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正常到癌症晚期僅半年,醫生提醒:漏掉這些檢查,會誤了大病

“我才40多歲,並且每年都體檢正常,怎麼就突然得了腸癌,而是還是晚期”,王先生手拿體檢報告,心急如焚的拉著醫生的手問道。

體檢正常,還是躲不掉癌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案例回顧

王先生是一家國企的中層領導,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過很注重每天的飲食。

半年前,單位組織了體檢,檢測的腫瘤標誌物,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除了肺部有些結節需要進一步檢查外,其他沒什麼異常。

這樣的體檢結果,讓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個月前,出現頻繁腹痛,以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幾天胃藥都不見好,這才想到上醫院做檢查。

做了腸鏡後,醫生在他的腸子裡發現惡性腫瘤。

體檢正常到癌症晚期僅半年,醫生提醒:漏掉這些檢查,會誤了大病

看到結果的王先生傻了眼,腫瘤標誌物正常,指檢也正常,腸癌到底是怎麼來的?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醫生仔細詢問了王先生的病史,發現原來王先生的父親就是一位腸癌病人,而且兩人的腫瘤細胞位置都出奇一致。

浙江省人民醫院健康促進中心主任胡培英說“王先生有腸癌家族史,體檢時應加上腸鏡檢查項目。王先生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的人群,腫瘤標誌物檢測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

所以說,腫瘤標誌物異常不意味著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腫瘤標誌物也不一定異常。

可怕的是,這並不是孤例。

男子體檢正常,7個月後卻查出肺癌晚期!

49歲的陳志鵬離職前,在四川攀枝花的一家健康檢查專業機構體檢,體檢時未發現異常,便出具了心肺隔未見明顯異常的結論。

體檢正常到癌症晚期僅半年,醫生提醒:漏掉這些檢查,會誤了大病

然而,在健康體檢的7個月後,陳志鵬在醫院確診為肺癌晚期,一年後因肺癌不治離世。

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也難以理解。

體檢正常,為何還查出癌症?


究其根本,有兩大原因:

1、常規體檢≠防癌篩查

目前大部分體檢都是用人單位組織的常規體檢,檢查的項目比較少,例如尿常規、血常規、心電圖等。這些並不針對癌症,也不能確切的診斷癌症。

2、體檢方法沒選對

不同的癌症要選取不同的體檢方法,不同的器官也要採用有針對性的檢查,這樣才能第一時間發現病情。
例如肺癌,大部分人體體檢時,都是拍胸部x光片,但X光片檢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非常低。通常,

X光片所發現的肺癌基本已經屬於中晚期了。

這是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擋住了肺部病變的顯示,很難發現肺部的小結節,就非常容易造成早期肺癌漏診。

正確的篩查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肺癌,千萬記住用CT

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裝防癌,其分辨率低,檢出率也低。如果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往往就是晚期了。

專家建議:用高清CT檢測肺癌,分辮率高,腫瘤在1釐米時即可被查出。另外,更推薦用低劑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幾個生物標記,檢出率可達90%以上。

下面為大家分享下其他七種常見癌症的篩查方法。特別是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檢查。


乳腺癌,千萬記住用乳腺鉬靶

用CT檢測乳腺癌,靈敏度不高,對乳腺的特異性也不強。另外,因為紅外線檢測機器的性能差、靈敏度低、誤差大,並且醫生的主觀判斷強,也不推薦。

專家建議:乳腺癌的早期篩查,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最好。


前列腺癌,千萬記住做PSA

腹部彩超查不出早期前列腺癌。篩查前列腺癌,最好還是用PSA!

專家建議:PSA即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既方便又便宜,用此項日來排查前列腺癌最好。


宮頸癌,千萬記性用TCT

HPV是對病因的檢查,真正有效檢查宮頸癌的是TCT檢查。

專家建議:TCT即液基薄層細胞檢測,檢出率高達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休等。


食管癌,千萬記住做內鏡超聲檢查

檢測食管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內鏡超聲檢查。

專家建議:內鏡超聲檢查可以比較精確測定病變在食管內浸潤的深度,也可以測量出壁外異常腫大淋巴結。


胃癌,千萬記住做胃鏡檢查

胃癌的篩查主要是胃鏡檢查,其他方法檢出率都很低。

專家建議:胃癌高危人群可直接進行胃鏡篩查。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灶,則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後續根據活檢結果採取相應方案。


結直腸癌篩查:千萬記住做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前病變。

專家建議:

對於有一級親屬家族史者建議40歲開始篩查,以後每5年1次腸鏡檢查;

對於結腸癌根治後的患者建議術後1年內複查腸鏡,以後每2-3年複查腸鏡。


肝癌篩查:千萬記住甲胎蛋白+B超

腹部B超查肝癌,很容易出現漏診,檢測肝癌,最好用甲胎蛋白+B超檢查。

專家建議:

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齡40歲以上,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


常規體檢要做,防癌體檢更要重視!

轉發此文,提醒身邊人不要再做“假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