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40天,多點Dmall助力傳統商超逆襲

疫情是災難,沒有利好。然而,我們總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正向機會。

新冠和非典,到家業務和電商平臺,被聯繫起來。疫情過後,到家特別是生鮮到家行業會誕生一個新的巨頭嗎?是阿里孵化的盒馬,騰訊系的每日優鮮,還是目前月活用戶數最大並且也有騰訊投資的多點Dmall?

生鮮到家強者愈強

其實,非典並不是導致淘寶和京東崛起的原因。非典肆虐時,淘寶才成立幾個月,支付寶還沒上線,馬雲還不是爸爸,有多少人在03年就註冊了淘寶?而對劉強東來說,非典只是讓他發現了線上賣貨的潛力。

而這次,疫情給生鮮到家的從業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用戶、流量、業績。在疫情面前,這個行業已經巨頭扎堆、刺刀見紅、倒掉無數,相信一個京東級別的勝利者會在目前的頭部企業中誕生,這次疫情只是讓強者愈強。

疫情過後,短時間內,拉新成本、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外出就餐數的下降,不會改變生鮮到家業務的成本結構、消費者需求以及商業本質,這仍然是一門毛利低、損耗高、物流要求高的生意。雙十一可以讓人囤一年的紙,疫情過後南方人仍然一天一次只買兩棵菜。

2016年至今,前後合計有4000餘家生鮮平臺,如今還剩幾何?而多點Dmall創立於2015年,發展至今在各大機構的生鮮APP榜單中長期佔領榜單,在《2019年Q3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中,MAU衝上了主流綜合電商應用TOP8,排在天貓APP之後。

多點Dmall的創始人張文中,先一步看到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趨勢,同時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在數字化的進程中,一定要回歸商業本質。張文中認為,大型商超的門店和供應鏈資源是值得複用的,完全推倒重建不符合商業本質。

多點服務於商超數字化轉型,助力商超逆襲。在這次疫情中,大商超的供應鏈能力通過了考驗,供應鏈、門店值得複用被驗證。多點Dmall作為數字零售平臺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多認可,從生產端到供應鏈再到消費端,數字化與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作用一再被突顯。

全國的聯盟夥伴與多點Dmall在行動

在武漢,多點的合作商家中百倉儲是當地最大的商超之一,在保供工作中,在大力與社區對接做好套餐團購、商品代購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同時,部分門店周圍的消費者可以繼續通過線上“多點”APP下單,然後統一配送到社區,努力滿足居民個性化的生活需求。

中百還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開設了無人超市,多點智能收銀設備在其中投入使用,實現無接觸購物收銀。從2月6日11點,多點Dmall緊急收到武漢中百的需求,要在店內增加多點自助購,下午3點左右,自助購設備與系統均已在店內調試完畢。這是多點自助購首次嘗試在無人店運行。

在北京市場,物美超市與多點APP線上線下同步發售口罩,採用每日限量預售方式,以到家配送結合自提方式,在配送員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確保更多消費者能夠買到防疫口罩,避免防疫商品被囤積。

在甘肅張掖,新樂超市多點平臺到家訂單量較平日增加5倍,當地商務局發出倡議:用戶減少外出,儘量使用多點配送到家業務,共抗疫情危機。新樂超市與多點Dmall接到倡議以後,迅速完成全員揀貨、配送的工作動員。通過多點Dmall的系統助力,使用手機工作臺APP等工具,經過簡單培訓,新上崗的揀貨員、配送員都能清晰明確地接收、完成任務。

在全國,多點Dmall聯合商超推出了社區抗疫提貨站,在配送員數量有限的條件下,集中滿足更多用戶到家訂單需求。該項目運行接近一個月,已開通超過3000個社區提貨站,目前每天服務的用戶超過10萬。

迴歸服務與效率

張文中說,目前多點正與全國的商超聯盟夥伴共同推動“社區抗疫提貨站”,還與鏈家等企業進行了跨界合作。他相信提貨站在疫情後仍然有作用,能提升最後一公里的效率和安全。“很多消費者出於隱私安全、時間安排等原因,會更願意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去自提站提貨。”

也正是因為線上下單線下自提、增加套餐商品、無接觸智能購等實踐,讓一線“逆行”的零售人,包括配送員、揀貨員、收銀員,都提高了效率,減輕了一定工作量。再加上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模式,以及背後的數字化系統支撐,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早在2月7日,北京地區80%門店,多點就恢復當日送達的標準。整個疫情期間,多點大數據監測平臺24小時保持對防疫商品、民生商品的價格波動進行監督。數字化預測銷量變化,為商家庫存保障提供有力依據。

張文中認為,疫情後,消費者與行業對線上線上一體化、供應鏈安全性、最後一公里的安全和效率、食品安全的需求,都會有更高的要求,而多點以及多點聯盟的夥伴們會設置、執行更高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