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年後城市高層房屋將是農村窮人的專屬。是真的嗎?

新大風歌


不敢苟同。城市化進程令農村人口逐步向城市遷移、農業現代化步子緊邁,農村土地走向規模化、集團化經營,多餘的勞動力集中流向城市,對高層小戶型房子有大量的需求,但並不意味著這些房子住的都是農村的窮人,理由是:真正的窮人在城市裡根本買不起房子,現在如此,20年之後的相對窮人也是如此,從農村出來的人口在農村原本就有自已的房子、宅基地,如果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在城市購買住房,不如留在農村居住。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均收入的增加,城鄉收入差別會進一步縮小,在城市的生活條件如果不好,大部份從農村流向城市的人口會迴流,加上20年之後,中國人口大幅度下降,對城市住房的需求量減少,購房負擔不大。另外,20年之後,中國已經沒有窮人。





軍影007


20年後城市高層房屋將是農村窮人的專屬,雖然說這句話有些絕對,但也並不全無道理,20年後變化太大了,那時候的農村將是什麼樣?

我以一個農村人的視角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個80後,我的上一輩人也就是我的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種地高手,他們熱愛耕種,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然而到了我們這一代,感覺我們村裡經常去地裡就剩下我一個人了,你們也可以把我當做農村的守村人,當然,我的種地技術沒法與我父親那一輩人相比,可以說離了機械化我啥也不會,不像我父親那一代人什麼都會做,很多的農業技能已經失傳了,過去的很多農具現在也成了古董,對我來說它就是一種回憶。



那麼這就決定了土地的使用權會向少數人集中,因為現在很多的土地都被閒置,土地改革也是大勢所趨,20年以後,也就是我孩子這麼一代人,這一代人從小基本上都沒有去過莊稼地裡,更別提讓他們去種地,他們對莊稼幾乎沒有感情,也無法體會到糧食的珍貴性,20年以後,農民也許會是少數人,很多人也住上了高樓大廈,但是能住進高樓大廈的人並不一定是有錢人。

我們附近的一個村莊,已經失去土地了,他們也都搬進了高樓大廈,有空的時候大家都到樓底下集合,沒有了土地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沒有了靈魂,雖然說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日子總覺得過的不是滋味,對未來缺乏信心。



20年以後,大量的農村人將會搬進高樓大廈,以騰出更多的土地,或許還真的是窮人住進了高樓大廈,而真正的有錢人,還是不能接納這些既不是農民,又不是城市的人,他們或許會住進高檔小區。

20年以後,我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還是不要想那麼多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只知道20年以後,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了,未來是屬於現在孩子們的一代,希望他們會把農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鄉村小二哥


當下人,多住在高層,按高層結構房屋壽命,我國房屋平均壽命為6O年,或55年。那麼55年後,你所住的家,其拆遷費為零,甚至於倒貼。而6層以下的普通民宅,55年後,其拆遷費至少在你的房價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其原因是:土地面積公攤費遠遠高於高層住宅樓。因此,從長遠考慮,還是住六層以下房子合祘。


康3446


有人說:20年以以後城市高層房屋將是農村窮人的專屬,也就是說是農村窮人居住的地方。這就像美國目前窮人基本上住在城市裡面,而富人都是在外面買地蓋了別墅或者莊園是一樣的社會狀況。對於在我國出現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別說20年以後,就是30年以後都不會存在這種現象。


首先,來看看20年以後的時間的確不是太長。目前是2020年,20年以後就是2040年,那個時候我國確實出現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會更富裕了,物質文化水平更高。那個時候農村的土地還沒有到期,也就是說農民還就在種著地。畢竟我國二輪土地延保到期以後再繼續延保30年,以保障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鼓勵農民對土地的投入,確保糧食的安全生產。所以農村的土地絕大部分依舊是農民種植,因為我國的土地的地貌是不一樣的,基本上以丘陵、山地為主要的田地。不像美國基本上是大平原,也不像東北地區是大平原,能夠規模化、機械化種植。

其次,我國城市的居民基本上是農村轉過去的,也就是說城市的絕大部分居民是從農村流入的,農民好容易在城市裡買了樓房,不可能再回到農村。“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祖祖輩輩的農民始終盼望著到城市裡居住,然而現在到城市裡居住了,是不會再回到農村的,因為20年的時間還不是一代人的空間。更何況現在農村至少還有6~7億農民,把這些農民轉到城市裡面,那就需要城市再進一步的擴容,在目前的社會現象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我國的宅基地的性質決定了城裡人回到農村居住的可能性非常小,畢竟農村的宅基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不允許到市場上進行自由的交易,這也使得城裡人沒有權利到農村去買宅基地蓋房居住的。更何況城裡的樓房現在動輒上百萬,如果說他們到農村去買廉價的農房是能夠買好多套的,但是農民到城市裡買那些高樓大廈根本買不起。因為城裡人居住的那些樓房不會很便宜的賣給農村人的,他們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的。即使現在農村人依舊往城市裡流動,而城市裡的人的房子在不斷的買大平方的。

總之,對於目前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農村人全部住到城市裡面的高樓大廈裡,這是不現實的東西。即便再過20年,再過30年都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了。因為我國正在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居住,而城市裡的房價卻不斷的攀升。加上我國現在對城市佔用土地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也使得城市裡的蓋樓房的土地非常的稀少,致使樓價更是不斷的上漲。


三農一姐


有人說:20年後城市高層房屋將是農民窮人的專屬。是真的嗎?

有這回事嗎?那豈不是高層是我們農村窮人的福星了,想想就高興,但是這還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吧。

我真想不到20年後窮人都住上高層,真是佩服這些人豐富的想象力。那我倒想問,農村窮人住高層了,那城裡富人住哪裡去了?難道富人都移民去外星球了嗎?真是搞笑!

農村窮人,20年後還是社會的窮人,可能財富多些,但是還是當時社會的底層,也是收入最少的群體,最少的群體都能住上高層房屋,難道20年後的高層樓房白菜價了嗎?既然是白菜價,為什麼有人會建高層呢?不賺錢的高層還有開發商來建設?這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啊。

城市不是農村窮人能生活的地方,高層房屋更不會是農村窮人的專屬,不要把農村窮人誇得這麼有錢,窮人我們這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沒有想到去住什麼高樓,我們住“不慣”。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20年後農村到城市買房,還買高層建築樓房,真是可喜可賀,現在農村人有錢太多了,他們都是在自己家鄉蓋兩層小樓,如果過20年以後,城市的高層會降價,農村人有可能也到城市買房子,農村人有個願望,他們都願意住高樓大廈,也許過20年後,高層都屬於農村的窮人們,因為他們都奔這個願望去實現。

農村人為了這個願望,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為了自己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能成為城市的一員,都不斷地努力著,雖然說城市裡屬於快節奏生活,但是城市豪華的街道,城市裡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學校有高檔的小學,高檔的中學,還有大學博士,這樣的地方每一位農村人,都是用一生去努力創造,爭取早日成為城市的一員,這是不爭的事實。

也許過20年後,這些農民為了這個願望,而努力一定能實現,城市的高樓大廈,都等著農民去住,因為農民付出的努力,比城市生活的人要多的多,他們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創造自己人生的價值,想成為城市高層裡一個真正的居民,徹底地享受城市的各種待遇,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城市裡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商場大廈可以買各種生活用品,還有衣服鞋帽,城市真的是方便的地方。

城市裡的高層建築,過20年後,就是農村人的天下,因為只有農民們,才有權利住高層建築,因為農民已經步入有錢的社會,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現實的,我們想一想,在城市裡住著的居民,家裡的上三輩,都是農民出身,這就說明一個道理,城市裡的人,都是由農村人轉換成的,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三農剛子


其實城市裡的人才是最窮的人,最富的人是農村奮鬥出來的人,不仿大家去了解下現在多數富豪是不是農村人,只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才說農村人貧窮,看看那些地產商或住好房子心人是不是曾經是農村人,包括亞洲首富李嘉成曾經也是農村人走出來奮鬥而成富豪的。


朱國奎233454678


有一定道理,個人的一點想法,不一定準確。

(一)購房順序決定:剛需買房是有房就行,注重房子價格,當然高層住宅價格低,然後是改善購房,注重的是面積,再然後是品質購房,注重的是環境。

(二)人的心理決定:住高層的想去住小高層,住小高層的想去住洋房,住洋房的想去住別墅。

(三)社會發展決定:每個人都向往高品質的生活,上下樓方便,綠化休閒面積大,住在高層的,上去樓房不想下來,下來樓房不想上去,如何提現高品質。


好好學習在路上


您好,20年後城市高層房屋將是農村窮人的專屬、很有可能會變成真的。

一是現在大量的農村人都往城市湧,幾乎百分之八十的農村人都希望到城裡買房,特別是農村的80、90後幾乎在城裡都想擁有一套房子。農村將不再是他們的家,只是現輩父母居住的地方。

二是農村宅基地荒廢的越來越多,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裡有錢人都會到農村購買或者租用達幾十年,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用來養老或者平時聚會休息。

三是農村人厭倦農村,城市人嚮往農村。將來不乏交換生活方式,所以說城市高層住滿農村人,很多頂著房貸過的也挺累的。


小敏的鄉島生活


20年後城市高層房屋將是農村窮人的專屬,是真的。

城市化歸根結底是人的身份轉變,大量從農村身份的人搖身一變成為城市身份的人,這就實現了一個人的城市化,20年後,高層住宅或淪為“窮人專屬房”,“2大問題”是關鍵,一起來看看吧!

維修資金存在問題。隨著時間推移,20-30年後,高層住宅小區老舊,各項維護費用都非常高,我們在購房時繳納的維修基金早已用掉,如果要讓高層住宅正常運轉,就需要業主自行集資維修。

再拆遷的難度大。按照現在的模式,原本30多層的高層住宅,未來要拆遷的話,就需要蓋70-80層的住宅,那樣的話,開發商才有可能賺到錢,也才願意去做,能蓋那麼高嗎?若不蓋那麼高,難道依靠政府龐大的補貼資金拆建嗎?這麼大體量的住宅市值可不是說說就可以的。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幾十層和上百層高的樓一般都是企業總部、金融和商業大樓,幾十層的住宅樓很罕見,國際上看,住宅以中低層、聯排、雙拼和一戶建庭院為主。

但是未來還很久,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做好當下,買房子時多留點心,儘可能買有保障、質量高的房子,以免幾十年後出售時銀行貸款都不願意,讓後代也少操點心。

以上是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幫到題主你,如對以上內容有不明白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點贊關注我“我愛美麗鄉村”,這邊為你解答關於農村農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