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沙特電子支付:銀行體系、清算系統、法律法規、電子錢包……

作為新興的電商市場,沙特高單價、高利潤一直吸引著外來玩家的重點關注。不管是類似 Souq 、 Fordeal 的零售電商,還是數字娛樂類的 TikTok 、 Bigo Live ,沙特市場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沙特人的有錢、肯花和匱乏(不管是貨品還是精神上的)。

但是,“現金為王”明顯已經阻礙了沙特人進一步享受更佳的購物體驗。因此隨著 VISION 2030的“無現金社會”願望,以及沙特央行的種種措施,電子支付被推上了重點發展的國家方針上。

iPayLinks 作為出海中東市場的跨境支付公司,2018年起就成立中東項目組,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和阿聯酋迪拜兩地駐紮深耕。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分享沙特當地支付的現狀與發展。

沙特的營商環境和錢莊的興起

在我們分享沙特支付之前,不得不提下沙特特殊的營商環境。

出於保護沙特利益的角度,《沙特商業代理法》明確指出,所有的商業代理必須由沙特的控股公司或個人來進行,外資或外籍不得參與。這便是沙特保人制度的由來。

iPayLinks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企業在沙特經商,其實就是沙特人聯合外國資源,代理倒賣汽車、磨具、其他一切貨品,以及自然資源。

中國很多人去沙特也是從事線下貿易,因此少不了與保人打交道。而這種模式下的關鍵就是尋到靠譜的保人,但風險總是有的,無法徹底避免。

在銀行賬戶擁有權屬於保人的情況下,大多數商人會選擇收取現金,然後通過“錢莊”匯回國內,“錢莊”因此大行其道。幸而里亞爾(SAR)和美金為鎖定匯率,匯損較小,對做貿易的夥伴來說也還算便利。但總體來說一直存在偷稅漏稅和現金匯款手續繁瑣的問題。

近年來,沙特為了鼓勵外資投資,成立了 SAGIA (沙特外資投資管理局),來統籌外資設立公司,經營業務所需要的事宜。總的來說,方向是對的,招商引資用以擴大事業群種類,提高就業率以及尋找石油之外的潛力經濟支柱。

但具體的投資門檻卻還是比較高。依據相應的經營範圍,外資設立公司需投資50萬-3000萬沙幣不等。而且還有沙化率要求,以及實操中的較長設立週期,都是阻礙外資意願的絆腳石。

早期的沙特華為、和後來的電商執御,都在這條路上蹚過很多坑。

沙特的銀行體系

沙特的本地銀行一共有13家,其中髮卡量排名靠前的有 SABB (匯豐合資銀行)、 Al Rajhi Bank 和 NCB 。

Alinma Bank 、 Riyadh Bank 和 ANB 以中型體量的便捷和創新突出,各自推出了各種名字的 PAY 和 Mobile APP 。

新晉的 BSF 、 GIB 、 SAIB 都在切入垂直領域嘗試發力。

而外資銀行 JP morgan 、德意志則擁有當地分行,中國的工行也有分行,中行利雅得分行也即將落成。渣打很早之前拿到了沙特央行授權,但一直未落地分行。

當然,其他 GCC 國家的銀行也會在各自國家各有分行,像阿聯酋的 Emirates NBD ,卡塔爾的 QNB 。但這些銀行在當地也就是方便取個款,方便下本國的居民出境需求而已。

當地很多華僑通過保人,大部分在 ANB 、 Alinma Bank 等等的銀行開出了賬戶,而 SABB/ARB 這樣的銀行,由於嚴格的 KYC 審查,甚至拒絕私貿企業的開戶申請。華為,中興等當然不在其列,甚至因為各種摩擦,曾經停止過合作。

當地銀行高層肯定是沙特人擔任,中層有部分印度人、歐美籍人士經常作為顧問,一線門面僱傭一部分工作動力不足、教育水平有限的沙特或 GCC 國家人,“打雜”的人員一般都是印巴人民。這便是當地銀行的人群畫像。

而銀行系統則一般外包,給到約旦或者印度的技術公司。因此,當地銀行系統真的很不發達,很多功能開發延期和宕機是一種正常現象。

當地轉賬,並不像現在中國國內一般實時免費到賬,而存在一定的延時和收費。一般下午2點以前,可以當天到賬(具體小時時效各家銀行不同),2點以後,則要第二天到賬了。

往國外轉賬,因為走的都是 SWIFT 匯款,一般都需要等個3-4天。之前,因為銀行間系統幾乎可以認為是零作用,因此當地人更多是操作現金支付;而隨著那些中大型銀行的集體系統發展和 SPAN 網絡搭建完畢, APP 操作也日益方便,只是偶爾“坑個爹”。

筆者帶領 iPayLinks 本地化團隊合作當地銀行時,最多的感受就是不守時,不管是實際銀行系統,還是沙特人特有的隨意性。

沙特的清算系統和 MADA 卡

沙特有3大重要清算系統, SAIRE 、 SPAN(更名為 MADA )和 SADAD 。接下來簡要介紹下這3位哥分別是幹什麼的。

SAIRE :Saudi Arabian Riyal Interbank Express 。其實就是銀行間裡亞爾快速清算系統,主要負責清結算銀行間轉賬交易作用。其費用規定也構成了銀行轉賬費用的基礎。

SPAN(新名為MADA):Saudi Payment Network 。在1990年啟用,主要負責聯通所有 POS 、ATM 機。隨著發展,也承擔其線上電子交易清結算的職責。也就是沙特 MADA 卡的名稱來源。

SADAD :沙特央行(SAMA,Saudi Arabian Monetary Authority)發起建立,主要負責所有電子賬單支付和交易清結算。主要用於企業和企業,個人與企業的國家類賬單支付,比如水電煤、稅、罰金、政府繳納金等。

每個個人開戶時,一般自動附有一個 SADAD 號碼,企業也同樣如此。在如今的 mobile app 中也能看到轉賬 SADAD 支付的選項。但由於線上支付的發展迅速, SADAD 據說將會慢慢合併到 MADA 當中。

隨著電子支付的統一化發展,沙特央行 SAMA 單獨成立了 Saudi Payment 這家國有控股公司,專門統一處理支付相關係統和產品管理,旗下管理 MADA 和 SADAD 以及創新產品。也聯合了迪拜金融管理局 DFSA ,簽署 MOU ,聯合加強銀行和保險體系的互贏合作。

而目前,由於所有的 POS/ATM ,甚至將要大力推廣的線上支付都聯通著 MADA 網關(然而 MADA 網關的建設其實也是通過藉助 VISA /萬事達的 Sybersource 和 MPGS 網關作為初期支持搭建起來的,因此很多基礎功能接口通用), MADA 已經實質上成為了當地的“銀聯”,為消費者提供便利。所有當地銀行發行的 MADA 卡都具備 MADA 標識,是一種借記卡。

目前, MADA 髮卡量在3000多萬張,其中2200萬張都是和 VISA/萬事達聯合的雙標卡,剩餘的800多萬張則是單標卡(經常發給底層勞工)。而那些非底層人士,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則可以申請信用卡,一般為 VISA/萬事達單標信用卡。申請標準要月工資高於3000里亞爾,2017年的數據表明大概有800多萬張本地信用卡簽發。

沙特的支付法律與沙盒探索

iPayLinks 在2018年初剛進駐沙特時,發現當地還並無任何金融科技以及支付相關的政策法規,自從央行 SAMA 開始著手大力監管和鼓勵金融科技發展後,相應的部門和法規陸續研究和出臺。

首先, SAMA 組建了 Fintech Saudi 這一組織,協助指導本地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成立了 Sandbox (沙盒計劃)來接受本地以及國外的成熟金融科技做本地化申請。

從 Sandbox 的願景來看,是希望看到國內外的技術為沙特帶來直接的價值,符合 VISION2030 的宗旨。

但截至到目前為止,沙盒已經試行超過接近1年時間裡,全部都是本地企業,其被允許的4類申請者資質中,也規定的是本地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大家可參見名單及其企業申報的方向,金融牌照是有不同種類的,諸如電子錢包,收單,匯兌匯款,信用金融等等),原定應是6個月的沙盒試驗期,但目前都已延長。

當然,沙盒計劃於1月15日之前最新一批開放的窗口中,雖然還是要求為本地註冊企業,但是對外資背景已經稍有開放。

而沙特央行 SAMA 從1年前便開始醞釀支付監管法規細則,一直延遲到現在,目前已經出臺了 Oversight Framework of Payment System (擬定的框架性支付結算法規),具體的細則在2020年 Q1 有望正式發佈。 iPayLinks 作為中國跨境支付公司代表,也一直在與當地監管保持密切地溝通中。

2020年1月31日,沙特剛給兩家公司頒佈了 Fintech License ,分別是 STCPAY (電子錢包方向)和 GIDEA (線下支付服務方向),目前沙特就這兩家拿到央行的正式牌照了。

沙特的新興電子支付

如果你去沙特市中心的咖啡館喝一杯,能夠看到點單臺前的各種 PAY 的牌子(類似支付寶微信),但卻是本地版“支付寶”。

在沙特,目前拿到正式牌照的有一家,STC Pay ,獲得央行授權許可(沙盒計劃)有兩家,分別是 Halala Pay 和 Bayan Pay 。

STC Pay 是沙特電信旗下的產品,依託壟斷式的手機用戶提供充值等便利應用,也因其國有背景,目前在大力拓展使用場景,據說目前使用用戶量在3萬左右。

而 Halala Pay , Bayan PAY 其創始團隊和公司背景也都是從銀行和央行背景出身。可以說,目前的這些PAY都是官方資源投入,並非純正的民營企業出身,也符合沙特一向從上到下的推廣和改革方式。

以上這些“支付寶”基本同質化,充值,轉賬,掃碼支付, MADA Pay 功能,以及國際匯款等等。更多未來的差異化競爭更多會依賴於各自的集團背景和資源。而其中目前以 STCPAY 佔據領先,由於大部分的壟斷化資源支持,其可拓展的應用場景和資源度更深厚一些。

當然,這些 PAY 目前都不算成功,離推進無現金化還差很遠。阻礙不僅來源於系統技術 IT 本地程序員的缺乏,也來自於其本身官僚化風格的通病,還有民眾使用現金的慣性。但 iPayLinks 相信未來已來,這些 PAY 必然有一天會成長起來,沙特的電子支付也會像中國一樣飛速發展。

沙特電子支付的發展,離不開監管的開放和技術的升級,目前 SAMA 已經攜手 Fintech Saudi 、 SAGIA 等部門正在不斷開放,也通過 Sandbox 這樣的計劃,來了解國外先進技術以及如何監管。

而技術方面缺因為缺少本地的 IT 人員,一直屬於外包狀態。因此,本地金融科技企業一直長期招聘IT人員。

另一方面,從沙特人凡事買買買的角度來看,採購的這些 VISA/萬事達技術,系統和聘用國外顧問的方式,是否能孵化出自己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則有待觀察。

基於以上沙特電子支付的現狀,對於想要在沙特當地展業的跨境賣家來說, iPayLinks 能夠提供專業及貼心的定製化服務。 iPayLinks 在沙特利雅得和阿聯酋迪拜均有專業團隊駐紮,並獲得沙特投資總局(SAGIA)頒發的投資許可證以及迪拜經濟部頒發的支付服務商牌照,成為國內首家完成中東本地化的支付公司。

同時, iPayLinks 直連沙特及中東本地主流銀行及當地消費者偏愛的第三方支付,無論是國際信用卡 VISA/MC 、還是 KNET 、 MADA 、 SADAD 、 STCPAY 等,通過 iPayLinks 都能 ONE API 接入線上商城。

編 | 杜俊@36氪出海

圖 | Pexels

一文读懂沙特电子支付:银行体系、清算系统、法律法规、电子钱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