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2020春節,一場疫情肆虐而來。

作為救治患者的前哨——江蘇省中醫院急診團隊,面對嚴峻疫情絲毫沒有鬆懈,無論是急診窗口還是急診病區,醫護人員始終堅守一線,用心用情服務患者,以醫者仁心不負生命之託,以實際行動彰顯省中人無私奉獻精神。

守好戰“疫”前哨

新春佳節本該闔家團圓,然而急診醫護人員放棄休息,克服種種困難,毅然堅守,全力投入到防疫戰鬥中。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和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疫情的到來使急診更加忙碌。

導醫臺作為急診最前線,新增加了發熱預診臺,對每個患者測量體溫,詢問疫情接觸史,登記信息,一絲不苟。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由於長時間穿防護服,防護眼鏡起了霧,鬆緊帶勒出了痕,手被手套悶出褶子,但大家絲毫沒有怨言。

急診室護士長馮金星、急診病區護士長吳豔紅舍小家為大家,春節期間帶頭全勤上班,在院領導、護理部的帶領下,和科主任一起統籌協調全科疫情應對方案。

耿連藝醫生骨折未愈,堅持返崗參加一線值班,她被稱為“拄拐的逆行者”。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郭濤主任主管繁重的EICU醫療工作,同時還參加急診加強班值班;泌尿外科的叢小明醫生輪轉急診,毫無怨言的擔負起急診內科副班的工作。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急診室的所有醫護人員,對突然到來的猝死患者,第一時間衝上去為患者心肺復甦插管。雖然他們來不及做好全套防護,但絲毫沒有猶豫,仍齊心做好重症患者搶救和治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爭分奪秒,就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作為醫護人員要擔起這生命之託。

緊抓“接力棒” 為生命站好崗

危重患者救治如同接力賽,急診室的緊急處置是第一棒,而作為後續治療的急診病區是決定能否跑贏接力賽的關鍵一棒。

春節至今,急診病區沒有因疫情影響而病人減少,北23病區滿負荷運行,床位使用率一直≥95%,病區收治病種基本涵蓋了呼吸、心血管、循環、神經等系統疾病,危重病人佔比達到80%。每天呼吸機、監護儀、腸內營養泵、注射泵近50多臺儀器運轉聲,鈴聲、報警聲、醫護匆匆腳步聲不絕於耳。全體醫護人員沒有怨言,大家團結協作,全力救治患者,受到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急診科主任芮慶林是江蘇省中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專家組成員,每天不僅要會診發熱待查病人,還要負責急診三大區域(急診室、急診ICU、急診病區)的安全管理,親歷親為佈置急診一線防疫抗疫工作,堅持每週兩次來急診病區查房,對病區的安全防護、病人管理、陪護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從而保證了醫療護理安全。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急診病區負責人餘衍亮主任,近兩個月以來,幾乎一天未休,即使在春節假期的7天裡,他每天堅持從江北趕到病區來查房。問他為什麼這樣拼命,他說,要對得起病人對我們的信任,絕對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病人。就這樣他帶領病區5位醫生咬緊牙關硬扛了下來。只要病區有空床,餘主任都會主動去急診收治病人,他常說,一樓急診室的壓力比我們大,我們能收一個病人就能為他們減輕一點壓力。

急診病區黃洋、張暘、曹維娟、周運航、華勝毅5位醫生,每天長駐醫院加班,除了下夜班,基本不休,準確的說,下夜班還要上完半個白班才能走,因為病人需要他們,而他們用行動詮釋“大醫精誠”。他們說自從選擇了急診科就已經做好了節假日無休的準備,那是工作使然,無可厚非!

聽從召喚 牢記使命擔當

當武漢抗擊疫情保衛戰打響後,醫院認真貫徹國家衛健委要求,組建支援武漢醫療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急診團隊醫護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病區醫生雖然工作非常辛苦,也積極報名請戰。護理團隊全員報名,薛美玲、顧夢莎、楊洋入選支援武漢後備梯隊成員,時刻做好衝鋒陷陣的準備,時刻聽從醫院的召喚。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1月22日動員大會後,急診病區護士長吳豔紅建立《新冠肺炎防治相關知識》專門的臺賬,帶領全體護士每天學習更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時刻準備趕赴一線,並按醫院要求對患者、家屬、保潔員、護理員加強培訓管理。病區床位滿額,患者及陪客較多,配餐間的使用頻率非常高且在病區大門外,鎖門將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不便,並給病房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全體護士集思廣益,護士長率先聯繫總務處搭建臨時“門禁系統”,嚴防死守鑄就北23病區的“鋼鐵長城”。

疫情面前,他們守好“前哨”,緊抓“接力棒”,為生命站好崗

為了保障消防安全,護士長制定了簡易的《病區封閉管理期間安全疏散示意圖》,病區人人知曉,減少封閉管理期間的安全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