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蛋會孵出啥樣的小雞呢?

弘一書童瘋狂兔不死鳥


經人工剝殼統計,每枚雙黃蛋都是兩隻小雞,而已全部為死胎。死亡時間為胎令14天至19天。

結論,雙黃蛋孵化前期發育正常,但不能自主破殼,在孵化十七至十八天全部死胎,原因是胚胎無法轉身。現原始記錄已作為廢物處理,僅憑記憶作答。

注,多種死胎原因,這裡僅簡單講了其中無法轉身一條。如胚胎髮育期兩胚胎血管交錯,表述起來很囉嗦,我就省略了。見諒!

試驗缺點,因正好入蛋100枚,我這樣計劃是為直觀,用不著計算受精率,出殼率,前期死胎率,因而沒做試驗分析就下了結論,應同樣試驗做三次經試驗分析統計前,中,後期死胎數才能下結論,實驗太粗糙。


養賢


這個問題挺有趣的,雞蛋吃過不少,雙黃的也吃到過,和普通雞蛋沒什麼區別除了多了一個黃大了一點點。但吃雞蛋和孵雞蛋不一樣,一個雞蛋孵出一隻小雞正常,那麼雙黃蛋是否就能孵出兩隻小雞這樣的“雙胞胎”呢?

雞是如何製造出雙黃蛋的呢?當母雞生產出了一個卵黃之後,負責控制產生卵黃的“控制中心”沒有收到反饋信號,於是又產生一個卵黃,導致兩個卵細胞同時成熟並一起脫離濾泡被送入輸卵管,然後依次被蛋白,殼膜以及蛋殼等物質包裹而形成的。當然,如果想要孵出小雞,卵細胞必須受精,這一個蛋殼中的兩個卵細胞可以只受精一個,就是裡面只有一個胚胎,如果兩個卵細胞都受精了,那麼裡面就是兩個胚胎,相當於異卵雙胞胎。

好了,理論上,如果都正常受精的話,是可以孵化出兩隻小雞的,但在現實中,好像還沒有見過哪家哪戶或是哪個養雞場孵化出這樣的“雙胞胎”雞。主要原因就是——很難孵化出小雞。

如果是為了孵化小雞,選用的受精雞蛋都是那種一個殼中只有一個蛋黃的正常雞蛋,雙黃蛋在挑選種蛋的時候就被淘汰了,因為雙黃蛋能夠成功孵化出小雞的概率非常低。記得小時候家裡也養了幾隻雞,挑選受精雞蛋的時候是用一個直筒卷著雞蛋,然後對著陽光看裡面的小黑點,如果只有一個小黑點(黑線),就是正常的受精雞蛋,留著準備孵化,如果裡面有兩個小黑點,那就放到一邊,用作食材,因為很可能是個雙黃蛋。當然,沒有小黑點的話那就是沒有受精的白蛋,只能吃掉了。

為什麼雙黃蛋成功孵化出小雞的概率很低?普通雞蛋中蛋清約佔65%,蛋黃約35%,而雙黃蛋中,蛋清約佔28%,蛋黃佔72%,這就導致在孵化的過程中,兩個蛋黃能夠分到的蛋白要比正常雞蛋少很多,以至於由於營養供應不足而使幼雛在孵化成功前就全部死亡,個別存活下來的也因為殼內空間過於狹小而不能轉身(小雞出殼前要將頭部從蛋的尖頭轉到大頭方便啄開蛋殼),所以即使胚胎髮育成熟也很難出殼。當然,也有一部分非常幸運的胚胎,由於自身比較強壯,在孵化過程中會“搶奪”吸收弱小那一個胚胎的營養,算是在雞蛋內完成了優勝劣汰的生存鬥爭,最終會孵出一個小雞。

國外好像還真有人做過雙黃蛋孵化的實驗,下面的數據來自網絡,沒有核實過:

在1966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用1414個雙黃蛋裡做孵化實驗,其中607個蛋已經受精,其中一個胚胎的是443個,兩個胚胎的是164個,經過21天的孵化,443個一個胚胎的蛋孵出了158只小雞,按胚胎數算的話,孵化率為35.67%,164個兩個胚胎的蛋中有44個蛋共孵化出了88只小雞,算孵化率為26.8%。

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嘗試孵化一個雙黃蛋,看看能不能出來個“雙胞胎”。


清明的星空


我們在做飯有雞蛋時,經常會打出一個雙黃蛋,難道這雙黃蛋就跟人類雙胞胎一樣,如果不吃他,雙黃蛋可以孵出雙胞胎小雞嗎?其實系與人不一樣,我們人是胎生動物,雙胞胎實際是一個受精卵,通過分裂形成兩個DNA相似的受精卵,

在經過發育形成胎兒,這才是正經的雙胞胎,

但是對雞來說,兩個蛋黃就意味著這是個獨立的受精卵,

他們如果足夠幸運能夠全部受精,

那麼這兩隻小雞挺多算是同居一室的異卵兄弟,

但一般情況下沒有經過受精的雞蛋是不出小雞蛋兩個蛋黃中的卵子同時受精的概率太小

很難出現同時受精的情況,一般會有小夥伴說概率在小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沒錯,雖然這種情況也存在,但這兩隻小雞還是不可能存活,

因為受精的雞蛋在發育過程中是需要營養和空氣的,

我們發現有的雞蛋在磕開以後內部並不是緊貼雞蛋殼,

而是有一個空洞,這就是雞蛋的氣室,一個雞蛋氣室就這麼大,

兩個蛋黃就擠得她更小了,這樣僅有的一點空氣根本無法供養兩隻小雞生存,

雞蛋內的小雞還會面臨營養不足的困境,

所以一個雞蛋裡如果有兩隻小雞吃了兩隻小雞不但不會存活,

反而都會因此死亡,即使受精也根本孵化不出小雞,

這一下小夥伴們都明白了吧!


咚咚情感


1966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試過,1414個雙黃蛋裡,607個蛋有受精(胚胎1-2個),孵化21天后打開這些蛋。1個胚胎的443個蛋孵出了158只小雞,按胚胎數算孵化率35.67%, 兩個胚胎的164個蛋裡,44個蛋孵化出了88只小雞,按胚胎總數算孵化率26.8%。



Fertility and embryo death in double-yolked eggs, NS Fechheimer, WP Jaffe -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1966


皇姑屯大隊書記


雙黃蛋似乎和人類的雙胞胎類似,但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雙黃蛋通常是年輕的母雞下的,這是因為它們的身體還沒有很好地適應如何下蛋造成的,因此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

雙黃蛋的幾率大致在千分之一,年輕的母雞產下雙黃蛋的幾率是1%。

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雙黃蛋是孵不出存活的小雞的,因為在蛋殼內,未出生的小雞要旋轉著尋找空氣細胞,如果有兩隻的話,會為空氣細胞而打架,最終哪個也拿不到。

個別情況下有一隻勝出而存活,另一隻死亡。而且不是自然孵出,要靠人來幫忙把蛋殼打開。

那麼,是不是像下面的回答裡說的,永遠不可能孵出兩隻小雞?

答案是有可能,儘管很罕見。

今年初,美國賓州一所中學的7年級學生學遺傳學的時候做孵蛋試驗,他們收到了24只母雞,如果全部孵化成功的話,應該有24只小雞。

可是等小雞孵化出來後,學生們一數,數目不對,為了確保沒數錯,特意叫來兩名數學老師數,最後確定孵出了30只小雞,也就是說有六個雙黃蛋孵出了兩隻小雞,這種情況極其罕見,可能一來他們拿到的是雙黃蛋幾率很高的雞的品種,二來學生們精心照料母雞,使得孵化的成功率極高。


京虎子


“雙黃蛋孵出的小雞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想試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真好奇,親手試試是最好的瞭解方法。但在您孵蛋之前,有幾點得清楚:

一、您選的雙黃蛋是來自哪裡?並不是是個雞蛋就能孵小雞的。

若是來自超市賣的雙黃蛋,我勸您別白費力氣了。超市裡賣的雞蛋都是大型養雞場的母雞所下,是專門為了產蛋賣雞蛋而養的母雞。公雞基本沒機會去“踩雞”,也就是說,這些雞蛋,不管是雙黃蛋還是單黃蛋,都沒有受精,用來孵小雞,都是孵不出來的白蛋。

若是來自農村的土雞蛋,這個有可能屬於受精的蛋。為啥這樣麼說?因為農村大多是散養雞,早上一開門雞們就自行跑出去找夥伴找吃的,一起快樂玩耍了。哪怕你自家沒養公雞, 鄰居家的大公雞也不是什麼柳下惠,十幾只母雞都不夠公雞踩的。生個把受精的雞蛋,還是很平常的。

對這樣的雙黃土雞蛋,您儘管試驗,試完了一定別忘記來分享結論給大家知道。

二、農村人孵小雞時對雙黃蛋的態度

惠姐生在農村,而且還是四、五十多年前的農村,那時候農村人很多自家孵小雞的。至今還記得,母親在孵小雞前,是要先挑雞蛋的。具體這樣挑:

在太陽好的時候,趴在正間門背後,舉起雞蛋讓雞蛋透過門縫射過來的光線,仔細看裡面的小黑點。如果只有一個小黑點,那就是正常的受精雞蛋,小心放到一邊,準備孵小雞。

若是有兩隻黑點,很可能是雙黃蛋,農民會果斷扔到一邊,棄之不用。農村老人說,雙黃蛋是孵不出小雞的,即使孵出來也活不了。

當然,若是裡面沒有小黑點,那就是沒受精的白蛋,也扔到一邊不能選用。

四十多年過去,惠姐寫到這裡,就彷彿看到還年輕的母親,手舉著雞蛋在正間門後專注認真的樣子。時光啊,你慢些走吧。

我是煙臺的【惠姐說三農】,感謝朋友點贊關注評論!

惠姐說三農


理論上來說,受精雙黃蛋可以孵化出兩隻小雞,它們是獨立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關係屬於人類中的親兄妹、親姐妹等血親關係。但實際來說,受精雙黃蛋很難孵化出小雞,普遍都是死胎,問題比較複雜,下面逐步講解。

先科普個基本知識:母雞下的蛋並不是它的孩子,而是卵細胞和營養物質,未交配的母雞也能下蛋,只是這個蛋內不含精子,無法孵化出小雞;與公雞進行交配的母雞下的蛋屬於受精雞蛋,蛋內含有卵細胞和精子還有營養物質,可以孵化出小雞。雞蛋完整的情況下,可通過光源照射蛋殼,若發現血絲和黑點則說明是受精雞蛋。

雙黃蛋形成的原因

母雞卵巢成熟後會進行排卵,人類女性排卵一個月一次,母雞則是一天一次,每個成熟卵細胞的誕生要經過:初級卵母到次級卵母再到成熟卵細胞,然後結合輸卵管中分泌的蛋白,就形成了我們熟知的蛋黃和蛋白,兩者繼續行進到輸卵管末端會被包裹上白色透明的膜,最後在子宮內形成蛋殼,經洩殖腔產下一個雞蛋。

母雞生殖系統

雙黃蛋的產生是在卵巢位置出現了問題,卵巢中暗藏著上千個未經發育的初級卵母細胞,一隻母雞一天排一次卵下一個蛋,但剛經歷下蛋的母雞會因經驗不足或外界刺激,導致卵巢調控中心出現異常,這時可能多排一個卵細胞,這就是雙黃蛋形成的原因。

雙黃蛋內有兩個卵細胞(蛋黃),蛋殼也會比同種雞蛋大1.5倍左右,肉眼就能直接分辨,從菜場買來的雞蛋可能事先被養殖戶挑選過,買到雙黃蛋的概率甚至低於萬分之一。

情況一:雙黃蛋是兩個受精卵

如果雙黃蛋內有兩個精子與兩個卵細胞結合成兩個受精卵,胚胎會在孵化15天左右由於血管交錯、氣室相連爭奪氧氣和養分等問題出現死胎情況,很難孵化出小雞。

原因一:雙黃蛋的個頭是同種雞蛋的1.5倍左右,但這是需要孵化2只小雞的量,相比之下每隻小雞得到的蛋白營養物質比普通雞蛋更少,所以雙黃蛋營養供應不足,難以孵化出小雞。

原因二:雙黃蛋的胚胎髮育到第五天會形成尿囊膜,它能包裹整個蛋內容物,負責胚胎的氣體交換和二氧化碳、尿酸等廢物排出的任務,兩個胚胎各自形成的尿囊膜會緊貼蛋殼內壁,相互爭奪資源,所以兩個受精雙黃蛋的結局大部分都是為爭奪氧氣,雙雙窒息而死。

即便熬到了破殼日,由於雙黃蛋內兩隻小雞一起擠在狹小的空間內,雙黃蛋的蛋殼又比普通蛋殼硬,導致小雞發育完成也無法出殼,最終死於殼內。並且兩隻小雞的胚胎在孵化過程中毛細血管有交錯干擾現象,孵出的小雞也可能先天缺陷或神經連接出現問題。

兩個受精卵的雙黃蛋,有小概率孵化出兩隻小雞,但成活率低,大多都是一大一小兩隻,小的容易發育不良,需要細心照料。也有一種可能是最後只孵化出一隻小雞,幼雛在蛋殼內就完成了優勝劣汰的生存鬥爭。

情況二:雙黃蛋是一個受精卵

如果雙黃蛋內是一個精子和兩個卵細胞(蛋黃),就只能形成一個受精卵,但別以為一個受精卵可以吸收兩個卵細胞的營養讓小雞變得更強壯。

小雞孵化時只能吸收一個蛋黃的營養,而另一個蛋黃則會粘住小雞仔,使它在蛋殼內難以轉身,影響呼吸和啄開蛋殼,可能夭折。


科學薛定諤的貓


手記作答,沒配圖。

雙黃蛋基本很難孵出小雞。即使孵出來也是單獨的雞,不會是連體或者雙頭怪物。

原因如下:

雞的受精卵在蛋黃上。就是蛋黃上的一個小白點或白圈。未受驚的叫胚珠是個白點兒。受精卵由於在體內發育的原因,排出體外屬於囊胚期階段,是個白圈兒叫胚盤。

受精卵發育以後。在各自的蛋黃上,形成卵黃囊。包住卵黃。吸收卵黃中的營養。胚胎自身形成羊膜。羊膜包裹住自身。最後在第5天的時候,胚胎會形成尿囊膜,擴大,貼到蛋殼上,在第11天包裹住整個蛋的蛋黃和蛋白,被稱為尿囊合攏。尿囊的作用是,呼吸和排洩。

由此可得,每個基礎的來源都是一個蛋黃上受精卵。蛋黃本身是作為營養物質的。所以雙黃蛋理論上會發育為兩個單獨的小雞兒。但是生產中雙黃蛋很難孵化出來,原因在於,

1.一個卵發育為雞雛,它的營養物質是一個蛋黃和一份蛋白,雙黃蛋有兩個蛋黃但是蛋白的量沒有雙份,所以,對於兩個雞雛來說,營養物質稍微缺一些。

2.兩個蛋黃都要形成各自的卵黃囊尿囊和羊膜,其中羊膜和卵黃囊是可以獨立的。但是尿囊需要緊貼蛋殼貼滿蛋殼空間,兩個尿囊之間,會互相競爭。而尿囊又負責胚胎的氣體交換和尿酸等廢物排除的重要作用。尿囊不完整的話,胚胎會窒息。

結論就是。雙黃雞蛋不會孵出連體怪胎。孵化率也會很低,偶爾孵化出來兩隻弱雛(營養物質不足)或者是一個單個的個體(孵化一個蛋黃上的胚胎死亡)。


東北貓哥會養雞


呀,吃過雙黃蛋,還真沒仔細想過雙黃蛋會孵出啥樣的小雞~

之所以會有雙黃蛋,是因為母雞的卵泡成熟時間太接近,這樣可能卵子可能會不間斷的排到輸卵管裡。如果剛好有兩個捱得很近的卵子,被卵白或是卵殼膜包在了一起,發育之後就會變成雙黃蛋了。而且母雞不止可以下雙黃蛋哦,還可以下三黃蛋~

不管是單黃還是雙黃蛋三黃蛋,能不能孵出小雞,都要看雞蛋是不是受精成功了,因為不是我們吃到的每個雞蛋,都有受精卵的。

雙黃蛋的受精率和單黃基本一樣,如果雙黃蛋只有一個受精卵,那就只孵出一隻小雞,如果有兩個受精卵,那是有可能孵出兩隻小雞的,但是比較困難。

一方面是環境和營養有限,供應兩個受精卵發育還是蠻困難的。

雙黃蛋雖然比普通的一個蛋黃的雞蛋大一點,但也達不到兩倍那麼大,這就使得蛋殼內的空間有限,營養不夠,兩個胚胎可能根本沒法成功的發育成小雞仔,就胎死蛋中了。。。

另一方面呢,即使是兩個胚胎都發育成小雞了,在最後破殼而出的一關也要經受很大的考驗。

正常情況下,小雞仔破殼的時候會調整自己在蛋裡的姿勢,啄破蛋殼出來。但是如果有兩隻雞在一個蛋裡,那活動的空間太小,可能不利於小雞啄殼。再加上這種情況下小雞本身就虛弱一些,很有可能啄不開蛋殼,沒法順利出殼。

其實早在50多年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就做過一個關於雙黃蛋的實驗。

他們對1400多個雙黃蛋進行了研究,其中受精的蛋佔比大約43%,600個左右。這600來個受精的雙黃蛋當中,一個胚胎的蛋,比例要遠高於兩個胚胎,大約是7:3的比例。

不過不管是有幾個胚胎,受精的雙黃蛋成功孵化小雞的概率都不高,單胚胎大約36%左右,雙胚胎只有28%左右。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我也評經驗回答一下。

在農村出生,長大,從未聽說過雙黃蛋孵出過兩隻雞。

甚至能不能孵出小雞我都不知道。

媽媽讓雞母雞孵蛋,或是人為孵化時,第一步就是選蛋,要選擇不大(雙黃蛋一般略大)不小,形狀規則的。第一步就給雙黃蛋淘汰了。

之所以淘汰,我想,應該經驗告訴他們,雙黃蛋不可以孵出雞。

沒有從科學角度分析過,但這種經驗一般都很科學。科學有時候是驗證經驗的可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