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开江县来说,人口超40万,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在历史上,该地区曾经名为新宁县,因为和湖南省新宁县重名,所以改为开江县。至于开江县这一县名,则是因为县东有开江这条河流而得名。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首先,开江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开江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连开州区,南临梁平区,西接达川区,北依宣汉县。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7°41′46″—108°05′16″,北纬30°47′41″—31°15′39″之间的广大地区,县域东西宽37.5千米,南北长51.63千米,总面积1032.55平方千米。就开江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巴国的疆域。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族诸侯国,子爵,都城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对于巴国的疆域,包含今重庆、四川、湖北等地。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公元前316年,秦国派遣大军消灭蜀国和巴国,从而将巴蜀之地纳入到秦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四川省开江县一带属巴郡宕渠县这一建制。西汉时期,该地区仍属宕渠县。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宕渠县东境设立宣汉县。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设立巴西郡,今达州市开江县一带属益州巴西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开江县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分巴西郡设立宕渠郡,并领有宣汉、汉兴(即汉昌)、宕渠县三县,该地区属宕渠郡宕渠县。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正式在该地区设立新宁县,属东关郡、隶开州(郡、州驻地在今开江县境)。自此之后,今开江县一带长期名为新宁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新宁县,入石城县(后更名通川县,今达县境)隶属通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再次设立新宁县,隶属山南西道通州。宋乾德三年(965年),通州改名达州。两宋时期,达州先属奉节峡路,再属奉节夔州路,新宁县随属之。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新宁县改属四川行省夔州路(今奉节)。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新宁县并入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隶属夔州府。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再次设立新宁县,隶属夔州府。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因为一条河而得名


最后,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新宁县再次并入梁山县,仍属夔州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再次设立新宁县,隶属川东道夔州府。到了1913年,新宁县隶属于川东道。1914年,新宁县(与湖南省新宁县同名)更名为开江县,隶属东川道。至于开江县这一县名,则是因为县东有开江这条河流而得名。1928年,开江县直属于四川省。1993年7月5日,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开江县属之。1999年12月至今,开江县隶属地级达州市。截至2018年底,开江县总面积达1032.5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45万人。对于开江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