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期,各大品牌紛紛“亮劍”,你如何夾縫中求生存

如果把抗疫比作一場比賽,上半場是舉國之力

防疫,保國民平安,下半場就是全面復工復產,保經濟發展。

抗疫持續至今,勝利在望,要確保下半場的勝局,重點在保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這也將成為疫情後期的“主戰場”。

就電動車企業而言,好比“鳳凰在烈火中鑄就,涅磐重生,那段磨難是脫胎換骨的”。

疫情後期,各大品牌紛紛“亮劍”,你如何夾縫中求生存

復工復產、恢復市場對於愛瑪、新日、臺鈴、小刀等行業領軍品牌來說,並不是太難的問題,而那些實力不濟的中小品牌,面對疫情的衝擊,已經身心疲憊,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還要面對疫情後期的“行業淘汰賽”,只能“嗚呼哀哉”嗎?不!只有儘快地、順利地復工復產才能活下去。

因為,活著,就有希望!活下去,就是未來!

活著,並不是苟活,要在希望中發現“陽光”。

這“陽光”可以是國家政府聯合銀行,給予的金融支持;這“陽光”可以是行業領軍品牌恢復市場所實行的營銷手段,給予的行業借鑑;但最終,這“陽光”取決於你如何發現,並靈活運用。


疫情後期,各大品牌紛紛“亮劍”,你如何夾縫中求生存

活下去,並不是苟延殘喘,死撐面子。

首先,千萬別聽所謂的“營銷管理大師”的忽悠而盲目折騰。在平常時期尚且可以,此時,只能當作安慰劑,聽之罷了,耗錢、耗時、耗力的“革命”大招,領軍品牌都難以消化,對艱難求存的中小品牌來說,更是夠不著、接不住,還是迴歸現實,按部就班最好。

其次,要堅定“活下去”的信心與信念。當你沒有像愛瑪那樣“為返崗員工申領保險”,以及像綠佳那樣“斥資上億元幫扶經銷商”的硬核舉措,那起碼要像小刀《幫扶經銷商二十條》那樣,在力所能及的事上,給予員工和經銷商信心和承諾,為他們注入正能量和凝心力,並堅定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堅定發展的信念,重塑員工工作激情和經銷商的事業激情。

疫情後期,各大品牌紛紛“亮劍”,你如何夾縫中求生存

第三,圍繞疫情產生的消費剛需,創新產品和服務。不怨天尤人,不坐以待斃,洞察疫情帶給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和新需求,進行產品與服務的創新,以盤活銷量和收入。電動車作為防疫期間最安全的出行工具,已經毋庸置疑,但是,大多數人們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一旦疫情結束,這種剛需根本達不到幻想中的“一人一車”,即使有消費,那麼多品牌,消費者憑什麼選擇你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品牌洞察到消費者的新需求,把這種需求延伸到產品功能、產品配置、售後服務等方面,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第四、適應互聯網優勢,找準產品定位,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很多傳統的消費方式,人們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到心儀的產品,更是可以送貨上門,實現人+場+貨,”三位一體“的購物模式。雖然之前,部分電動車品牌染指過線上銷售,但由於產品的特殊性等原因,成效不佳。然而,這次疫情之下,電動車行業再次迎來發展線上的機會,包括雅迪在內,已有數家品牌開通了線上直播,雖然我們不能確定這一次能否帶動整個行業實現線上營銷新模式,但對當前的市場形勢而言,這不失為一次機會。

疫情後期,各大品牌紛紛“亮劍”,你如何夾縫中求生存

大疫後期,企業能否存活,拼的就是硬核,拼的就是你的綜合實力強不強?你的核心產品硬不硬?你的售後服務好不好?沒有這些,即使僥倖度過危機,還是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正如雅迪電動車董事長董經貴所言,“因為疫情的突然爆發,也因為一個超長假期,許多企業都亂了陣腳,但其實這正是企業審視自我,加強內功,提升產品力的時刻”。


沒錯,重點是強產品,練內功,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而絕非臨時抱佛腳,要樹立長久發展的意識,唯有這樣,企業才能度過難關,長遠的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