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常體溫37度己成歷史,生命在於運動,多麼重要。

上學的時候,生物課上講人的正常體溫大約37度,但是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度呢?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鉤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此外,白細胞不僅能抵禦外部病毒和細菌的攻擊,還能監測到體內的癌細胞,及時把癌變細胞殺死。其實,即使是健康人,每天體內也會產生約5000個癌細胞。如果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最終演化成腫。 可以看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對外可以快速識別和清除病原體,對內可以及時監測並殺死癌細胞。但是,如果體溫降低,免疫系統反應遲鈍、消極怠工,病毒、細菌、癌細胞就都有了可乘之機。 人的體溫降底,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運動。在離我們並不遙遠的50年前,人們每天都要做很多運動:

農村的人要種莊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會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飯、清掃房間;大家出門會優先考慮步行或自行車,閒暇時靠戶外運動打發時間。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好像越來越“懶”了——

吃飯靠外賣,出門就打車,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機器人,隨時可以躺在床上打遊戲,男生打籃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園場景一去不復返。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一個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現代人運動量的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普遍。∵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就會減少,內臟脂肪就會增加。而內臟脂肪組織會分泌出超過20種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細胞因子),會引起血管炎,還會削弱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2、無處不在的空調,使體溫調節中樞不再敏感

專家認為,除了肌肉質量下降外,空調導致的出汗困難也是現代人體溫下降的一大原因。人們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溫降低。0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皮質醇過量分泌導致肌肉分解

此外,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財務問題和家庭問題等生活壓力,也和體溫降低有關。在壓力狀態下,人體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皮質醇是一種分解代謝激素,不僅會分解肌肉,還會促進脂肪儲存,優先把脂肪存儲於內臟。生活壓力導致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就隨之降低。 體溫降底,,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生命在於運動,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