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後一名到第一名,改變應該從哪一步做起?沒想到這樣做對了!

疫情時間,孩子在家學習,上網課,寫作業,家長忙家務又忙著看孩子學習,有時看到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不由地怒火中燒,就進入囉嗦,吼叫,煩躁,焦慮的惡循環。

如果一不小心掉進這樣一種惡循環的怪圈,你的壞情緒會不停影響孩子的壞情緒,沒有好情緒,孩子一定學不好!因為她已經有了最糟糕的寫作業體驗,就像美女媽媽們去某處購物,店裡的營業員超級兇,還吼你,你有了這麼糟糕的購物體驗,請問你還願意再去這個商店購物嗎?你肯定是再也不想去了。如果你去一個商店,營業員不僅罵你,而且打你,你什麼感受?一定說:"打死我我也不去那個商店購物了!"孩子學習的體驗如同我們購物,孩子購買的是知識,所以你要給他美好愉快的“購物體驗”。可事實上很多父母都扮成那個兇巴巴的營業員,甚至變成那個兇悍的打人的營業員,搞得顧客沒心情購物或者決心再也不願到那個"知識商店"去購物。所以孩子厭學和家長的教育方法,粗暴態度有直接關聯。而想要孩子成績提高,改變的第一步在家長,家長要在孩子去"知識商店購物"時,給孩子創造"輕鬆愉快"的"購物體驗"並吸引他去"知識商店"購物。

有家長問:"怎麼吸引?"時不時肯定他認真,努力的樣子可愛,表情誇張地讚美他某一個字寫得好,儘管只有一個好字,而有九個寫的難看的字。你一誇,他可能下次就能寫出兩個漂亮字了。如果讓他嚐到學習的甜頭,那也會是極好的吸引!

可有很多媽媽搖頭說:"唉!別提了!怎麼能嚐到學習的甜頭,我們嚐盡了學習的苦頭!甚至全家都跟他一起嚐盡了學習的苦頭。別的不說,就說交作業這件事就夠讓人頭疼了!"一定是天天作業交不上,天天作業寫到很晚,作業寫完的晚,拖拖拉拉,眼看別的同學都交了,就他交不上,急得媽媽發飆是分分秒的事!在家學習,苦了爸爸——整天抄題;瘋了媽媽——整天講題;累了孩子——整天挨批。

說實話,這情況我也遇見了。各科老師要求下午4點或5點之前提交作業。眼見全班學生噌噌噌不停提交作業,自己的孩子如果還寫不完,有一種急得血往頭頂竄的暈眩感,滿腔怒火地催促:"寶,人家誰誰誰作業都寫完了,你怎麼還沒寫完?""寶,時間快到了!你怎麼還在磨蹭?""寶,今天怎麼搞的!你又是最後一名交作業的!"……這些話的潛臺詞無疑是"你怎麼這麼笨!我對你非常不滿意!"孩子聽了,只會更加急躁,甚至胡亂寫,或直跺腳,這種狀態會像大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面對這種狀態,我和孩子鄭重地談談,我說:"寶貝,我們這種狀態一定要改變!每天累死了追在全班屁股後面跑,累不累?"我很兇地批評了她,因為對於孩子,偶爾的批評也需要。但千萬不可天天批評!孩子哭了。有時他很晚寫完,仍不積極追趕,也太佛繫了!我和他談:"咱們要改變。因為改變會給你帶來更多好運!"

於是,我拿出一張紙帶著小寶列了一份詳細的計劃,從早上七起床列起,上午的休息,運動時間,上四節課的時間都擬具體,像在學校一樣,下午的課表也一樣。後來還把每天30分鐘閱讀時間也添進去。接下來按課表執行。執行不易,家長要堅持帶領執行。如果家長一睡睡到早上十二點,那孩子也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更不提作業了。

另外,我告訴孩子,第二天的作業可以猜到一兩項,如果前一天猜著寫一點,玩個和老師賽跑的遊戲,第二天你完成作業或許會早點。

奇蹟發生了!原來天天晚交作業,甚至最後交作業的孩子一下子竟變成全班第一個在微信提交作業的孩子!更沒想到的是孩子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相信自己也可以當第一了!而且他自己說:"我原來天天覺得作業多,現在和老師賽跑,同樣晚上寫會兒作業,但渾身是勁,不覺得作業多了!"作業越寫越快,再也不用家長著急了!這是被動學習的狀態變成了積極學習的狀態帶來的結果。

事實上,積極進取的心態也是人生的一種最美的姿態。意大利著名科學家凱斯小時候因家境貧寒,沒讀多少書,15歲去工廠做了車工,剛開始一竅不通,後來對機器產生興趣,通過努力,不僅成為有各的工程師,還成了擁有多項發明的科學家。而凱斯自我評價時卻說:"我天生條件差,知識缺乏,我靠積極進取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我通過積極創造將自己的潛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了"。可見,積極面對人生,積極面對一件事,積極面對作業,才能把人身上的潛能調動起來,孩子更是如此。

積極面對,主動出擊,方能脫穎而出!調整狀態從家長的心態開始,從孩子的計劃表,課程表開始,從現在開始,一切都還不晚!

從最後一名到第一名,改變應該從哪一步做起?沒想到這樣做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