我們的體溫,其實就是基因殺死病菌的策略之一:燒烤殺菌。基因:雖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你和病菌,無論如何必須得死一個!

  

  另一個普遍反應就是免疫系統的動員,我們的白細胞和其他細胞在全身搜查病菌並殺死它們。我們在這種抵抗病菌的過程中會形成特定的抗體,使我們痊癒後不再容易被感染。雖然我們對流行性感冒的抵抗力是暫時的,但對麻疹、腮腺炎、風疹以及天花等疾病,一次感染終生免疫,這也是預防接種疫苗的原理:給我們接種已死或弱化的菌株,促使我們產生抗體。

  

  而有一些病菌在我們的免疫系統面前並不屈服,例如流行性感冒,即流感,通過不斷地演化和改造,使人體的抗體無法抓到它們而躲過免疫系統,所以我們雖然你前兩年得過流感,但今年另一種流感來時你還是不可避免的中招,因為它已經不是原來模樣。

  最難纏的病菌就是艾滋病,因為它甚至在一個病人體內也能演化出不同的模樣,讓免疫系統無效。

  

人類與病菌的鬥爭從未停止,並必然延續下去


  這一次中國和病菌的鬥爭毫無疑問,中國必然能贏。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有事,只是將受害人民的數量壓縮再壓縮,因此才幾乎窮盡所有手段降低人口流動性,縮窄病菌的傳播途徑。

  希望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民,服從管理,減少流動,給國家和政府時間,組織起力量以更少的代價,更快的效率來打贏這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