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楓林鎮:防疫基層的暖心小故事

(通訊員 石偉 胡玲豔)有這麼一群不怕苦不怕累,默默無聞奉獻的人,他們用責任和擔當築起一道呵護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讓我們來傾聽他們的抗疫故事。

陽新楓林鎮:防疫基層的暖心小故事

(奔忙在基層一線的“白衣天使”)

1954年出生的柯賢浩,是楓林鎮下莊村唯一的村醫,在村裡工作快40年了,大家都稱他為“柯醫師”。“不好意思,我要下組去消殺了,晚上再跟你聯繫!”這是他這一個多月來的工作常態——每天像快速旋轉的陀螺,忙得停不下來。

“現階段的重點工作是全民體溫監測。”柯醫師穿上防護服,戴著口罩,手持測溫槍和村幹部一起進村入戶。在村民家裡,在田間地頭,在馬路邊,碰到行人,他先測體溫,再勸說村民不要外出,教他們做好隔離防護。

幾天前,一位村民突然出現持續發熱症狀。柯醫師的神經隨之緊繃起來;詢問出行史、接觸史、家人健康情況,指導做好居家隔離;揹著沉重的消毒液,上門消殺處理;緊急聯繫上級醫院,協調進一步檢查。經診斷,該村民只是普通感冒。“心裡石頭總算落了地,但仍不能大意。”柯醫師還要對該村民持續跟蹤14天,“做好這份工作是我最大的責任”。

陽新楓林鎮:防疫基層的暖心小故事

(“駐村如住家”的扶貧工作隊隊長)

“大哥,現在是非常時期,能不出門儘量別出門,需要生活用品可以跟村裡聯繫,由村裡統一購買。”正在卡口值班的是縣委巡察辦駐下莊村工作隊隊長盛茂林,雖然駐村不到一年,我們都叫他“老盛”。

“老盛,你怎麼今天穿個睡衣在卡口”,路過卡口的宣傳車司機說。老盛笑著說,這裡不跟我家一樣,我家在每天都穿這套。後來才知道,疫情發生後,老盛急忙來到村裡,出門前連換洗的衣服都沒來得及拿,就到村裡與村“兩委”幹部一起,走街串巷摸排返鄉人員、挨家挨戶測體溫、發口罩、送物資。

“守卡口雖很簡單但責任卻很重要,我們守的是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守的是組織的信任和重託,守的是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老盛又在卡口前與值班幹部說道。

陽新楓林鎮:防疫基層的暖心小故事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老黨員、退伍軍人們)

近日,楓林鎮收到一份特殊的捐款,一位不願留名的老人家,將厚厚一沓1萬元現金捐贈給鎮裡。臨走前,老人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武漢疫災,情繫全民。滴水雖微,彙集成河。眾志成城,定可疫魔”。

後經瞭解,這名老人叫劉時興,楓林鎮下莊村人,有著42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之後,生活非常簡樸。最近,看到鎮裡發起的抗擊疫情捐款的消息後,老人慷慨捐款。“雖然年齡大了,但是心裡總想為防控做點什麼”。劉時興老人說。

陽新楓林鎮:防疫基層的暖心小故事

(老黨員為疫情捐款)

“讓我去守卡。”來自一群退伍老兵的聲音。根據要求,鎮裡要在勁牌酒廠門口增設一道卡口,阻斷周邊村民自行到鎮區採購物資。對於新增設的卡口,讓原本人手不夠村裡一下子著急了。聽聞此消息後,他們自願到勁牌卡口值班值守,為過往行人監測體溫,登記車輛信息。風雨中,那忙碌的身影,成為村鎮疫情防控中的一道美麗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