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催淚電影——記得自備紙巾

淚點,又稱淚腺和淚乳頭同體,人的眼淚是由淚腺分泌出來的。平時,分泌的眼淚很少,通過鼻咽管,流入鼻腔裡,隨著呼吸被蒸發掉了。而當人在激動時,淚腺分泌的淚水突然增多,鼻咽管還來不及反把它全部送走。於是,眼淚就從眼睛裡流出來了,眼睛的前表面,角膜,具有幾種功能,其中一種功能就是保護眼睛不受物理和化學刺激的侵害。今天小編彙總了幾部催淚電影,準備好紙巾!


何以為家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催淚電影——記得自備紙巾

《何以為家》原名本叫做《迦百農》,“迦百農”作為一個地名直屬黎巴嫩地區,用阿拉伯語直譯過來是“混亂”之意,它本為聖經中的一處地名,耶穌顯現的地方,可最後這裡變成一片難民集中營。


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影片用倒敘插敘的敘述手法,抽絲剝繭般的的講述贊恩這個小男孩和他的家庭故事。從影片開始,醫生告訴觀眾這個男孩只有十二歲左右,這裡一開始就設下懸念。影片的最後,又回到了法庭現場,表面上,他控訴的是他的父母,實際上,他控訴的還有這個社會,這個國家。


天下雖大,何以為家。


七號房禮物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催淚電影——記得自備紙巾

影片講述了蒙受不白之冤入獄的李龍久和為了給父親洗去冤屈而不懈努力的女兒之間的故事。


影片讓人難以面對的是智障的父親和幼小的女兒相依為命偶然被無辜捲入一場強姦殺人案,死者父親警察局長被失女之痛衝昏頭腦,蓄意認為李久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蔑視正義和公理,直接利用特權草菅人命,根本就不理會智障人和幼小女兒的命運如何,他們只知道自己的痛楚,沒有顧忌如此弱勢群體家庭的分離的悲愁和被深深地傷害。警察局長失去女兒固然很痛苦,但他卻威脅李久龍認罪否則也要讓他失去女兒,簡單的李久龍信以為真,用自己的死罪換來女兒的安全。濃情深厚的父愛讓人揪心和惋惜不已。


影片呈現了弱肉強食的社會陰暗面,但並沒有讓人絕望和鬱悶,七號房間牢友的種種努力,以及科長的從中幫助,乃至法庭上的對李久龍認罪的失望喊話都依然充滿人性本善的頌揚,並沒有被戾氣淹沒正義和公道。


父愛就是即使我一無所有,也會給你最好的。


我是山姆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催淚電影——記得自備紙巾


影片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相當於七歲孩童的父親,與有關當局爭奪女兒撫養權期間發生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是7歲智商爸爸山姆給露西買鞋的那一幕,真的覺得露西超級幸福啊,有這麼都人喜愛著呵護著,太感人了。


一個智障的單親父親與女兒間關乎愛的故事,影片借這樣一對父女曲折的經歷呈現著暖心的愛意,西恩潘飾演的父親山姆在電影中並非讓人感覺到父愛有多麼偉岸,而是以最為淳樸的點滴令人深深愛上了這位父親,父愛也可是如此純真。


盡我所能,愛我所愛。


親愛的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催淚電影——記得自備紙巾

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影片最大的亮點:丟失孩子的父母——田文軍、魯曉娟,不知真相的撫養母親——李紅琴,為李紅琴打官司的律師——高夏,尋找被拐兒童自助會的組織者——韓德忠,全片也是在刻畫這五個主要人物的過程中串聯起故事的發展。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非常標準的韓國商業片風格,滿滿的煽情與對現實黑暗社會的暴露。後半部分分為兩條線,一條是講述田魯尋回兒子之後的生活,另一條是講李紅琴與高律師試圖獲得吉芳的收養權。


家,始終是我們心靈的歸屬和寄託。人們,都是難以接受失去家庭溫暖的無助和失意的。在親情的精神家園裡,親人似乎成為了家園當中重要的精神支柱。家園,更像是親人們相互扶持、幫助、成長的共同樂園。我們在樂園裡成長,面對親人的離別,難免會帶上感傷與悲情的滄桑。


美麗人生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催淚電影——記得自備紙巾


影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影片最打動人心的一幕是納粹行將敗亡時,在集中營展開了最後的殺戮,身為父親的圭多將兒子藏身於了垃圾桶裡,在尋找妻子的時不幸被納粹士兵抓住,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再次走過垃圾桶的圭多,仍舊裝作一副在做遊戲的滑稽行徑,讓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遊戲,不要因此畏懼害怕。生性幽默的圭多,最後他滑稽的樣子中透露而出的不捨,道別和無以言狀的父愛。


影片讓人為之動容的不僅是偉大的父愛,更是圭多從始至終面對生活的態度,正是他對生活從未缺失的熱枕贏得了看似不可能的愛情,收穫了幸福,也是這一熱枕使他擁有了將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人間地獄變成天堂的魔力。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