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帶娃:從什麼時候開始,七座車與二胎家庭槓上了?

曾幾何時,七座車給我的印象就是商務範,沒想著它能與家庭產生任何聯繫,這種想法一直持續到二胎,我對七座車的態度出現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它從一個高冷的霸道總裁,一下子變成了顧家的暖男。

一胎的時候,家裡一直都是五座車,一家五口人正合適,跑長途的時候,後排中間的座位通常是我和婆婆輪著來坐,因為市面上大部分的五座轎車後排中間座位的寬度,舒適度都遠不如旁邊的兩個座位,五座SUV也是如此,當然有一些車型的中間座位是獨立的,這種舒適性比較有保障,但可選的不多。

中國式帶娃:從什麼時候開始,七座車與二胎家庭槓上了?

由於寶寶的安全座椅需要比較大的佔位,因此我從那時候開始就萌生了添置7座車的想法,把安全座椅放在第二排,而第三排座椅通常只需要坐一人,這樣前中後三排乘客的舒適性都得到了保障,可以舒服地跑個四五百公里的長途。

但這僅僅是想法,而把它變成現實的,是意外到來的小寶,由於之前沒有生二胎的計劃,覺得五個人坐一輛七座車很浪費,也不環保,更何況五個人稍微擠一擠也是可以的,跑長途如果後排中間乘客累的話可以和旁邊的乘客輪流調換,因此7座車並非剛需。

中國式帶娃:從什麼時候開始,七座車與二胎家庭槓上了?

直到小寶的到來,五座車直接就超載了,一家六口人(偶爾七個)出門開始變得不那麼方便,一起出門就需要兩輛車,或是留一個人看家。七座車從此變成了剛需,無論是週末郊遊,長途旅行,還是節假日回家探親,它都會成為我的好幫手。

首先是兩娃的照顧,兩張兒童座椅必不可少(不要說什麼孩子小,可以由父母抱著坐,這是對生命的兒戲,很不負責的),有了這臺“保姆車”,我把小寶的兒童座椅安裝在第二排,大寶的安全座椅安裝在第三排,這樣就能實現“一對一”的照顧,而把小寶放在第二排還能方便我隨時哺乳,施展的空間比第三排要大一點。

中國式帶娃:從什麼時候開始,七座車與二胎家庭槓上了?

之所以說它是暖男,是因為這臺車給予了我們一家六口人一路歡聲笑語的空間,它為我們遮風擋雨,打開天窗,能看到滿天繁星,把二三排座椅全平放倒,瞬間變成了一張大床,孩子們在裡面嬉戲打鬧,玩累了就直接躺下休息,堪稱帶娃神器。

在這裡還要說一點,目前市面上的七座車的座椅佈局有兩種,2+2+3和2+3+2,第一種的中排是兩個獨立座椅,乘坐舒適性比三連座的高,而且進出第三排可以從第二排座椅的中間通道出入,比較方便,唯獨有一點不足,第二排的獨立座椅無法放倒,也就是少了一張“床”,這就讓“帶娃神器”的功效減半了。

中國式帶娃:從什麼時候開始,七座車與二胎家庭槓上了?

而第二種座椅佈局就是魚和熊掌的平衡,每張座椅都是同等待遇,沒有特別的VIP專座,先天就具備了“暖男”氣質,家人在這個小空間裡談天說笑,其樂融融,還有一張“大床”的加持,讓寶媽帶娃信心滿滿,因此這種座椅佈局也許更適合中國式家庭的帶娃習慣。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其特點,是否需要七座車,或者需要哪種座椅佈局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另外還有一點,對於一家四口外加一個保姆的家庭,即便五座車剛好夠用,也還是更推薦七座車,因為坐在後排中間的那位保姆,未必有能力“一挑二”,此時就能體現出七座車“一對一”的實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