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是否存在邊界?

shiyichuan2005


答案是肯定的,絕對存在邊界,存在底線。行為藝術也就是在近幾年才進入大眾視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火速發展,隨便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輿論的蝴蝶效應,因此邊界就顯得尤為重要。

經常能在街頭看見一些行為“異於常人”的一些人,有些人把自己打扮成玩偶,有些則化妝成雕塑,比較喜歡二次元的年輕人則愛好cosplay……,這些其實都屬於行為藝術,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但不管是何種形式,都必須要遵守底線,簡單來說,在公共場合起碼不能赤身裸體吧!這就是一種邊界,當然,這是最簡單的邊界,就是遵守倫理綱常。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有些人認為吸引眼球就是王道,為了獲得流量,不惜去觸碰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線,但他們也會為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最常見的就是假借行為藝術之名,實際上根本就不是藝術,低俗至極,引起輿論的質疑和批判。

行為藝術的主體往往是人,區別於傳統的藝術,它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同時也能將思想傳遞給別人,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和煽動性。

因此行為藝術更需要邊界,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以及價值觀,挑戰民眾底線勢必引火燒身。


金小主說電影


豆子來回答。先來說一件趣事:前幾日,意大利藝術家毛裡齊奧·卡泰蘭,在邁阿密藝術展上,展出了他的作品《喜劇演員》——用灰色膠帶將一根香蕉貼在牆上。

最終,這件作品被人以12萬美金買下。可還沒等展覽結束,這個香蕉就被一位叫戴維的行為藝術家,拿下來吃了……

還是行為藝術家套路野啊……

言歸正傳,豆子認為,行為藝術,不存在藝術概念上的邊界。但是,應該也必須有道德邊界。

為什麼是行為藝術?

為了回答這道題,我查了一下“行為藝術”的定義,度娘是這麼說的:

“行為藝術是經藝術家親身加入,精心策劃而推出行為或事件,並通過與人交流,一步步發展,形成結果的過程。我們定義這個事件或過程為行為藝術。”

大家發現沒有,這個定義,其實只定義了“行為”,並沒有說明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藝術”。

當然,藝術是無法定義的,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開篇就告訴我們:

我們是無法給藝術一個完美的定義的,那些曾經企圖給藝術一個定義的人到最後都無法得逞,因為總會有後來者從前人的定義中找到可攻擊的點,然後打破它。

正因為如此,我不想在此贅述那些聽起來就讓人秒變“問號臉”的行為藝術專業名詞和流派。也正因為藝術的不可定義性,使得“藝術”的邊際無限擴大化。

無限的藝術邊界

1917年,馬歇爾·杜尚,買下了一個標準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男性小便池,送到展覽館展出,並將其命名為《泉》。你無法想象,《泉》被評為了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擊敗了現代藝術的第一部偉大傑作、立體主義畫派的開山之作《亞威農少女》。

我認為,《泉》的問世,代表了一種思潮的誕生,即“一切都是藝術,藝術就是一切”。從此,藝術的邊界被無限擴大化,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泛化性特徵”。哪怕《泉》這樣“偉大”的作品,也曾經在展出時被“不識貨”的參觀者誤認,當場如廁……

那些無下限的行為藝術

1961年,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張開雙臂從高樓上一躍而下。事後,這件行為藝術的開山之作,被命名為《自由落體》,標誌著一個新的藝術門類的誕生。

既然“傳統藝術”都向著“泛化性”邁進,行為藝術自然也是“藝術無邊界”理念的積極倡導者,哪怕觀看的人都會由衷的問一句“這也算是藝術”?但是,“無邊界”不代表“無下限”,這裡的下限,自然是人類社會普世的道德。

例如幾位國內“知名行為藝術家”的作品:

  1. 將自己用鐵鉤穿進肉裡掛起來,下面是燃燒得很旺盛炭火,讓血液滴落到炭火上發出滋滋的聲音。

  2. 將自己用鐵鉤鉤住肩膀,掛在杆子上像待售的羊。

  3. 將一隻牛刨腹,自己渾身赤裸的鑽進去,搞得滿身血漬和滿屋腥臭。

這些還算是比較溫和的,再來看兩個:

  1. 北京的一位“行為藝術家”,準備在天台上和異性搭檔表演某些不可言說的行為,並邀請記者全程參觀報道,最終被警察帶走。

  2. 某位“行為藝術家”,認為藝術是不可複製、不可替代的,於是就想出了一件驚世駭俗的藝術作品:在記者面前當場自殺……

請原諒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這種反人類,無下限的譁眾取寵的表演,也能被稱為“藝術”。

所以如果要問我行為藝術是否存在邊界,我可以以一種極為“寬容”的、發展的態度回答:行為藝術的邊界,只是道德而已。所以,請不要再越界了。


文眼豆子


在藝術理念上,歐洲一直比較超前,像什麼抽象派、立體派、達達主義、波普藝術等現代藝術,都從歐洲起源並發展起來,繼而傳播到全世界。

同樣的,行為藝術也是上世紀60年代從歐洲起源的現代藝術形式,行為藝術打破了傳統藝術的創作模式,是藝術家用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來創作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

由於行為藝術的整個創作過程具有鮮明的表演性質,以及互動性,所以,行為藝術包含四個基本元素,其一,時間。其二,地點。其三,創作者的身體。其四,跟觀眾的互動與交流。時間和地點是展開行為藝術的重要元素,在什麼時間和地點要進行表演或創作,事先必須讓觀眾知道。

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的身體本身就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家必須以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發觀者的思考,並讓觀者產生互動和交流的強烈願望,觀眾參與其中,也是整個作品的有效組成部分。

從廣義上來講,我們所觀看到的雜技,體操,舞蹈也可以歸類為行為藝術行列,觀眾在觀看它們時,都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會間接跟表演者產生某種程度的互動。

行為藝術是否會存在邊界?可以肯定地說,它不存在邊界。

行為藝術跟其它藝術形式,如繪畫、文學、音樂、戲劇等,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是在表達人們共有的價值觀念,思想情感,精神意志,審美趣味等,只不過是表現手法和創作工具不一樣罷了。

由於行為藝術畢竟是新型藝術形式,不少人理解起來還有困難,所以,在接受程度上就沒有其它藝術那麼容易。

要真正理解一件行為藝術作品,首先,一定要搞明白藝術家的創作觀念是什麼?他這個觀念想表達怎樣的主題?這個主題對人們帶來了哪些形而上的思考?又解決了人類哪些精神上的困惑?

啟動大腦不斷思考,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面對一件行為藝術,如果把上述疑問一一瞭解清楚,那麼,就真正理解了這件作品。


鴻鵠迎罡


何曾幾時,當行為藝術瘋湧入國門,行為藝術家心情躁動,三十年前的八五藝術新潮,認可國外的藝術都是好的,人人可為藝術家,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行為藝術大展”以一聲槍響,草草收場,行為藝術剛入門發芽,便徹底結束短暫的生命。一直到今,我感覺行為藝術低調得離譜。


回憶行為藝術在我們國家的發展,得出結論:藝術沒有錯,行為要規範。行為藝術要符合所在地的國情、民情,才會有生命力。藝術可以自由自在,人的行為要符合國家的法律和道德準則,還得兼顧普通百姓的感受。

一句話,行為藝術是有邊界的。逃離社會生活的準則,藝術玩不動,行為會受制約。


陳莊水墨畫家


當代行為藝術目前還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因為有些行為藝術誰也看不懂。有的甚至令人作嘔,離奇古怪。就是作者個人的痴人說夢,藝術帶給人首先應該是美和舒適感。看看根的藝術品《行 者》一門別樣的藝術,半抽象的藝術品。



根藝在線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行為藝術產生之處,原本並沒有那麼“另類”,更談不上沒有“底線”。不過,我們如今卻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許多行為藝術看起來,真的是有些似是而非、令人費解,甚至是有種在不斷刷新底線的感覺。

從本質來講,行為藝術即是一種表演藝術,但隨著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卻變得越來越“另類”。

在20世紀中期,西方社會逐漸衍生出了一種較為新穎、前衛的表現形式,這就是行為藝術的源頭。與大家所熟知的表演形式不同,行為藝術在思想和內容上是比較前衛的。

其實,在行為藝術產生之處,這一藝術形式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藝術家全程主導和參與節目的策劃和演出,這與傳統的戲劇、話劇和雜技等藝術形式具有明顯不同。此後,行為藝術家也注重“創新”,並頗有標新立異之感。

↑某藝術學院表演“行為藝術”

按照廣泛的定義,許多舞臺劇也都可以算作行為藝術的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行為藝術卻越來越另類,也越來越令人難以理解。

行為藝術無疑是存在底線的,但我個人覺得,如今許多行為藝術家過分求新和博人眼球,使得大家對這一藝術形式越來越陌生。

我想,許多人聽到“行為藝術”這四個字,都很容易覺得,這是一種無底線的另類行為,甚至覺得根本算不上是藝術。

確實如此,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行為藝術的發展十分迅猛,但卻始終未能獲得觀眾的認可。甚至,如今很多人是從內心深處排斥行為藝術的。在許多人眼中,行為藝術大致等同於用繩子拴著白菜在大街上溜,或者拿繩子將兩人拴在一起生活。而至於這些藝術家到底在表達什麼,也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街頭上演的“溜白菜”行為藝術

藝術是講究創新的,也是前衛的,但也需要有個尺度,形成一定的規範,否則,一種連表演者和觀看者都不理解的形式,豈不成了一個笑柄?


史海爛柯人


藝術的發展就好比人類的進化一樣,一點一點的走向完善,人類文明誕生了多久,藝術就存在了多久,當然了,這是以最早期的藝術來說的,出現時間最晚的攝影藝術也一百多年了,直至現在,出現了一種藝術叫“行為藝術”,那麼,行為藝術是否存在邊界呢?


行為藝術的邊界

確切的說,所謂的“行為藝術”是不被人們所認可的,充其量只是極少部分人一廂情願認為的藝術形式,我要先說明一下,諸如繪畫、舞蹈、書法、雕塑、音樂、攝影這些藝術,並不是行為藝術,千萬不要誤認為所有通過人的行為去表現的藝術都叫“行為藝術”,

要這樣去理解,構思創意顛覆了人們的想象力以及審美的藝術形式,被稱之為“行為藝術”,其目的著重在表現人的“行為”,把這種行為看作是一種藝術,比如,前段時間的“流浪大師”的流浪行為,委婉的說,是行為藝術,直接點說,就是在街上流浪,還有,我們經常說的,口才是一門藝術,其實就是和人溝通交流的技巧,



我們暫且把行為藝術當作是一門藝術,任何藝術都要講究章法,有道德底線標準,行為藝術也不例外,所以說行為藝術是存在邊界的,這邊界是什麼呢?首先是不能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社會秩序,比如,不能為了達到宣傳人體美的意義效果,而一群人在街上裸奔,


說到這裡就更容易明白了,裸奔是一種行為,為了表達人體美的意義,而把這種裸奔行為叫叫“行為藝術”,但是選擇的場所錯了,就破壞了藝術的標準底線了,在大街上裸奔,就影響社會秩序了,不文明的表現,還能叫做行為藝術嗎?肯定是不能的,對吧。總而言之,任何藝術都有屬於藝術的生存環境,“行為藝術”也根本不是藝術。


詩夜城主


行為藝術當然存在邊界,這麼說有什麼理由喃?

作為觀念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藝術家總是把自己單獨或者作為一個團隊中的一員,既充當創造者,又是自己藝術作品中的媒材。

  • 按理說,人的思維可以天馬行空,無所顧忌,也就是說創作觀念不會有邊界,那麼既然能創造出某個觀念,行為藝術也就應該沒有邊界,不是嗎?

  • 可是,生命是不能喪失的,那怕自殺也不行,否則行為藝術家自殺了,行為藝術也就無法進行下去了。

有個挑戰極限的行為藝術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

克里斯·伯頓《自畫像》


  • 這位美國行為藝術家名叫克里斯·伯頓,他的成名之作是1971年的《槍擊》。

  • 他站在畫廊裡讓助手用來福槍衝自己左膊開了一槍。

  • 多年後克里斯自己在訪談中談到這件作品,“我當時並不覺得疼,我是說並沒有想象中的疼。然後我就去了醫院,在醫院急診室,他們沒有立刻給我治療,而是讓我在那等著,接受警察盤問並要留下記錄,我說這是我的作品,他們不相信。


  •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因為當槍擊事件充斥在這個國家中,我想我要探討這件事,我就得體驗它,我得給自己來一槍。”

行為藝術的觀念普遍具有反思或批判的隱喻

  • 譬如上面這個例子,克里斯·伯頓顯然是針對美國槍支氾濫的批判而創造此作品,但他至多也就是朝自己的手背開槍,而不能對自己的心臟。


  • 這意味著,無論如何,尊重生命是行為藝術絕不可以逾越的邊界!


聞道深般若


藝術就要展示真、善、美,引道他人積極向上,行為藝術也一樣,離開了這條基本要求不是騙名就是遂利,象芭蕾舞、健美操、奧林匹克競技運動以展示人體青春活力的優美形體和向上精神可以,如果放浪形骸就是傳播低俗文化,影響他人特別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沉迷而難以自拔,從而嚴重侵蝕他們的身心健康,對他人、對社會這是嚴重的不負責任,應受到社會大眾唾棄和國家的嚴力取諦。


日月明程


什麼叫底線!就是作為人不可逾越的做人的基本道德點,這個點就是自己能接受的跟別人能接受程度的一個調和,中和!

但是我見過真的很好的行為藝術,有關於時間的,關於親情的,關於愛的,關於工作的,通過人體的行動,所作所為來詮釋你要表達的意義!旨在揭示人們心中身體裡面存有的更加深層含義的行為寓意!本心本性!用具體的事表述意會的意!

要說底線在哪裡!那就要看人們所能接受程度了!你的行為藝術本就是要讓人們觀看的,如果人們覺得不適!並不能從中體會到人生的一些意義!那樣的行為藝術就是失敗的!當時是失敗的,隨著時間轉變,人們思維接受程度改變說不定能接受!那也是以後的事兒了!

大部分的人行為藝術,都是模仿,搞一些噱頭,沒有實質內涵,就是要讓人看不懂!這樣他才顯得高深,但是別人有意思的行為藝術一眼就能看出來!並能夠使人思考人生!這就是兩者差別!

底線他們不願意有,因為那樣他們就出不了名,出不了名就沒錢,那麼他們的學術就是一坨shi!他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就是吸引目光,然後提高知名度,增大名人效應,達到目的!

所以說他們不是沒有底線,只是摒棄了罷了!名利驅動的藝術!有點兒腐壞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