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女科学家回国,为原子弹2次改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1964年10月,在新疆罗布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但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一位女科学家,在死后多年都很少有人提及,她就是为国家隐姓埋名30年的核物理学家王承书。

留美女科学家回国,为原子弹2次改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1912年,王承书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她就对理科感兴趣,成绩非常拔尖,她是极少数选择了物理系的女学生。在她18岁那年,进入了燕京大学攻读物理系,并拿到了硕士学位。

在求学期间,王承书认识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张文裕。在丈夫的鼓励之下,王承书决定再一次向更高的学术殿堂迈进,她给美国密歇根大学写了自荐信。本来这所美国大学的奖学金是不针对已婚妇女的,王承书不服气,写信告知校方自己对求学的渴望和自身的优势,最终,王承书还是拿到了美国密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留美女科学家回国,为原子弹2次改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王承书的丈夫张文裕也应邀去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后,夫妻俩在美国专心搞科研。王承书与美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乌伦贝克,经过反复论证,共同提出了“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王承书在美国主要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研究,有人曾说,如果王承书一直留在美国搞科研,迟早有一天会拿到诺贝尔奖。

新中国成立后,王承书一心想回到中国,为祖国做贡献。但像王承书这样难得的理科人才,美国政府是不会轻易放人的。即使美国政府一再驳回王承书的回国申请,但王承书从未放弃回到祖国的怀抱。

王承书提前把研究资料和书稿分成300个小邮包,分批寄回北京。在1956年,几经波折之后,王承书终于回到了中国,在北京大学当物理教授。一天,王承书刚从课堂上回到办公室,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找到了她,诚恳地邀请她加入铀同位素分离的研究,王承书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说“我愿意”。

留美女科学家回国,为原子弹2次改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这是王承书的第一次改行,她来到了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不到两年,王承书就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头人。但这只是原子弹研究中的一个小项目而已,要研制出属于中国的核武器,必须攻克更多难关。钱三强又向王承书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她再次转行核扩散理论,并强调说,这次研究要去兰州,因为项目保密,必须与家人长期分开,而且不能告诉任何人。王承书说出了和上一次同样的答案,并说;“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去了兰州之后,王承书再也没有穿过旗袍,一心投入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批专家,只留下了搬不动的大型机器。但空有设备,不知道运行原理,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留美女科学家回国,为原子弹2次改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王承书将苏联专家留下的讲义,一点点消化,晚上再抽口空讲给其他技术人员听。但是没有便利的计算器,只能用手摇计算器,左手按键计算,右手写公式。每次按键时,王承书都要用右手中指压在左手食指上,才能将计算机按动,在超乎常人的努力之下,中国铀-235浓缩技术终于研发出来了,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在人才培养上,王承书对学员十分严苛,凡是她经手的论文,必定会多次修改。由于多年的科研工作,王承书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她给学生批阅论文时,要拿放大镜才能看清。1980年,王承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留美女科学家回国,为原子弹2次改行: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王承书为原子弹两次改行,在她的努力之下,她的团队研制的高浓铀技术比原计划提前了113天。王承书晚年在病床上接受采访时,却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做人还是比较正派,但没有做到一个真正的好党员。”她隐姓埋名30年,直到去世都从来没有主动提及自己为原子弹做出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