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堯舜禪讓,這是天下第一美談。最早記載於《尚書·堯典》。司馬遷在《史記》記載:堯帝至晚年,知道自己兒子丹朱不肖,便把帝位傳給舜。堯說,“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傳賢不傳子”,堯舜禪讓的故事歷經千百年而不衰,人云亦云,誰去懷疑其真實性呢。

據稱,“發於畎畝之間”的舜,美德主要是“孝悌”。舜能正確對待父母兄弟的缺點錯誤,用自己孝行美德感化幫助他們改惡從善,由此得到堯的認可。舜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典”指導自己的行動,在接待四方諸侯時以禮相待,和睦相處。堯將娥皇和女英兩個女兒嫁給了他,並破格擢用,於是舜取得為帝的資格。

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但歷史上真的是這麼回事嗎?“堯舜禪讓”這段故事在歷史上就沒有確切的記載,先秦文獻中也是語焉不詳,《史記》也是依據傳說載入。嚴格地說,“堯舜禪讓”事實真相仍為“千古之謎”。

這個“千古之謎”疑點產生在西晉太康二年(281年),當時有人盜挖魏安釐王墓,得到數十車竹簡,其中有“紀年”13篇,記載自堯舜禹湯,一直到戰國魏安釐王史事。後經人整理成《竹書紀年》,裡面記載的“堯舜禪讓”內容竟與《史記》大相徑庭,讓人大跌眼鏡。

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竹書紀年》說,“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說“舜囚堯,……使(其子)不與父相見。”這是說舜將堯囚禁起來,父子不能相見。“古之所謂聖君明王,都不過是構黨與,聚蒼族,逼上弒君,以求其利也。”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博覽《竹書紀年》等宮廷秘籍,私撰了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著作《史通》,揭開這一“千古之謎”。劉知幾認為對堯的溢美之辭多是憑空想象的“廣造奇說”。他指出,堯當政時對“世濟其美,不隕其名”的大批才識之士不能舉用;對“世濟其兇,增有惡名”的眾多小人不能摒除,結果事實上“當堯之世,小人君子,比肩並列,善惡無分,賢愚共貫”。

《山海經》中稱堯之子為“帝丹朱”。劉知幾推斷當時舜先廢堯,仍立其子丹朱為帝,接著又發動政變奪其帝位。王莽建立新朝,曹丕建魏,司馬炎建晉,西漢末年以後所出現的眾多帝王“禪讓”,實際上有哪個是心甘情願的。

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以古方今,千載一揆”,舜應該是千古奸雄之首。

據《史記》記載,舜取得了權利之後,啟用了堯在位期間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的“八愷”、“八元”,史稱“舉十六相”,這明擺著就是扶植親信;另外舜還剪除堯的親信,史稱“去四凶”。為篡位做足了準備。

據《尚書·皋陶謨》載,舜不僅囚禁丹朱,還找藉口殺掉其,並滅絕其全家。堯為舜之岳父,丹朱是舜的妻舅,但為了攫取帝位,舜早已將“孝悌”二字拋到腳後跟了。

舜虐待了堯,他有了好下場了嗎?不,他也沒有好下場。

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舜的結局同堯一樣悽慘。舜在晚年也想將帝位讓其子商均繼承,遭到禹的反對。禹同樣以政變手段將舜放逐到南方“蒼梧之野”,自己即帝位。《史通》對此有生動描述。蒼梧之地,當時屬邊遠荒涼的地區且有瘴氣,外地人到此很容易患病。當時,舜已90高齡,兩個妃子也不準伴隨身邊,舜最後客死異鄉,兩妃子也投湘水自殺。歷觀自古以來被放逐的君主,如舜這般悽慘的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臺灣的柏楊認為“舜晚年南巡”真實原因不外乎兩點:要不,是武裝押解,不得不往;要不,是追兵在後,盲目逃生。兩者必居其一。

韓非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也;而天下譽之。”“人臣弒其君”者即奸雄;“而天下譽之”者又為聖人。豈非咄咄怪事。

漢獻帝在曹丕逼迫下將皇位禪讓,說了這樣一句,“舜、禹之事,朕知之矣!”這也許就是“禪讓”的真相。

故事:千古第一真實的謊言,舜實際上是歷史長河奸雄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