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春季開學第一堂課,學生問我:

“杲杲老師,你是一位作家,那你能不能把我們也培養成作家?”

老實說,我不能。

世界上所有行業都可以教,唯有一個行業是沒法教的,就是寫作。

寫作依傍於內心,內心無法複製。

一個在稠人廣眾之中成長起來的作家,雖然可以免除內心孤苦寂寥之慮,但他的作品往往流於平庸。而一個在岑寂冥思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面對內心永恆的東西。

文學的要義是服從於自己的內心。

寫作的最好狀態,就是坐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慢慢書寫。

我離世界最遠,也離世界最近。當內心的源頭活水漫上來,慢慢把我淹沒時,那種窒息就是幸福。

寫作的過程,就是獨自走在從筆尖到心間的蜿蜒起伏的漫漫長途上。沒有可供偷懶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自己虔誠的姿態和勤勞的手。

所有人都可以分析一個作家的作品,卡夫卡、維吉妮亞·伍爾芙也好,莫言、博爾赫斯也好,都可以。

但是沒有人有一個藥方說,你怎麼成為他們。登頂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的著名作家斯蒂芬·金說:“寫作不是別人給你的一項工作,而是長在你自己身體內的一部分。”此話卑之無甚高論,但是卻道出一個真理:培養作家是虛妄的,混混沌沌的教化成就不了作家,作家只有自己培養自己。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好的作文教學方式不是培養作家,而是給熱愛寫作的孩子提供好的土壤和人文環境,讓他們“情動而辭發”(劉勰《文心雕龍》語)的自由表達和自然生成。

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大約是,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鑑賞,在精神信仰上像航標燈一樣有一個引導,讓孩子們看到真正優秀恆久的東西。

我出生在農村,成長在曬穀場。秋天,那裡有曬不完的穀子、棉花;夏天,那裡四周籬笆下開不敗的花。更重要的是,一到寒暑假,屋前偌大的曬穀場就成了我的“私人筆記本”。記筆記,並不是一個特別酷的行為藝術,但是那段日子,我的手上整天拿著一根細細的、生鏽的鐵絲,抑或一截硬硬的、乾枯的麥秸稈,我用它作筆,把能寫字的地方像穀粒麥穗一樣全部鋪滿了。

有一次,我把我心中心儀女孩“XXX”的名字寫在了曬穀場上,我滿場飛奔,滿頭大汗,大大的曬穀場上只有“XXX”三個字。

我看見鄰居叔伯們扛著鋤頭,從名字上走過去,他們沒有發現腳下寫得滿滿的漢字。但滿頭大汗的我,心中卻充滿了難以名狀的興奮與自豪。

夜幕降臨的時候,一頭黃牛拉著磙架,石磙慢慢壓平坎坷,還有趕牛人揚鞭的影子,我靜靜地蹲在石磙上,端詳著空蕩蕩的曬穀場,心裡感覺美滋滋的。

我很想說,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很像樣的作家了。現在想來我的那些“作品”當然是狗屁不通。

但是,再狗屁不通,我依然認為那些日子是我最為珍貴的“語文課”,是最令人懷念的“寫作課”。

那些日子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我的表達慾望,這種慾望至今沒有泯滅。

天底下沒有比這樣的課堂更令人心花怒放和心安理得了。它自由,放肆,充滿了表達的無限可能性;她沒有功利色彩,一塊大地,沒有格子,寫出的是最鮮活、最美麗的文字。

我的童年很苦,很窮,可我的童年很幸福。

但是時至今日,現在而今眼目下,我從鄉村來到了城市,以前的曬穀場變成了廣場和商場。

廣場上是喧囂的喇叭、跳舞的大媽和商業的促銷。哪裡會有孩子去亂塗亂畫,把廣場弄得縱橫交錯、坑坑窪窪呀?我們要培養的是小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我自然不反對,可我不同意只有在作文本上才可以寫作文。

我的觀點是,對孩子來說,每一個字首先是一個玩具,在孩子們拆開來裝上去,裝上去又拆開來的時候,每一個字都是情趣盎然的,是具有召喚力的。而在孩子們運用這些文字連字成詞、組章疊句的過程中,綴在一起的文字、摞在一起的章句都應該像積木那樣散發出童年童話般的氣息。

孩子們為什麼想寫?當然不是為了考試。

準確地說,是為了表達。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嚴歌苓形容自己,就是一個表達狂。

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期進修期間,一位歐洲經典文學的老教授一進教室就特別強勢地說,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講了一個定律:

人類要以一個時速90英里的速度才能追得上世界的出版品。像中國大陸每年出30萬種出版物,臺灣每年出版3萬本出版物,三萬種出版物一天就是80本,什麼讓你們感覺到這個世界上缺你們一本書,你們為什麼要書寫?每天有千百本書在出來。

所有的學生都傻了,感覺自己確實在幹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所有的辛苦,一點一滴地努力最後能不能走到文學, 能不能出版一本書,那全是問題。

是啊,世界難道缺我這本書嗎?

“可我就自信地認為,世界就缺我這一份表達。”嚴歌苓說,“我堅信世界沒有我這樣表達,只有我這麼獨一份。我堅信我的整個表白是獨特的,所以我的整個瘋狂、整個病態,就是要把這麼獨一份的表白放在這個世界的每天出幾百萬本書的行列裡頭。因為我相信那幾百萬本書很可能再重複,而我這獨一份的表達是獨一無二的。”

是的,一個人不管多大歲數,從事什麼工作,作家也好,白領也罷,都有嚴歌苓式的獨一無二的表達的願望。孩子們喜歡東塗西抹,其實和老人們喜歡喋喋不休、當大官的喜歡長篇大論沒有本質區別。

從家裡來校區上課的孩子們都怕寫作文,中國孩子最怕周樹人、文言文和寫作文,這真是災難。

孩子們有多少古靈精怪、鮮活滾燙的念頭渴望與人分享?他們有多少話想對別人說,他們還有多少話想在沒人的地方說,他們同時還有多少話想古里古怪地說。

表達首先是一種必須、一種樂趣、一種熱情,然後才是一種方式、一種方法。同樣的,作文首先是一種觸動、一種心動、一種情動,然後才是一種技巧、一種技法。

孩子害怕作文,骨子裡是害怕表達的方式不符合老師的要求。在害怕面前,在作文面前,他們像芭蕉葉一樣舒展和潑灑的心智猶如遭到了當頭一棒。

害怕作文,其實是童言有忌。

都說童言無忌,可是,現在的孩子很早就接受正規教育和校外補差培優了,還能有多少無忌?

但是,一個人總不能忘記自己無忌的童言和無價的童年。

雖然童年記憶隨著年齡漸長,會逐漸淡去,儘管記憶力好的人,能夠留下關於童年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連貫的印象,但是大多數是記憶力不怎麼好的人,童年在他們的腦海裡,只有點點滴滴。

但其實正是這點點滴滴的童年和童言真正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或者幸運,或者悲哀,這完全取決於家長的素養和教育智慧,他們能在孩子們的心靈上劃下一道深刻的印痕。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喜閱童行文采飛揚班上有一個學生叫虎子,他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別玩了,快做功課。”每天傍晚,家家都會傳來父母對孩子的催促聲。而在虎子的家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吃過晚飯,虎子儼然一位小老師。他說:“媽媽,我們來英語會話好嗎?”半小時後,虎子又對爸爸說 :“爸爸,你念念你寫的作文,我的作文也要說給你聽聽。” 這是虎子和父母“做功課”的時間。

兩代人每天要相互“批改作業”,為什麼虎子的父母會這樣做?說起來虎子是有“功勞”的。

一年前,虎子在喜閱童行上文采飛揚班時,他的淘氣頑皮是全校區有名的。雖然他很聰明,但上課坐不住,學習上粗心馬虎。考試常會“考糊”。

這主要原因就是他心性浮躁,太貪玩,虎子最迷戀王者榮耀遊戲,想方設法要一邊寫作文,一邊玩遊戲,不然就自己偷偷畫漫畫小人。

當父母耐心地詢問虎子為什麼不認真學習,為什麼貪玩時,虎子反而振振有詞地說:“老讓我學習、做功課,你們大人怎麼不做功課?爸爸在家就愛看電視,看球賽,媽媽看小說,看美劇,你們怎麼不學習?是不是等我上了班也可以這樣?那我現在學這麼多有什麼用啊 ?”

真是童言無忌。可虎子的話引起了父母的重視。

父母商量了一下,決定在學習上給兒子做出榜樣。實際上父母平時不是不學習,而是經常在虎子睡覺以後還學得很晚,只是虎子不知道。虎子的母親是醫生,因工作需要一直在參加英語培訓,她決定每天與兒子進行英語對話,並把自己的英語會話錄音放給虎子聽。

虎子的父親做科研工作,他還喜歡業餘寫作,就經常將自己寫的新作品念給兒子聽,並聽取兒子的建議。條件是兒子要把自己的作文等作業也念給爸爸聽……雖然父母做的“功課”,孩子不一定都懂得。但虎子卻知道父母每天也在“做功課”,這樣堅持了幾年,虎子對學習竟然變得認真自覺多了。他以優異的成績小學畢業,上中學後虎子已是成績拔尖的學生了。

虎子的轉變,家長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那就是童言無忌才是真。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觀念中,缺乏家庭民主和對孩子的尊重。自古以來,只講“師道尊嚴,父道尊嚴”,孩子是幼稚無知的。

其實,童言無忌。孩子們常常能說出真理,但是雖然孩子說的都是大實話,卻常被大人嘲笑和訓斥。而父母、老師即使在教育過程中出現錯誤、產生重大失誤或傷害了孩子,卻從不追究,也從不反思和總結教訓;不必檢討,也不必對其後果負責任,因父母自認為其動機是“為孩子好”。

但孩子若是犯錯誤、有缺點,則必須反覆檢查,時時追究,不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不平等的關係,必然造成兩代人的疏離與隔閡。現在有不少父母常批評孩子不夠尊重家長。

但父母們捫心自問,自己是否真正傾聽過孩子的心聲?有些父母常常對孩子吐槽、挖苦、揶揄,以為這樣是在管教孩子。

試想,孩子很少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他又如何懂得尊重別人呢?孩子人微言輕,不被尊重,便缺乏自尊和自重,也會缺乏責任心和對父母的孝心,更可能用謊話和假相來敷衍大人,以逃避打罵。

要尊重孩子 ,父母就要多聽“童言”,做到以下四點對家庭教育是有益的。

第一,耐心。

耐心聽聽孩子講述自己的故事,不要有任何偏見,不要做什麼“道德評判”。

第二,反省。

認真思考孩子在生活中的感受,要以孩子為鏡子,反省家教中的失誤或不足。

第三,激勵。

激勵孩子對父母的言行進行點評,要啟發孩子說實話,進行提意見會,而父母應聽得進,改得快。

第四,欣賞。

真誠欣賞和讚賞孩子成長中的進步,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營造家庭中良好的學習氛圍。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易卜生

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說過,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不偽飾自己。

家庭環境應該是清澈透明的,不需要任何虛假文飾偽裝,這樣孩子才能有一個純淨的心靈家園。

在心靈王國裡,每一個孩子都有隨意塗抹的天性,誰不希望在自家的客廳裡亂寫亂畫呢?

可我們的住房越來越好,裝潢越來越考究,還有幾個家長願意讓孩子在自家客廳的牆壁上亂寫亂畫呢?

我想對各位家長說,母語是我們的語言,古老而美麗,幽密而深邃,燦爛輝煌。

母語於我們,猶如私藏,更如聖物。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母語更是孩子們的玩物,讓孩子們玩去吧。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羅斯福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生長與變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則,昨天的答案不適用於今日的問題,正如今天的方法不能解決明天的需求。”

家庭教育是一場持久的“心理戰”,也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拉鋸戰”,不在於誰能夠佔上風,而在於孩子的生長是否自然,發展是否正常健康。

請遵循家庭教育的黃金律:童言無忌才是真。

寧要真實的貧窮,也不要虛假的繁榮;

寧要不完美的真實,也不要不真實的完美。

父母給孩子說真話的機會,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孩子也會時時給父母成長的驚喜。

除家庭教育之外,我提議所有的小學和課外培訓學校都應當有一塊大大的“曬穀場”,這塊“曬穀場”不是用於張貼三好學生的先進事蹟和植入琳琅滿目的小廣告,而是在語文課的“規定動作”之外,讓我們的孩子們有一個地方“曬”他們的“自選動作”。

它的意義並不在於能培養作家。

它的意義在於,孩子們可以在這個土壤和環境中,明白酣暢淋漓地順利表達、自由表達和真實表達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學習語文,是一件讓自己內心多麼舒展、多麼自由的幸福事兒。

喜閱童行春季課程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每次喜閱童行課程一出來,都會被老客戶搶佔大半名額,現在所剩學位不多啦。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廣州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家庭教育的黃金律

趕緊跟上廣州閱讀大使、作家名師——董正鋒老師的步伐,讓您不再為孩子的文化素養髮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