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中的三好學生杜甫為何仰慕油膩大叔李白,不惜甘當腦殘粉

順道說一說中國文學史上兩位頂尖的天才詩人的一段曠世絕戀,哦,不,惺惺相惜。

先介紹我們的一號男主角——杜甫。

生日:公元712年

出生地:河南鞏縣瑤家灣

父親:杜閒

祖父:杜審言

性格:憂國憂民

外貌:臉上估計沒多少肉,乾瘦,目測皺紋如刀刻,反正淺不了

(闢謠一下,你們歷史課本上流傳的所有關於杜甫的畫像,全都是假的,杜甫的真實畫像無從考證,目前廣為流傳的杜甫畫像其實都是徐悲鴻弟子,著名畫家蔣兆和先生照著自己的像畫的。)

詩人中的三好學生杜甫為何仰慕油膩大叔李白,不惜甘當腦殘粉

是不是三觀都碎了?

下面介紹我們的二號男主角——李白。

生日:公元701年

出生地:中亞碎葉城(今俄羅斯的托克馬克),因先祖在隋末獲罪徙居中亞。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

父親:李客

外貌:年少清新俊逸,可能吧,飄飄逸仙,可能吧。自述“長不滿七尺”,大概也就1米6的個頭。中年沉迷酒氣,鬍子拉碴,面相可能偏於猥瑣。

詩人中的三好學生杜甫為何仰慕油膩大叔李白,不惜甘當腦殘粉

陳凱歌導演《妖貓傳》中這個慵懶醉態的李白可能更接近歷史真實

杜甫出生的那一年,著名的多情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剛登基,他的偶像天才詩人李白20歲,常年往來於四川深山老林,志向是做一名仗劍走天涯的俠客。

杜甫出生時家境優越,雖不一定大富大貴,但也是名門之後,書香門第。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近體詩”的奠基者之一。良好的教育讓他幼即成誦,7歲就能做出很好的詩篇,“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小小年紀就經常能奪冠於各類中原文化名流圈的“青少杯”詩歌大獎賽,震驚文壇。照此發展下去,一顆可以預見的文壇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只是後人沒想到這是一顆巨星!


24歲那年,公元736年,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就是那個時代的高考了,結果,落榜。唐代科舉考詩賦,少負盛名的杜甫從來就沒想過自己過不了。11年以後,35歲的杜甫鼓起勇氣再次參加了一次高考,結果,再次落榜。從此以後,在往後的人生裡,杜甫再也沒有做夢過科舉之路。這或許就是天妒英才吧,歷史上頗負盛名的天才卻在科舉上栽跟頭的案例也是不少。

高考失利,年少輕狂的杜甫選擇了出去闖世界,見世面。公元744年,或許是命運的指示,又或許是姻緣的註定,這一天,天空中下著玫瑰雨,杜甫和李白相遇了,兩大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傑出最天才的詩人就此相遇了。


詩人中的三好學生杜甫為何仰慕油膩大叔李白,不惜甘當腦殘粉

雖然,他們相遇的時候,著名詩人高適不小心當了一回電燈泡(高適就是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那位,他這名字也真是起的好,高適,高適,這是搞事啊!),但這絲毫不影響杜甫和李白哥倆的相互傾慕的( 基情 )友情。

在那些日子裡,兩人好的跟一塊橡皮泥似的,吃飯一張桌,睡覺同床被。杜甫這個三好學生,無限地崇拜著李白這個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油膩大叔,他們倆走在街上,那就是整條 gai 最亮的仔,李白的那些不良癖好,喝酒煉丹罵街吹牛,沒幾個月,杜甫全學會了。

再好的友情也有分別的一天,離別之時,李白以詩相贈“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我們倆就像飛蓬一樣,以後江湖路遠,我們就此喝掉杯中酒,彼此道一聲珍重,不送。乾脆!果斷!絕不婆婆媽媽,藕斷絲連,這很李白!

但杜甫不是這樣的性格,在往後的人生裡,李白成了杜甫心中繞不過去的牽掛。現實越困窘,思念越厲害,數一數,按有據可查的算,杜甫前前後後寫了15首詩和李白直接相關的詩。它們是《贈李白》(五古)、《贈李白》(七絕)、《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不見》、《昔遊》、《遣懷》。

詩人中的三好學生杜甫為何仰慕油膩大叔李白,不惜甘當腦殘粉

在這些詩裡,杜甫似乎忘掉了自己眼前生活的困窘,盡情暢快地回憶與李白同遊共飲、一起談詩的日子。恰如一首歌唱得好”愛情是一種本事,我開始連自己都不是,為你我做了太多的傻事,第一件就是為你寫詩,為你寫詩,為你靜止,為你做不可能的事,為你我學會彈琴寫詞,為你失去理智。”在這些詩裡,杜甫表達著對李白的惺惺相惜,為李白遭遇而鳴不平,讚頌李白的創作天賦。隨便拿出一首都是真摯動人,感人淚下的。

《春日憶李白》是流傳最廣的一首。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前兩聯把他的偶像捧上天了,大意就是我的偶像李白最牛X,前超古人,後無來者,舉世無雙。相比現代人,古代人追星起來一點不輸氣勢。後兩聯,杜甫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咱們哥倆何時再能喝一杯的願望。

詩人中的三好學生杜甫為何仰慕油膩大叔李白,不惜甘當腦殘粉

雖然杜甫一生為李白寫詩15首,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卻寥寥無幾,《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這些詩的知名度加起來還不及李白寫給自己的“素人粉”汪倫的那首《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不妨對比一下,李白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形容汪倫送他的情誼,可是杜甫這裡,李白卻調侃他,為什麼你最近瘦了?怕不是因為寫詩太辛苦了吧!充滿了戲謔和玩笑,也不知道杜甫的玻璃心受不受得了。

這中間沒有誰對誰錯,只不過,兩大詩人的性格,或許也就決定了他們的風格。杜甫之所以現實主義,李白之所以浪漫主義,也就不足為怪了,所謂偉大的詩人,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為筆來書寫篇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