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古明今|曹劌論戰:贏了一時,輸了千秋

姬古明今|曹劌論戰:贏了一時,輸了千秋

1、一件事情的對與錯,要有大尺度的評價標準。

2、戰略級別與戰術級別的管理者其分野在於:前者“看長期、算總賬”,後者往往止步於蠅頭小利。

3、智慧之上,還有道德;無道的智慧,都是裹蜜的砒霜。

齊魯長勺之戰,一貫以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面目示人,其操盤手曹劌也被認為是愛國英雄,青史留名。不僅齊桓公和鮑叔牙因此灰頭土臉,還產生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著名成語。

然歷史文獻記錄此次戰役卻惜字如金,使得我們一頭霧水:胸懷復仇之志的齊桓公以10倍兵力攜干時之戰的餘威殺向魯國,就憑曹劌兩次拒戰,就能顛倒乾坤而讓齊國一敗塗地?齊國為何失利?這次戰役對雙方今後的國運有何影響?

姬古明今|曹劌論戰:贏了一時,輸了千秋

我們先對周初封國時兩國的概貌有一個大體認知:

周朝建立,分封天下,姜子牙得到齊國,周公(旦)得到魯國。但周公要在鎬京幫助侄子治理天下,就讓自己的兒子去治理魯國。魯國秉承的是嚴格的周禮——“親親上恩”。意思是,重用國君的親戚貴人為官。齊國則在姜子牙的思路下,重用能人,因地制宜,發展鹽鐵,世風講求實效而非禮法。也就是說,魯國“尚貴”,齊國“尚賢”。

姜子牙在回鎬京述職的時候,周公得知其沒有提倡周禮,就指出:齊會強大,但將來恐非姜姓所有;姜則認為魯國雖會傳承大周衣缽,但一定會逐漸衰弱。

到了前684年,齊桓公為報當年自己和親兄弟公子糾爭奪王位時,魯莊公出面護佑公子糾的歷史舊仇,發兵攻魯。

此時齊強魯弱,但魯莊公賢明豁達,國內政治清明,而齊國的管仲新政尚未展開,軍隊只有人數優勢,沒有素質優勢。此戰亮點的出現,在於魯國有一個顛覆性的人物曹劌,閃亮登場,並最終左右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曹劌此人,身份當屬士或者大夫,曾隱居多年。現在迫於國難當頭,立即要求覲見魯莊公,聲稱有破敵良策。

曹劌先聲奪人,問魯莊公:“您憑藉什麼作戰?”

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身邊的大臣。”

曹劌不屑道:“這些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不是戰爭勝利的保障。”

魯莊公趕快拋出第二點:“祭祀神靈的牛羊和玉帛之類的用品,我不敢虛報數目貪為己有,一定誠實公佈。”

曹劌鄙視道:“這是小信用,小case,神靈不會保佑您的。”

魯莊公汗如雨下:“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都戰戰兢兢地處置,務必做到合法合理合情,不敢冤枉一人!”

曹劌長舒一口氣:“這還差不多!可以作為作戰勝利的一個依靠。這次打仗,在下願意與您共赴國難!”

……

魯莊公點頭不已,慶幸自己遇到仙人指路。實際上,

曹劌是一個以天使的面貌、降落在魯國君民面前的魔鬼。

齊魯兩國在長勺佈局,齊取攻勢而魯守。齊國率先發起衝鋒,莊公準備出擊迎戰(注意這個細節)而曹劌建議拒戰;齊國二次衝鋒曹劌仍然堅持避戰;當齊國驅動大軍進行第三次攻擊時,曹劌下令擊鼓反擊。戰爭結果令人驚訝地逆轉,齊軍大敗,齊桓公的兒子公子雍也中箭身亡。

姬古明今|曹劌論戰:贏了一時,輸了千秋

奧秘何在?

且看曹劌的解釋。面對魯莊公的詢問,曹劌侃侃而談:

“作戰,是依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士氣。但如果沒有接戰,第二次擊鼓時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而如果又沒有接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們的士氣就已經耗盡了。齊軍擊鼓兩次士兵未能與我軍交戰,士氣徹底消失。但此時我軍士氣正旺,所以能夠一戰而勝!”

魯莊公與其他大臣皆嘖嘖稱奇,奉曹劌為天人。

其實,曹劌只說出了此戰勝利的部分原因。長勺一役魯勝而齊敗,還有更深層的邏輯。

春秋時期的戰爭,交戰雙方軍隊以戰車為主,士卒為輔。戰車衝擊斬殺的秘訣在於編隊和協同,速度尚在其次。戰車對決,不動的一方可以保持隊形而使對方難以割裂,動的一方容易隊形散亂,反而吃虧——這和輕騎兵的規則完全不同。

齊軍擊鼓衝鋒時,魯軍戰車密集排列成“釘子戶”巋然不動,每架戰車上的三個士兵都騰出手,同時放箭射殺齊軍,齊軍便吃了大虧:

  • 第一、齊軍無法發揮人數優勢,前車擋住後車,後車無法接敵,根本打不成群架;
  • 第二、編隊散亂,看到魯軍未動,就茫然不知如何攻擊,反而被箭雨大量殺傷;
  • 第三、公子雍在先鋒序列中,鮑叔牙攻擊不利則立刻停止,有投鼠忌器之意。

幾次下來齊軍隊形大亂,而魯軍此時隊形整齊地展開絞殺,齊軍先鋒潰敗而衝擊後軍,終至三軍全線崩潰而失利。

姬古明今|曹劌論戰:贏了一時,輸了千秋

春秋時代講究禮法,敵若動我必動,這是貴族間的心理契約。

莊公一見對方發動即刻準備出擊正是此因。曹劌蔑視貴族禮儀,不按常理出牌,這個做法讓齊軍困惑不解,終於在反覆衝擊中隊列失序,被曹劌鹹魚翻身、偷襲得手。

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此役魯國看似大成,實則大敗。

因為曹劌的戰法屬於“非禮”,這就給了魯國臣民一個絕佳的榜樣,不擇手段可以得到“成功”——從此魯國大臣對禮法由尊敬到藐視,終於由“政在公室”過渡到“政在三桓”,禮崩樂壞。魯國的下層人士紛紛開始挑戰規則,違法亂紀,魯國就此衰敗下去,最後被楚國所滅,永遠地擋在了“戰國七雄”之外。

曹劌把流氓手段引入主流社會,對中國的人文理念的發展危害巨大。從此以後,顛覆規則、不擇手段、結果導向徹底成為一些做大事的人肆無忌憚的藉口,契約精神被嘲弄和拋棄。一時的戰爭勝利,帶來了長久的人文降維。

反觀齊國,講究規則,雖敗猶榮!此後管仲改革,桓公稱霸,天下歸心,這是恪守信用帶來的戰略級別的成功!

直到今天,那些津津樂道曹劌論戰是大智慧的人們,仍然不明白:我們所有後世子孫 ,都在承受著缺乏契約精神的“曹劌論戰式思維”的長久戕害!

姬古明今|曹劌論戰:贏了一時,輸了千秋

結論:

1、一件事情的對與錯,要有大尺度的評價標準。

2、戰略級別與戰術級別的管理者其分野在於:前者“看長期、算總賬”,後者往往止步於蠅頭小利。

3、智慧之上,還有道德;無道的智慧,都是裹蜜的砒霜。


作者:姬大鵬,大型營銷實戰期刊《銷售與市場》雜誌社原主編、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曾長期擔任中國—東盟博覽會組委會戰略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