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好木頭砌牆?中間倒的什麼東西?

崑崙山上有棵草


過去在咱們農村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大家手中經濟都是比較困難了的,修建房屋都是些土坯子茅草房,每到秋天收割了稻穀的時候,就把土坯房子上的爛稻草,用曬穀把子推掉,使用新鮮的幹稻草重新開始蓋上,以度過寒冷的冬天,與多雨的春天,防止屋頂上漏水時,把土坯房牆身漏溼泡化牆壁上的泥土發生倒塌是吧。



怎樣做好木頭砌牆?

房屋如果你用木頭砌牆的話,一種辦法就是用混凝土開漿,中間放沙石,面上再墊一層三角形的木頭一層層砌成牆壁滴。

另外一種辦法就是用裝泥土的夾板牆砌牆的磚頭,其辦法呀就是用比較直爽一點的,直經尺把圍以上的幹杉木樹,請木匠師傅用蓋鋸鋸成一塊塊的10cm厚的木板,然後再用竹籤,或者是鋼筋把木板一塊塊地串連鑲起來,鑲成一道2米長,50cm高,38cm寬的活動木夾板,大家過去都把它稱之為三八牆板,過去農村人都把它用來修建土坯房子,這種房子雖然說造價低,但是住著它時會感覺到冬暖夏涼,還是蠻舒服的。


到了現代社會,農村人都手中富裕了,都住著自己修建的混凝土結構房了,大多數女孩子們嫁人時,連男方農村的小別墅紅磚房都看不上,硬要去買一套城市房才肯嫁人,更不用說過去的土坯子房子房了,它早已經成為了歷史了。

至於說到修建土坯房時,裡面倒的是什麼?這就是我們農村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了,現代社會修建房屋,都是用模板中間放的是鋼筋混凝土沙石。

而過去老一輩人修建土坯房時,夾板裡面放的是膠性泥土,加的是生石灰與草筋作為結構材料,起到凝固堅硬耐用的目的,然後大家都把夾板裡面的泥土,用雜木棍子一錘錘,一層層慢慢地地築緊,築成房牆身的,到最後再在房牆上按照100cm一步的水就擱一根木質大粱,在大梁上釘一些木板,用竹篾捆一些竹尾巴,就開始蓋稻草舉屋了,土坯也就修建成功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題主好!您所說的是原木木頭房吧?這些的房子在我們這邊真的沒有,我是見都沒有見過。我問了我爸,他說他知道這種房子,並且還幫別人修建過。


這種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工師傅的工作,用木頭做的框架,一層層的橫豎鑲嵌,這樣做好也只是做了一個外架。裡面還要再支起一層木頭,比外層的小一點,兩層木頭直立,通過鑲卯的形式固定住,中間兩層木頭之間有縫隙,就倒入泥漿,保證到牆不過風。也有人只用一層的裡是用的木板拼接起來,在拼木板之前也是用泥漿抹平再釘木板。

說到這種泥,那個時候可沒有鋼筋水泥,老爸說都是用的泥土、秕穀殼、稻草(切成幾公分的長的段),有些放了石灰,放水和成稀泥,再去去倒!外面木頭牆上的縫,用的是桐油和石灰,攪拌的灰抹到外面的木頭縫隙裡。



這種房子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只有在偏遠山區和一些少數民族還有,我們這邊都看不到了,那些建房的手藝都以失傳,後來做的都不是用這種土法工藝製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