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如何摘抄寫作素材?

茶館閒言


朋友,你有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主動求教摘抄積累的方法,願望很好,值得肯定。我不僅年輕時這樣做過,現在年過半百了,被動參加一些無聊的會議或活動,依然帶著唐詩、宋詞等自以為值得記憶的內容摘抄。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你說的沒錯,值得記錄的東西很多,我們沒法全部摘抄下來,只能擇其精要而抄之。

我的經驗是,只摘抄經典詩文、名篇佳作、名言警句及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等,從不摘抄事例性的東西。這些內容我不僅會摘抄在本上,而且一有空閒就努力背誦。出門坐車上班路上時間短,就手裡拿著一篇篇短詩詞背誦;開會或節假日稍遇時間長點兒,就記憶較長的內容。總之,摘抄、記憶全依時間長短而定。一段時間,摘抄記憶幾乎成了我人生路上一段美好的回憶。現在,儘管記憶力銳減,但摘抄名篇佳作仍然樂此不疲。有些詩詞儘管反覆抄寫了好多遍也沒有記住,但依然覺得非常快樂、愜意。這樣的消遣,總覺得比吹牛皮、侃大山有趣多了。

我之摘抄,不以積累寫作素材為要,全憑個人愛好、興趣所為,自然相對輕鬆些。而你之摘抄偏重積累的目的性、功利性,未免心裡有些急切了。

本來傳統文化、經典名篇就數不勝數,可隨著網絡世界的繁榮興起,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知識海洋就更加燦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因此,只要擇其精要,盡力而為、不斷前行就好,沒必要鬍子眉毛一把抓,全盤盡收啊。


囤龍


關於好詞好句。

我覺得第一遍讀書的時候是摘抄句子的最佳時期,因為第一遍讀書的時候你心裡的觸動會感覺更明顯一點。當你讀到哪一句話,讓你心裡有些微微發顫的感覺的時候,就停下來把這句話抄下來。因為這句話能感動你,也能感動別人。

關於論證案例。

我看書一般都是用平板看的,所以看到有用的例子,就直接節選下來了。當然有時候也會寫在紙上,不過這種比較少,一般是看電影的時候。

但是我覺得用手機記錄是最方便的,因為手機有語言轉文字的功能,自己說一遍加深印象,還不用一個一個的打字。

關於案例論證的整理,我有一些心得:

首先用你在你手機的記錄app上,比如onenote,印象筆記之類的。建幾個筆記本,分成不同的話題,比如勵志類,三觀類,友情類等等。

然後把你想要收集的案例,分門別類的放到筆記本里。這要你用的時候,就可以更快速的找到。如果你看這個案例的時候,有一些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在下面,因為不同的時期,看待同一件事情是不同的感覺,有不同的領悟。

詞語的收集。

這個事情可以放在讀這本書的第二遍做。因為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太注重於別的事情時,會分散你的精力。耽誤你對作品的理解。這樣就不容易找到你感動的瞬間。

等第二遍的時候,可以把你覺得驚歎的詞語記下來,或者說是你平時不常遇到,但是你覺得用的比較好的詞,你平時太熟的就算了。詞彙的掌握也是文字能力的關鍵。


松鼠家生活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這話是說讀書要邊讀邊做一些記錄。自古以來,中外的文人學者就非常重視做摘錄工作,摘錄多了自己素材也多了,語文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無形中得到提高。

那麼摘錄應該怎麼做才是有用呢?摘抄的方法還是有不少的,不同方式適用不同的書籍,可以依照形式做改變!


1、批註式的摘錄

為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有時候會訂閱報刊和購買書籍。所以在讀這些自己選的課外讀物時,為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可邊讀邊在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寫寫畫畫,或在空白處寫上批語、總結、建議,或者是放入書籤、夾紙條等,特別是對於書中的重點詞句,以及重要內容用圈、點、線等標記勾畫出來,這是一種最簡易的做法。


2、心得式的摘錄

自己在讀書之後,必定會有一些知識收穫和認知感悟,這個時候要趕緊寫下來,這就是平日我們寫得最多的讀書心得或讀後感。這種體會式的摘錄,主要用自己的語言為主,在文中適當引用原文為例證,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脈絡式的摘錄

把名言、諺語、佳句、事實、結論或一節一段,經過選擇,準角地逐字逐句地抄錄下來,然後把一篇文章的內容要點,按照段落層次,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歸納出來,形成一類知識的體系。通過歸納知識脈絡,可以把握全文內容,提煉出中心主題。這種摘錄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達,也可以利用原文中的句子。格式上宜分行排列,標寫序碼時要注意層次、眉目清楚、條理分明。


4、便籤式的摘錄

平時讀書時,遇到需要背誦的內容,可以記在便籤上。再把便籤夾在課本里、放在口袋裡或插在房間專放便籤的袋子裡,平日有空就讀一讀、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自己背得滾瓜爛熟、記牢為止,再把它存放起來。這種方法還可以幫助自己訓練和提升記憶,如此強化記憶反覆,腦子裡積累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了。

眾所周知,最好的讀書方法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所以邊讀書邊動筆做摘錄,是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掌握書中的出現的重要內容。


猿小力


摘抄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的宋濂因為家境不好,就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借來摘抄,勤奮學習,最終成為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懂得了摘抄的作用,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用心去做。這是前提,然後才來談如何摘抄。

1.摘抄自己喜歡的。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覺得哪些詞語、哪些句子、哪些片段好就摘抄下來。一般是語言優美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文字。

2.摘抄要少而精。大段大段的摘抄,一是沒有那個時間那個精力,畢竟現在孩子的學習任務也比較重。二是以後運用也不會大段大段地運用。摘取精華的部分即可。大段的文字有些地方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3.摘抄要分門別類。開始摘抄的時候可以不分,但最好在旁邊註明適合哪一類,比如:形容詞,動詞,┄┄景物描寫類,外貌描寫類,┄┄哲理類┄┄好的開頭,結尾,等等。也可以分主題(話題),如善良、誠信、奮鬥、英雄等,這樣便於今後學習運用。

4.摘抄要註明出處。摘抄的時候最好標明是摘自於哪裡,作者是誰,便於以後學習的時候進一步查找。

5.摘抄要常翻翻。過了一段時間,對自己摘抄的素材要常常看一看,看一看一是加深印象,儲存在大腦,便於寫作運用,二是看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新的靈感。

摘抄有實錄的摘抄,即抄原文原句;有體會式的,即在摘抄的時候寫點感悟感想。這兩種摘抄都可以用。

祝學習進步!作文越來越棒!


鄉村微教育


讀書是讀者與作者通過書本這個媒介建立聯繫的一種認知活動。好的閱讀能起到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作用。談到摘抄寫作素材,我認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讀寫不分家,一般文筆好的人也是閱讀量比較大的人。做筆記有兩個作用,一是記錄想法,加深印象,一是記錄重要的內容,以備日後查看。

這裡主要介紹兩種筆記,一是日常筆記——也叫隨時隨地法。隨時帶一個小本子,有想法就把要點記到本子上。不方便打字的,可以把聲音錄下來回頭再整理。

二是讀書筆記,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摘要法、感觸法、延展法。

摘要法也叫做“把書讀薄”的方法;感觸法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也叫“三欄筆記”:內容、摘要,感悟。感觸筆記法的好處是邊讀邊想,時刻保持對書中內容的思考和質疑;延伸法,比如看完一本書寫一篇讀書報告,一篇書評,甚至就書裡的某個問題深入研究等。

在筆記法中,還要注重筆記的整理和應用,及時將筆記進行歸類,要養成給筆記加索引或者目錄的好習慣。

這裡介紹一款可以直接記錄來自課程和圖書中有用的知識點——印象筆記(一個獨立的 APP),

總之,我認為方法是手段,重在落實。所以熱愛寫作的朋友們,行動起來,相信自己,好的作品定會源源不斷地誕生!


凡萌讀書育兒


讀書的時候養成摘抄的習慣,真的非常好。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比較精彩的句子,心中歡喜不已心想這麼好的句子我一定能夠記得,事實上如果當時沒有拿筆記下來的話,過不了多久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如果讀書目的比較強,就是為了積累寫作素材進行摘抄的話。那麼個人認為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首先建議進行分類摘抄。比如說根據不同的文體,或者說是開頭部分或者是結尾部分或者是比較精彩的句子,再比如,有些文章整體結構比較好,可以採取列提綱的方式進行整文結構的摘抄,從而能夠記下一些比較好的文章框架。總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類,並且可以制定好目錄,這樣在後面需要查找的時候非常的方便。

其次呢,有些精彩的內容比較好但是文字比較多的話,摘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時可以採用直接在書上劃線做批註之類的方法,然後可以在相關的書頁當中放上一些小書籤。當然前提是這些書是自己的哦。

第三、摘抄的時候還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超級喜歡的內容,一般喜歡的內容,覺得還不錯的內容,按等級進行劃分,採用不同顏色的筆只是不同的符號進行標註。有時候看到一些覺得好的句子也不一定馬上就摘抄,回頭再看依然覺得這個句子很好的時候再摘抄也不遲哦,這樣能夠保證摘抄內容的質量。

第四、如果摘抄是為了提升寫作能力的話,這個環節一定不可少。作為摘抄的延伸,要將摘抄所得內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那還是要去多寫才可以,對喜歡的摘抄內容進行一些仿寫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第五、做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不懈,摘抄也是一樣,我們要相信自己讀過的書一定會在將來某一個時候達成能力的輸出。鍥而不捨,方可成事。加油哦~


莫LY


準備一個本子!記錄好詞好句

多看看 多摘抄 下面是一些話

1.\t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余光中

2.\t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余光中

3.\t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

4.\t話雖是這般說,可是煩惱之來,豈是輕易擺脫得了的?倘若情絲一斬便斷,那也算不得是情絲了。——金庸

5.\t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海子

6.\t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海子

7.\t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願,總是能夠變得簡單。——林徽因

8.\t渴望佔有愈多而愈脆弱。——林徽因

9.\t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周國平

10.\t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瞭解的。——周國平

11.\t人過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賈平凹

12.\t人生有許多東西可以不進心而能過癮,我,日出想你回去想你風中想靜中想葉下想石上想,山上水邊.——賈平凹

13.\t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張愛玲

14.\t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張愛玲

15.\t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徐志摩

16.\t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徐志摩

17.\t情願不自由,便是自由了。——胡適

18.\t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19.\t清澈的水只能長出山葵花,如果混濁一點,就能長出最美麗的白蓮花。——林清玄

20.\t在洶湧的波濤與急速的漩渦中,順流而下的人是不是偶爾抬起頭來,發現自己原來只是水上的一個字呢?——林清玄



詩歌子寧


讀書的過程中做讀書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不僅可以強化我們的記憶,還能讓我們在寫作的時候順手拈來,使用一些有用的素材庫。

有的人喜歡手抄筆記。用專業的讀書筆記記錄本來寫。練字的同時也能梳理自己的思路。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減壓過程。

但是手抄筆記有一個弊端,就是不太方便檢索。速度也比較慢。

因此做電子筆記的優點就顯現出來。可以用有道雲,思維導圖,幕布等APP程序來做讀書筆記。

把有用的素材進行分類的整理。

設置不同的標籤,比如,名家名言,景色描寫,人物外貌描寫。

或者分為婚姻,愛情,親子等領域。

這樣寫不同題材文章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

用到之前看到過的金句。



萱萱媽媽講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我們讀過那麼多書,書中會有很多好的句子想都積累下來但又覺得特別多,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摘抄,收集。我們摘抄這些好的句子是為了在某一天,某個時候可以用到,是為了學以致用。在浩瀚的書海中,我們無需從書中索取所有,只需積累,摘抄那些我們認為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幫助的,對自己有益的句子即可。

其次,我們需要對自己摘抄的句子、事例等進行整理,可以按照歷史、時政、生活、科技等這些大領域進行分類。也可以具體細分為哲理、學術等。總之,分類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習慣,興趣等進行分類 。

最後,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不管摘抄什麼句子,什麼樣的事例,這些句子都應該是自己深刻理解的、領悟過的。因為只有深深理解過的東西,記憶才會最深刻,才會深深地鐫刻在自己心上。未來,它會在某個時刻突然從你的大腦中跳出來,飛躍在你的紙上。

以上是我的全部觀點,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曲水流觴醉芳華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才會“磨”出好文章。

一、廣泛閱讀開拓自己的知識面並有目的摘錄,通過不斷記憶理解化為己用。

知識的積累如同蜜蜂採蜜一樣,博採百花才能釀出好蜜,只有通過廣泛的閱讀,涉獵多方面的知識,豐富我們的寫作素材才會寫出文彩飛揚,內容不空洞且處處真知灼見,處處字字珠璣讓人讀後印象深刻的好文章。在大量的閱讀中摘錄一些引起自己共鳴的名言名句,一些好文采的段落,或者一些有價值的事例數據等,抄了之後要經常拿出來背誦加強記憶以便在寫作時能夠隨時從大腦輸出,為自己所用。把這個好習慣堅持下去,你一定會寫出好文章。

二、閱讀後堅持寫讀書筆記便於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思辯的閱讀只會讓人精神疲倦,學過的知識如水流鴨背,讀過則忘,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閱讀後通過寫讀書筆記可以加深知識積累,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有許多,可以寫讀後感,通過對書中內容的理解,結合實際寫看後的心得體會,或者繪製主題,內容清晰的樹狀的思維導圖也是很好的方法。

總之知識的積累很重要,只有不斷的汲取,才會有所輸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