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我是個俗氣至頂的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花是花,見魚是魚。唯獨見了你,鳥語開始奏樂,雲海開始翻湧,江潮開始澎湃。桃樹的花瓣飄灑著春的氣息,昆蟲的小觸鬚撓著全世界的癢,你無需開口,我和天地萬物便通通奔向你。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於我而言,那處於戰亂,憂國憂民,寧願自己凍死在寒風中,也希望百姓不再受苦的杜甫,就是那讓我們義無反顧地奔向他的方向。

杜甫詩歌繼承了《詩經》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那年春天,茅屋剛剛建成,杜甫寫下這首《梅雨》詩;這年秋天,茅屋為秋風所破,詩人再作詩一首。詩人是如何把民間疾苦,世上瘡痍,集於筆端的呢?

一.寫出畫面感,環境描寫烘托

來看前五句,是不是就是一副狂風怒號、茅草亂飛的景象,這正是得益於詩人開篇的環境描寫。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你看:八月金秋,目見天高雲淡,耳聽狂風怒號,我正在擔心這狂風大作會席捲我的草廬,一見之下,果不出我所料。那狂風妖魔正在偷卷我屋頂上的茅草。有的遠遠地隨風而飛,一路狂跑,有的高高地掛在樹梢,再也夠不著,還有的深深地沉在了塘坳……我只能眼巴巴地望著狂風妖魔一次又一次地捲起來,乾著急。

環境描寫開篇,這狂風大作,怒卷茅草的場景為後文渲染黎民疾苦、詩人憂心做鋪墊,而且還寄情於景,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個可憐、乾瘦又無可奈何的老人。

二.寫出緊迫感,層層遞進

為文最緊要處便是要抓牢讀者的心,層層遞進,讓讀者捨不得停下。

開篇寫茅草亂飛,無力拾取,此是一層;接下來,詩人又著眼於群童搶草,此又是一層。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在這一層,詩人故意寫極不合常理之事:孩童不都是天真爛漫嗎?在這裡為何卻成為了“盜賊”;既為盜賊,何不盜取金銀名貴之物,而強奪這無用稻草?群童淪為盜賊,乃是無奈;強奪稻草,則是舉天下無可奪之物啊!詩人借這不合常理之事,把矛盾的源頭指向戰亂。正是因為戰亂頻繁,才造成了四海困窮的局面啊!

但更妙的卻是:詩人並沒有止步於這第二層,而是筆鋒一轉,詩人的視角由屋外轉向了屋內。狂風大作後大雨又接踵而至,這茅屋又如何能承受得住呢?詩人借冷如鐵的被衾,室內雨腳如麻不曾斷絕的景象,展現了詩人生活的窮困潦倒、苦不堪言。而這眼前景並不是獨詩人所受,而是天下寒士都在經歷的磨難,詩人因此而徹夜不眠,這正是詩人憂國憂民導致的啊!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你看這三層描寫,詩人由景及人,又由屋外寫到屋內,層層遞進,不斷渲染鋪墊,為後文使人昇華主題奠定基礎!

三.主題昇華,直抒胸臆

明人歸有光說:“題意平常,若泥此發揮文字,卻無味矣。”並指出,“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畫上書畫,愈出愈奇,方為妙手。”這也就是說,好的文章不應當就事論事,而應當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之上另開新境,昇華主題,將整個文章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杜甫此詩就是如此。詩人由眼前景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的茅屋擴展到屋內的困頓,再想到戰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詩人不禁長嘆。由前文觀之,詩人不僅由嘆息蒼老無力潦倒淒涼的自己,上升到為了生活不惜強搶茅草的困窮群童,還上升到此時詩人直抒胸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為備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而嘆息!

此時此刻,詩人耳聽屋外風雨交加,目見屋內大雨如注,詩人卻是“己未立而欲立人,己未達而欲達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寒士,想到的是無數受戰亂之苦的黎民百姓。這不僅讓我想到了同樣推己及人,身懷“濟蒼生,安社稷”的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比白居易的“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還要難得的胸襟,怎能不讓人佩服?

至此,全詩的主題便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由個人情感上升到國家安危、黎敏疾苦上,立意上便品格自高,讓人窺見詩人風骨。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裡,所以為文要有胸懷,要有風骨!

雲邊有個小賣部,小賣部旁有顆老古樹。看著那飛舞的樹葉,就像看見了那搖曳在歷史長河中的細碎時光。我願週而復始,去追逐風吹來的方向,去品味詩人的淚、傷和滿身滄桑,滿目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