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確立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陽城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緊緊抓住重大戰略機遇的“窗口期”,確立了四輪驅動、兩路並進、四箭齊發、五城同建的高質量發展“4245”戰略。

“四輪驅動”提速工業高質量轉型。一是鞏固拓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挖掘無煙煤優勢,打造“中國民用清潔無煙煤” 第一品牌,深耕民用市場,開發高端應用市場;推進礦井減量重組,應用5G和機器人技術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發電與煤炭企業聯營合作,拓展劣質無煙煤和煤泥綜合利用新途徑,穩步推進陽電三期各項前期工作。二是加快升級、做強做大陶瓷產業。引進多家在國內外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家級陶瓷工藝大師工作室,實施振興琉璃計劃,啟動建設琉璃製品特色產業園區;抓住“山西三寶”的市場效應,加大陽城琺華器的研發和宣傳力度;圍繞汽車陶瓷剎車片、納米陶瓷成形、生物功能陶瓷等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形成陽城陶瓷產業高端發展的新支撐。三是抓緊佈局、做優做特新興產業。抓住東部沿海中低端產業梯度轉移的新動向,引進國內裝備製造業先進企業落地;既要培育和引進電子信息產業、智能製造裝備的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更要引進智能終端、3D打印、數據標註等高成長性企業,加快推廣5G、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並應用發展新產業。四是創新理念、全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重構物流運營模式,推動建立智慧物流,新上一批專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現代物流園;扶持引導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租賃業充分發展;大力推行資產證券化,活躍金融市場,支持保險公司開展各類保險業務,創新證券機構服務地方經濟新模式。

“兩路並進”加快城鄉高水平崛起。一是提速城市發展,推進大縣城戰略。抓緊啟動建成區整治規劃,有效實現建成區“有機更新、疏密有度、提升品質”的目標;挖掘陽城文脈、歷史記憶的有機聯繫,推動具備條件的街巷規劃發展后街經濟;持續加大“雙違”拆除力度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路網改造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品質和承載能力;建好濩澤古城,打造六福客棧知名品牌;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逐步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五鳳朝陽”組團式發展的格局。二是提速鄉村振興,推進城鄉一體發展。加強脫貧幫扶政策和工作舉措精準落實,以全面小康為目標實現高質量脫貧;借鑑“麗水山耕”品牌運行模式,打造陽城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加大與溫氏集團合作力度,做足做大“豬”文章;支持相府蜜酒、徵弘食品、源源醋業等本地龍頭食品,以桑葉枝果、潞黨參、連翹、山茱萸等為重點發展中藥材深加工業;做精蠶桑產業,推動桑園向蠶桑大戶合理流轉,逐年壯大蠶桑生產規模,加快建設蠶桑現代產業園;做好中國農業公園,打造形成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田園觀光、農耕體驗、民宿旅遊、創意農業、農學科研等涵蓋一二三產業的農業產業集群;抓牢“三變”改革這個抓手,激活鄉村振興各類要素。同時,把全域旅遊作為促進城鄉融合的重要紐帶,擦亮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金字招牌,在揚品牌、舉龍頭、聯全域、瞄市場、促改革、優環境上持續發力。

“四箭齊發”實現生態高標準保護。大力實施藍天工程,堅持減煤、治汙、降塵、管車、控煙“五管齊下”;持續推進碧水工程,加快推進張峰水庫引水二期工程建設,全面開工建設沁河生態景觀治理二期工程;紮實開展綠野工程,實施新一輪全域增綠計劃,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平;深入實施淨土工程,加強土壤管控與修復,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加強固廢、醫療廢物、危廢品收存處置。

“五城同建”提升全民高品質生活。建設教育名城、健康陽城、書香陽城、便捷陽城、平安陽城,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軍社、慄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