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30歲、40歲最應該看的書

人生的節奏很重要。

人要想過得舒服,就得在對的時間幹對的

事,節奏踏錯了,人生的步子就亂了,幹什

麼都不順,幹什麼都是錯。

20歲、30歲、40歲最應該看的書


20歲

如果你還不到20歲,那麼恭喜你,你很年

輕,你有大把的時光,但是你沒有閱歷,你

沒法體會世態炎涼,你甚至可能以為這個世

界是公平的,和善的。所以有本書你在20歲

前一定要讀,她能帶你看到這個世界的另外

一面,灰暗的一面,這本書就是雨果的《悲

慘世界》。


20歲、30歲、40歲最應該看的書


雨果說:“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

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

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

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

——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

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

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

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

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

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這些話,我們看在

眼裡,念在嘴裡,也應該永遠的記在心裡。

不為了記住這本書本身,而是為了記住這本

書要告訴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希望我們

的。

30歲


20歲、30歲、40歲最應該看的書


在你30歲左右你應該讀毛姆的《刀鋒》,她

能讓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多種生活方式

的,你不過只是佔其中一種。

《刀鋒》經典語錄:

1、 我要走遍世上的每一條路,度過深沉的悲傷、莫名的哀愁、無盡的喜悅,只求放手一搏體驗人生,追求靈魂中的星辰。

2、 剃刀邊緣無比鋒利,欲通過者無不艱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贖之道難行。

3、 我要生活在世界上,愛這世界上的一切,什麼都不能傷害我,什麼都不必傷害我,我願意接受形形式式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樣憂傷痛苦;我覺得只有生生不息,一個生命接一個生命才能滿足我的企求,我的活力,我的好奇心。

4、 我認為一個人能夠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自我的完善。

5、 要脫離苦海並不一定要出家,只要去掉一個我字。

6、 她本來住在天堂,現在天堂失去了,她住不慣平凡人的平凡世界,因此,絕望之餘,一頭鑽進地獄。

7、 若工作不具有動機,那就根本不是工作,只是種空洞的動作而已。

8、 不幸的是,一個人想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卻免不了要使別人不快樂。

9、 自我犧牲是壓倒一切的情感,連淫慾和飢餓跟它比較起來都微不足道了。它使人對自己的人格做出最高評價,驅使人走向毀滅。

10、我們誰也不能兩次濯足於同一的河流,然而,河水流去,繼之流來的水仍舊一樣清涼沁人。

40歲


20歲、30歲、40歲最應該看的書


在你40以後,應該讀托爾斯泰的《復活》,

她能讓你明白,就算你這一輩子不管過得多

麼好,混得多麼好,總有些人你對不起,總

有些事你沒做好,需要反省。

《復活》經典語錄:

唯獨人,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為造福眾生所創造

的人間的美,那種使萬物趨向和平、協調、互愛的美;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統治別人的種種手段。

有一種迷信流傳很廣,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兇惡,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熱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實人並不是這

樣的。我們可以說,有些人善良的時候多於兇惡的時候,聰明的時候多於愚笨的時候,熱情的時候多於冷漠的時候,或者正好相反。

但要是我們說一個人善良或者聰明,說另一個人兇惡或者愚笨,那就不對了。可我們往往是這樣區分人的。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人好象河流,

河水都一樣,到處相同,但每一條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狹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寬闊,水流緩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渾濁,有的地方河水冰涼,有的地方河水溫暖。人也是這樣。

每一個人都具有各種人性的胚胎,有時表現這一種人性,有時表現那一種人性。他常常變得面目全非,但其實還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變化特別

厲害。聶赫留朵夫就是這一類人。這種變化,有的出於生理原因,有的出於精神原因。聶赫留朵夫現在就處在這樣的變化之中。

人生的節奏很重要,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去

讀那本最適合你的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