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的第一本書的名字是什麼?有什麼感想?

常在娘娘美文分享創作


我讀的第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早我們都是教科書,上初中的時候,趕上了好時候,有了圖書館,然後每個人可以從裡面借一本書,一個月內必須還了。當時我懷著憧憬和莊重的心情進去挑的書,不知道該怎麼選,四大名著都被挑走了,當時看這本書以為是教怎麼練鋼鐵的,我想著長大了做一個技術工人也不錯,我們那邊鋼鐵廠是很好的工作。

借到書以後,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閱讀,因為這是我真正的第一次看課外書,不是任務,而是自己想看的。我看的時候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原來是一本人物傳記,但是裡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青春迷茫,有的人為了心中的理想革命,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當自己深受各種傷病困擾,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依然不停的奮鬥在路上,我才明白這個鋼鐵指的是鋼鐵一般的意志,從那個時候,大概在我心裡就一直埋藏一個理想,當我年老的時候我還能做什麼,我不想自己每天混吃等死,不想無所事事,所以我現在堅定的想做一個美文創作者,做一個作家。當我死了以後,我能給世界留下一些東西啊。


問修修


我讀的第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時還在讀小學四年級,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飯還沒有做好,我就在一箇舊廚子裡隨意亂翻。結果翻到了一本很舊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繁體字,豎排本。

隨便翻開幾頁,立馬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了,以至於媽媽幾次叫我吃飯我的眼睛都沒有離開那本書。在其後的幾天裡,哪怕只有一點時間,我都沉浸在書中的故事裡。大概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就看完了,後來又老了不止一遍。我深深的被書中“保爾柯察金”的英勇事蹟感動了。

保爾柯察金是一個出生在貧困家庭中的有志青年。在蘇聯紅軍中不畏犧牲,英勇殺敵,頭上身上多次負傷,幾經生死,最終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了。

在後方的建設中,他克服無法想象的各種困難,依靠頑強的毅力和堅強信念,帶領大家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多項艱鉅任務。

由於在戰爭中多次負傷,他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病魔時時刻刻都在無情的折磨著他,後來以至於到了常年臥床,雙目失明的地步。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停止工作。

他開始將自己的經歷口訴下來,由他的秘書記錄整理,就成了享譽世界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在書中 他以保爾柯察金的身份說:一個人的一生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往事的時候,他不因碌碌為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光陰而羞恥。這樣就可以在他臨時的時候說,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了。

堅定信念,不畏困難,勇於進取,敢於擔當,向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奮勇前進,不達目的,絕不輕言放棄。這就是這本書給我的啟示。

風雨過後現彩虹,

殘雪消融百花盛。

山高總在人腳下,

無限風光在險峰。


半瓶茅臺


您的問題非常有趣。由於年代的關係,我小時候能見到的讀物很少,大多都是革命書刊。記得我讀的第一本書的名字叫《高玉寶》。

現在年輕人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不太多了,但那個時候可是一本暢銷書。作者的名字也是高玉寶,這是他的自傳體小說。電影製片廠還根據書裡面的故事製作了一部動畫片,名字叫《半夜雞叫》,那個周扒皮的故事於是也傳遍了大江南北,那是一代人的記憶。

下面我就說說我讀這本書的感想。

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成長的環境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社會大背景下。因為《半夜雞叫》的故事,讓兒時的我知道了作者高玉寶,而且把他視為心目中的英雄。作為一個只念過一個月書的人,能寫出如此膾炙人口的作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個機緣,我借到了《高玉寶》這本書,但說句實話,書中的內容我已經記不得太清楚了,腦子裡反反覆覆縈繞的還是周扒皮的故事。作為小時的自己,既痛恨地主的殘酷剝削,也為長工們勇於鬥爭的精神和聰明智慧所鼓舞。

伴隨時間的推移,高玉寶的名字逐漸被我淡忘了。

十三屆三中全會之後,身邊的讀物逐漸多了起來,傳統故事、評書、各式各樣的藝術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起來。

長大後,自己創業,從國營企業下海,自己開公司做老闆。有一次,天矇矇亮,我開車去接兩個同事和我一起出差。

車子開在公路上,看到東方的魚肚白,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天將曉,莫道君行早”。

忽然間,腦海間莫名想起了周扒皮的故事,自己還在暗忖:這麼早,就帶著兩個弟兄出門趕路了,我是不是也是周扒皮啊?

十幾年又過去了,偶爾一次看到了一篇文章,好像是紀實文學類作品吧,還原真實的周扒皮,文章仔細闡述了周扒皮的原型人物周富春的事情。

心中沒有過多的漣漪,文學作品來源生活,不一定就是真的生活。

直到去年,偶然他看見一則新聞,作者高玉寶去世了。

無論是周富春,還是高玉寶,都是歷史滄流中的一顆水花,隨長河滾滾而去。

高玉寶的書仍在,但高玉寶與周扒皮已經很少人去提了。倒是一個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唐僧被無數人改編成了無數個版本。

一些感慨,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維摩居主人


看到這題目,不禁一呆,再不禁苦笑。

我看的第一本書?第一本無疑是我8歲讀二年級了才看見的語文書。那是一本只有漢字、沒有插圖、沒有拼音,簡樸得無法想象的書。但它是我人生見過的真正叫書的東西。

也許大家奇怪,讀二年級了怎麼才看見書?那是文革才剛剛結束的歷史時期,一年級我老師手上也才一個自己編寫的本子。下面排排坐的同學,不要說書,大概就剩下人了。每天跟著老師空喊白唸了一年,寫字也是大地為紙、木棍為筆。這一切是沒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無法想象的。

現在在國內,有不少人懷念那個時代,說那時的國家多麼公正,工作人員多麼大公無私,大有要回去那個時代的追切。看了不禁一聲嘆息,哎!才吃了二碗飽飯,又想過苦日子。

那個時代人人沒吃飽過,人人都破衣爛衫,當然公平,大家都窮光蛋,沒誰瞧不起誰。但你真的想過這種衣食無著的生活麼?恐怕是否定的,只不過把自己現在的失落視為社會的不公,又希望有過去的清廉。

歷史永遠不會回頭,現在即使有一百個不好也比過去好,這是事實。我們唯有總結歷史、面向未來才行。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富足,也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還是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埋頭苦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吧!

注:我不是馬屁黨,前幾天我還在人民網、新民網論壇大唱反調。為什麼這樣做?因為我愛這個國家,我希望它更好!



我欲隨波不逐流


我讀第一本書是記的在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當時是借的,叫王老師作文選。

40年前的我大概是12歲左右吧,記得我們村公社有圖書館,好象是學校班主任開證明才能借到書,當時很多同學一塊去圖書館去借書。

(我們村公社是當時最有名圖書館,小電影院,唱戲院地毯廠……想起來那時真好)

我那是作文實在寫不出啥意思來,是在圖書館找到了王老師作文選書本,是它引導我學會了寫作文的格式和內容,真是受意很大。哎,當時我們弟妹6個家裡很窮。最後唸到初中畢業就不念啦,現在有時候想起來多虧看了王老師作文選的書,才能寫出想寫的事來。

40年前還是大集體我們都小沒有勞動力,以前是按工分給口糧,家裡就我媽爸幹農活,我們基本都念到初中就不念啦,為幫家裡幹活。


粉桃兒


記得小時候——具體時間不記得了,應該是在五年級之前,我從家裡翻出一本《魯賓遜漂流記》,書頁早已發黃,那時還不懂什麼是“名著”,也不懂得珍惜書,只是因為這本書紙質發黃,頁副太小,不適合“疊寶”,才會倖免於被撕毀的厄運。那時根本沒什麼課外書,我連這個概念都沒有,只是能識幾個字,在百無聊賴時翻翻這本書。魯濱遜在流落荒島之前的生活我並不感興趣,在他在孤島二十幾年中的生活,才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最喜歡在夏日的傍晚,自己帶著涼蓆,鋪到平房上,翻開發黃的紙頁,慢慢細讀魯濱遜的奇異生活,然後自己展開豐富的聯想,幻想自己生活在某個孤島,有煙有酒還有聖經,當然槍支也少不了。整個島就是我的私人財產,我自己栽樹,自己打獵,自己馴養動物,那是多麼愜意的生活啊。我現在的某些對生活的理想化還是源自小時候《魯濱遜漂流記》的影響,只不過現在這幻想裡面加上了不可或缺的女人而已。這本書的某些段落我反反覆覆看過,印象深刻,但後來這本書遺失了,如果能留到現在,一定很有紀念意義。我前段時間還想再買一本《魯賓遜漂流記》,緬懷一下少時的美好,但終未能買來。

再稍大一點我就得了幾套漫畫書。那是小舅在西安讀大學期間給我帶回來的,有整整一大包,都是成套的,中間偶缺幾本,但故事大都能連得起來。我記得這些書中有幾卷本的《少年狂俠》,還有幾本《藍細繩戰士》,還有一套已經忘記了是什麼名字了,只記得是關於格鬥的。這幾套書在我那書籍匱乏的童年是多麼寶貴,而且在農村,小孩本來書就不多,而我這幾套書都是日本漫畫,可是引起一時轟動。這些書雖然難得,但我卻沒有珍惜,一些被同學借去了,沒還我也沒要。後來一些都被我陸續撕了,反而被同學借去的有可能倖存下來。《少年狂俠》講的是一個頭發垂到腰際的風流少年的故事,他發生在一個學校裡,這個學校有自己的醫院,有自己的警察局,有學生會,有黑幫,有各種組織,竟然還有一個被森林圍繞的獨立區域,裡面全是黑幫,學校外面的黑幫、警察都不敢涉足——這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裡面。這個少年是日本空手道冠軍,曾有幾次決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讓人聞風喪膽。但他卻是個高中生,並且狂妄不羈,放浪形骸,很是好色,最經常出現的地方是女更衣室。他有喜歡的人,卻好色不止;他喜歡的人也喜歡他,處處忍讓,並處處幫助他。。。。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這個故事的大體輪廓我還記得,現在想想還是忍不住笑起來。故事中當然免不了激情打鬥、英雄救美之類的情節——浪蕩少年,柔情少女,江湖中有我的名字,有我的故事,仁義卓著,鐵血柔情,那時真激起了我不少的英雄情結。


百融楊俊


我小時候接觸的第一本書是《西遊記》,當時是拿來當神話故事書讀的,由於情節生動,給年少的我孩童時期帶來了莫大的樂趣 現在想想,唐僧師徒經歷了的那種種磨難,但他們毫不退縮,堅韌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對我觸動很深。未來的歲月裡,我們每一個人必須需向唐僧師徒四人學習,發揚堅韌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一往無前地奮勇邁進! 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會取到真經。這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就象小嬰兒學走路,即使摔倒了也不要害怕,爬起來繼續向前走,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雖然是孩童時期就接觸的中國古典名著,但現在讀起來一樣發人深省,因此,我也向小朋友們推薦這本古典名著《西遊記》。




老樂新視界


我 閱看的第一 本 小說書名 為《哥倆好》,書 中主人公的詼諧、戲謔、幽默、搞笑的性格愉悅著我兒時的心靈,幾天的時間,我將這 本不厚的小說閱看完畢。

不久 之後 ,我接觸了第二本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剛看到書名我誤以為是科技書,誤以為工人鍊鋼鐵的書,本沒有興趣,只因打發寂寞無聊的時光,便隨手翻閱起來,閱看了幾頁,才確定是一本小說。書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境,主人公保爾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質,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為蘇聯取得衛國戰爭的 勝利,那種捨身忘我、 勤勤懇懇、 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動和影響著我,我連續好多天將這本小說閱看完了。 保爾的精神和保爾那幾句名言,激勵和鼓舞著我堅定不移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保爾的精神和保爾的名言激勵和鼓舞了幾代前蘇聯、中國、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的人民為共產主義事業 奮鬥終身。

我看的第三本小說是《林海雪原》,楊子榮的英雄主義行為和精神振奮和鼓舞著兒時的我。


士心湘人


嚴格意義上講我讀的第一本小說是《狼圖騰》,是我在上大一的時候讀的;我出生在小縣城,父母都是農民,在上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過課外小說。說來慚愧,當同窗的室友問起你讀過狼圖騰嗎?我說沒有,他們都笑了,說作為一個西北人,沒讀過狼圖騰確實不應該;我說我不僅沒讀過狼圖騰,連四大名著原著我也沒讀過,我能感覺到那種鄙視的眼神,我覺得沒有解釋的必要,那夜我第一次失眠。從哪以後,我開始一本一本地讀,如今算起來已有12年了,不知有多少興趣愛好我是興一樣丟一樣,唯獨閱讀一直保持到現在。閱讀確實改變了我,我第一次去北京,不會因為北京的繁華而驚訝,第一次站上舞臺,不會因為嘉賓的高貴而緊張,我想這就是閱讀的力量;閱讀能使人沉澱下來,能讓浮躁心平靜下來,我真的要感謝那些美好的閱讀時光。 具體來說狼圖騰給我的感受是什麼?我有點模糊不清,也說不準,但是它確確實實讓我接觸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只能用心去領略的地方。



香書屋


我讀的第一本印象深刻、打動心靈的書是散文作家李娟的《九篇雪》,這本書也是我的閱讀啟蒙之書。李娟是當代一位非常低調的散文作家,早年生活在新疆,和母親四季遷徙,跟隨哈薩克遊牧民族的步伐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李娟的作品文字簡單、格調新穎、文風幽默,讀起來毫無壓力,而且能感覺到心靈上的無比放鬆。

讀完《九篇雪》,第一感覺是想急迫的去遙遠新疆看看,體驗一下那片土地上的生活。《九篇雪》寫的就是作者在草原上、荒漠中、山野上的生活。作者和母親一起經營著一個小雜貨鋪,還帶著年邁的外婆,在茫茫的牧場上過著清貧、孤獨的生活。但在作者筆下,這種生活充滿樂趣。書中所寫都是些日常瑣事,但在作者筆下卻妙筆生花,把小動物、植物、天氣、哈薩克牧民寫得靈氣逼人,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得吸引人讀下去。空曠的山野中,生活簡單而單調。習慣了車水馬龍、快節奏得的市生活,《九篇雪》似乎描述了一個遙遠的世外桃源,讓你感覺眼前一亮。這種簡單的生活原本就是生活的本真,所以讓我們感動。

“我們這樣在群山中四處遊蕩,卻永遠不能走遍它所有的角落。還有那麼多的地方我們想去,那兒汽車無法到達,雙腳不能抵至,甚至夢想也未可及之。我們到處搬家。一步一步走向一些地方,又像是在一步一步的永不離開。事實上,這樣的日子也的確非常單調、寂寞。還好我們擅於發現樂趣,擅於歡樂。”

梁文道稱李娟的散文是“本世紀最後的散文”,讀了李娟的散文的確會心頭一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