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有一些書,看的時候流不出淚


《1984》:有一些書,看的時候流不出淚

內容簡介

1936年以來,我所寫的每 一部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會主義。 ——喬治奧威爾(《我為何寫作》)

《1984》是一部傑出的政治寓言小說,也是一部幻想小說。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有若一個永不褪色的警示標籤,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歷經幾十年,其生命力益顯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

《1984》:有一些書,看的時候流不出淚

書裡的一九八四年,是一個極權主義達到頂峰的狀態。

表面上三個國家為了保持相對意義上的獨立安全,連天戰火永遠無休無止。然而實際情況是,誰也不知道戰爭是否存在,誰都不清楚今天的盟友是誰,敵人又是誰。只是街道上每間隔一段時間總會落下一顆威力不小的火箭彈,讓人相信戰爭的存在。新聞一直在報道勝利的戰況,讓人相信勝利的存在。一切都是真相,一切都是假象。

《1984》:有一些書,看的時候流不出淚

在這裡,思想自由是死罪,獨立自主的個人不復存在,每一個人的思想均受到全天候嚴密的監控,每一個個體都猶如從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機械麻木,沒有自我意識,如同行屍走肉。

等級分明的社會,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人們在屬於自己的圈子和環境中生活,不論發生什麼,似乎都是理所當然。掌握著權力的人們,終極目標便是無上的權力,掌握一切的權力,並對其頂禮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