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記得兒時在農村幫大人打場的故事嗎?能否分享一下?

德州水上泉城


小的時候,那時候農村都沒那麼富裕,我們家種很多小麥,那時候沒有收割機,即便是有我爹也不捨得花錢收割,都是和我媽用鐮刀割的。有時候天不亮就去地裡了,趁涼快多幹一會。

收割完就先放在場裡,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我爹用牛拉著輥在小麥上面攆的,很慢很慢。後來有了脫粒機,我家就和叔叔們好幾家在一起,搭幫幹活,互相幫忙,這家脫完,輪到下一家,因為很髒 每個人幹完活,臉都是啥黑的,鼻孔裡都是灰塵。我們小孩也會幫忙撐袋口,幫大人乾點活。

小麥脫完粒就把麥秸一層一層的堆起來,堆成一個垛,用來燒火。我們就在垛上蹦來蹦去,想想小時候真是開心。





如姐的生活日記


一看到割稻子,我就想起我大姐夫。

那時估計我十歲左右,大姐比我大十來歲。那個夏天特別的熱,我家裡種的兩畝水稻田已經到了收割的時候。

大姐跟大姐夫剛談戀愛,家裡父母不同意。割稻穀的前一天,大姐夫剛好到我們村找他朋友玩。

第二天我們全家都去田裡割水稻去了,水稻田在半山腰上,走路要二十分鐘左右。大姐夫也跟在我們的後面一起去,我爸媽沒搭理他。

我們去田裡的時候都是換了衣服跟鞋子去的,大姐夫本來是來朋友家做客的,穿了一雙皮鞋就去田裡幫忙了,皮鞋踩在田埂上打滑摔了幾次,沒辦法他只好脫了皮鞋光腳在割稻子。家裡只有老爸一個男的勞動力,打好稻穀需要用肩膀挑回家裡晾曬。大姐夫二話不說光著腳從山上挑個十幾擔水稻到曬穀場,腳上劃出了好幾道血口子,腳上沒鞋子也不敢說,大姐也不敢拿鞋給他穿。我們一家誰也不敢吭聲。

隔了好幾個月才知道,應該那次光腳挑稻穀,大姐夫腳上長的十幾個肉刺,疼了很久。做了手術,在家裡躺了十幾天才下地走路。

從那以後我爸媽就同意了我大姐的婚事。每年家庭聚會的時候都會拿這事說,當初姐夫要不是正好趕上我們家割稻穀,還娶不了我大姐呢。




鄭家小囡


農村打場,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們打場的情景。

北方種的是冬小麥,到了春天麥苗露出地面,薺菜好像是和麥苗同時長出來的,薺菜也是我們這邊最早的野菜,之後便是苜蓿了,小時候每到這個季節便提著小筐,跟著奶奶去麥田裡挖薺菜。記憶裡,奶奶永遠穿著她那件深藍色的大襟褂子,黑色的千層底布鞋,花白的頭髮挽一個髮髻。那時候的麥田啊,好像空氣格外的甜,薺菜也比現在的香。

待到麥苗長到奶奶小腿高的時候,又跟著奶奶去麥田裡拔雜草。認識了火燕麥,認識了麥瓶花,這些都是雜草,是要拔掉的,奶奶告訴我。其實帶我去也不指望我拔多少雜草,只要不踩壞麥苗,不拔掉麥苗就好。就當給奶奶做伴了。

麥苗抽穗了,麥苗揚花了,最高興的時候就要付麥穗灌漿的時候了,不幾天就要去一次麥田,奶奶採一把麥穗,放在灶火裡一燒,用一雙佈滿老繭的手搓出麥粒,吹乾淨給我吃,那種清香味兒,自從奶奶走後就再沒有嚐到過。

到了搶收的季節,便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看著爺爺磨鐮刀,看著奶奶為大家準備飯食,而我便跟在奶奶身後,一會兒幫著摘豆角,一會兒幫著拿碗筷,也著實忙了起來。

麥垛堆在麥場,就要準備打場了,選個好天氣,就開始家一家輪流打場了。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農人的樸實,在這個時候便顯得格外溫馨,給誰家打場,這家只需準備飯食就可以,工具都是自帶,在我的記憶裡,覺得最奇葩的工具就要屬木叉和木鍁了。

奶奶2007年臘月裡走的,在炕上躺了半年,夜裡叔叔姑姑們輪流守夜,堂妹是護士,常伴奶奶左右。後來堂妹告訴我,奶奶在最後時侯,一直跟她說把被子拉好,別壓著孩子,奶奶當時已經神志不清了,還以為自己生了孩子在坐月子。奶奶一生生了11個孩子,養大了九個,孫子孫女19個。奶奶的一生都是在生孩子,養孩子,帶孩子,在廚房鍋臺邊渡過的,心裡從來都只裝孩子,她的心被我們佔滿了,就沒有了自己的位置。奶奶走之前患的是骨癌,大夫說這種病到晚期很疼的,但是爺爺說即便奶奶患病,也沒有吭過一聲,爺爺腿疼,奶奶晚上還給爺爺揉腿。

每當講到兒時在農村打場的情形,就想起奶奶,希望天堂不再有病痛!


藝曉北


你好,我是過來人,經歷過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

我剛記事的時候是母親領著我去隊裡面的麥場裡幹活 。再後來就是我結婚後生了孩子不能地裡收割麥子,就到隊裡的麥場裡面幹活方便喂孩子。

場裡面所用的工具有,魂珠,木叉,鐵叉排叉,都是三根齒或四根齒,竹扒子,推耙,掃耙,揚鍁。

麥場裡的活並不輕鬆,上午要攤場,就是把從地裡收割到場裡面的麥子撒滿場,就這樣涼曬一個小時。趁著休息時間回家喂孩子,喂完孩子就急急忙忙回到場裡面翻場,翻完場後回家做飯。天氣越熱越幹活,曬的臉通紅通紅的滿頭大汗。下午再回到場裡面翻場,壓場,起場,然後就把小麥粒推到一起,等風大的時間有男人來揚場,曼場。這就是農村麥場裡的那些事,朋友我的回答你可滿意?請關注哦![來看我][來看我]








農村盧老太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了三十年前我小時在麥場玩耍遇到下雨打雷的事。直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同時在我心裡也留下了陰影!

那時我好像五六歲的樣子,正趕上碾場我和二伯兩家在一起幹,那時拖拉機很少主要靠牛或毛驢拉著石磙後面還掛個碾石,圍著麥場來回轉

等碾好了,麥子都脫落了就要起場,用鐵叉把麥秸抖一下

再把下面的麥子堆在一起,就在這時突然下起了雷陣雨,一時間電閃雷鳴把我嚇得哭著喊著“爸爸,媽媽”這時候他們已經顧不上我了,都急著搶收麥子,後面的我也記不清了,也許經歷了那次的原因,直到現在我都害怕打雷。

後來隨著年齡大了,也幫忙割麥子,別的地方聽說用鐮刀,我們這邊用的鏟子後面加個鏟杆,鏟的也挺快的,就是倒在地上很亂,然後用鐵叉挑成小堆然後裝車。這就是我們用的鐵叉

到後來就有了拖拉機來代替牛來拉石磙,那時有個拖拉機感覺特別的牛

記得有一次我剛學開拖拉機碾場時,由於速度快沒拐過來,一下子撞到了麥秸垛,由於排氣管很熱,把麥秸垛都燃著了,現在回想起來期間過的真快,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哥們兒在農村


大家好,我是愛心167,五十多歲的農村人基本上都見過或親手幹過,我也幹過,想想那時候也挺快樂,活是分好的,每個人都該幹什麼,吃著大鍋飯,是真的熱鬧,我記得打麥場,我是和我的一個姑負責運麥吉,用的是那種前面尖的叉車,我兩個推著叉車跑著叉上麥吉在運到指定的位置,可開心了,偶爾還偷偷的跑到麥吉垛睡一覺,吃飯的時候都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玩笑話,感覺飯都特別的香,那時候的人情味也感覺特別的農,想想現在還真的挺懷念那時候,67年以前的農村哥哥姐姐們你們懷念那個時候嗎?謝謝大家的閱讀。




愛心167


你好,我是【至愛是清歡】我是河南人,身為70後,80後的我們,對收莊稼的場景是再熟悉不過了。

那時候放暑假正是收麥的時候,一般都是全家一起出動割麥子,能幹活的就幫爹媽幹活,不能幹活的就在麥子捆子上坐著。

以前,農村人人都有地,而且都是人工收割,一家兩三個人割麥,迅速很慢,因此有的就三四家搭夥,一起幹,這樣不但乾的快,而且心情好,有說有笑。

麥子割完以後就要拉到場裡,相信很多人不明白什麼是場,場其實是麥子割完以後集中到一個地方,脫粒、曬糧的地方。場打好曬乾後就可以給麥子脫粒了,麥子鋪滿場先曬乾,然後用牲口拉著石滾(以前農村經常看到,是用石頭打磨的一種圓柱形農具,直徑有車軲轆大小,份量很重,是當時小麥脫粒的必備神器)一遍一遍的壓麥子,通過多次碾壓,小麥脫粒就完成了。

剩下的事就是揚場,什麼是揚場呢?小麥剛脫粒的時候,大的秸稈挑去了,但是還有很多草皮挑不乾淨,就要在有風的時候,把小麥用木掀揚起來,靠風來吹乾淨。農民管這這種靠自然風的辦法叫揚場。一般揚場的時候,需要兩個人互相配合,就是一個人揚,另一個人用掃帚掃去上面的草皮,別小看揚場,這可是技術活,一般的人不行的。

從收割到顆粒歸倉,整個過程非常辛苦,但是也是農民最高興的時候,農民的要求很低,只要付出得到回報就行。現在社會進步了,現在的孩子再也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我們也只能靠回憶,多點回憶,生活才更有意義。




至愛是清歡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小故事

那已經是二十二年前發生的事情了,當時應該是八九歲的樣子吧!可想而知二十幾年前的農村是很窮的,我們一家六口人擠在一間屋子睡覺,泥土房那種。父母都是起早貪黑的在田裡面忙活,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農村的孩子幾歲就學會燒柴火做飯做菜,衣服自己洗還要洗大人的。這還不是最辛苦的,最讓我難忘的是每年農忙的時候,插秧收稻穀是最怕的。以前最大的勞動工具就是牛了,犁田靠牛,攆稻穀也是牛。以前沒有拋秧這樣說法,都靠人彎腰一根根把秧苗插到田裡面。一天下來腰都要廢了,小孩也都要跟著大人一樣的幹。秧插玩了之後稻穀長熟了又跟大人去田裡一起割稻穀,以前也沒有像現在有機器收割,都是靠人工一鐮刀一鐮刀的割下來的。再把割下來的稻穀推回去,可想而知八九歲的小孩能有多大的力氣啊!每次推兩捆稻穀都很重的,一天推下來要來回走十幾趟搬運那個稻穀。現在想起來都是噩夢。

記得有一次就是也是稻穀搬回來了要把稻穀脫粒下來,老媽正在用牛攆著稻穀,家裡面沒有洗衣機讓我們去買洗衣粉去,小賣部很多小孩在玩,洗衣粉買完了就跟其它小孩玩起來了就忘記回去幫老媽弄稻穀了。後面回去的時候已經玩了很長時間,老媽稻穀也弄得差不多了就剩收尾工作,回家吃飯的時候都還好好的,吃完飯了拿起棍子就打我們這件事情一直這麼多年過去了都忘不了。農村的小孩童年都是在幹活中度過的,真的很苦。現在估計沒有幾個小孩受得住吧!時代不一樣了,小孩都是爸爸媽媽手心的寶。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農村幹活也不像以前都靠人工了,都是機械化了。農民也輕鬆很多沒有那麼辛苦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小時候吃過的苦現在回想起來都成了最美好的回憶。



黎大大在此


剛改革開放八五八六年吧,我家買了頭驢,四百來元錢,大大減少了人力,耕地,,拉樓要配上二個人,壓場,拉土,去省城賣菜,三十幾年過去了,現在想想真是我們家的功臣,當賣了又見到它時,我流淚了,也正是有了它,當時我村還沒大有買牲口的,我在村裡是富戶,九0年買了彩電,一千九百元,六個大牛錢,那時一個大牛三百多,小牛一百多,現在說起來有個老人說生產隊時二十元買的牛能幹活,現在一頭大牛買一萬六千,差多少,現在想想那時也是出風頭,二十多歲,年輕狂。


榮生576


當看到兒時在農村幫大人打場的故事時勾起了我對兒時的回憶。

雖然過去很多年了,兒時的很多事都記憶猶新。跟大家分享下在農村麥收季節打場的故事吧。

到了麥收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把鐮刀磨得鋒利無比,那時連拖拉機式的收割機都沒有,更別說聯合收割機了,全部人工鐮刀收割麥子。把割倒的麥子捆好用牛車拉到打掃乾淨的場院裡去,晾曬差不多了堆成一個個大麥垛,等著啥時候排上號了把脫粒機拉到自家場院裡打場。

打場在我們老家可是個重活力氣活,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只要能脫開身的都去幫忙。像我這樣的小孩子也不能閒著,大人們都站在高高的麥垛上用木杈把一捆捆的麥子送到脫粒機上去,小孩們就在脫粒機另一邊的出粒口用簸箕接著麥粒裝到口袋裡。你還別說,小孩也有大用處,接粒是個跑腿的活,還就是適合小孩幹。

我們那裡口糧地多,每家都種了不少的麥子,一場麥子要打好幾個小時,中間休息會。休息的時候大人們累的都躺在麥稈上議論著今年的收成,只有我們這些不知疲倦的小孩圍著麥垛捉迷藏,你追我趕笑聲不斷。每個小孩的臉上都像是畫了臉譜,看不出膚色了,只有每人兩隻小眼睛滴溜溜亂轉。小孩們跑啊跳啊熱鬧著,大人們都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時間帶走了我們的年華,卻永遠帶不走我對兒時的美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