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的方法--轉自復旦李大潛院士致辭數學系新生

第一,從中學到大學,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學習要求和學習環境都有重大的變化,但大家一開始可能沒有感覺,而一旦感覺到了,往往為時已晚。建議大家認真體驗、討論與總結,將自覺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作為開始階段的第一要務,力爭在轉折點處掌握先機,抓住學習的主動權。

第二,從學習態度的層面,要堅持認真、刻苦的學習,不能鬆懈。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這是永恆的真理,數學更不能例外。不出氣力,玩小聰明,偷工減料,含糊敷衍,都是不行的。我們有少數研究生,學習不刻苦,不投入,平時的辦公室在晚上往往是關燈熄火,到了週末,辦公室裡更是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勞動強度不要說遠遠比不上那些發憤圖強的同學,甚至遠遠不如我們一些年紀大的老師,對此,我們是很有意見的。這樣的師兄師姐,不應該成為你們的榜樣。希望從你們開始,能夠開闢出一個嶄新的局面。

第三,從學習方法的層面,要掌握學習數學的訣竅,達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有些同學,學習積極性是很高的,勁頭來了,胃口很大,總希望學得更多一些,學得更快一些。他們選修了很多課程,甚至外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把時間排得滿滿的;同時追求那種一目十行、七步成詩的高速度和才子風範,但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適得其反,越搞越被動。這不是一個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最近我在和一些同學的談話中,明確總結了一個學習數學的“四字訣”,現在就告訴大家,哪四個字呢?少、慢、精、深。我覺得,數學學習的好壞要看是否理解深入、運作熟練及表達簡明這三個方面,關鍵是要深入的理解,達到精深的地步。而為了達到精深,不能多、快,只能少、慢。要學好微積分,一本真正好的教材就夠了,用不著像文科那樣一口氣看上好多本。平時的學習也不宜平均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打下一個據點就牢固佔領一個據點。這樣,雖然一開始不貪多,但日積月累就會根基紮實地積少成多,實現由少到多的轉化,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範圍。而只有慢,不片面地追求速度,才能細嚼慢嚥,反覆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透徹的領會,真正掌握數學的真諦。我在上大學的時候,陳建功先生給我們上實變函數論的課。這門課很難,一堂課下來,真正弄清楚的不太多。我課後要認真地破譯他那本相當濃縮的自編油印講義,改正一些印刷上的錯誤,補充不少證明的細節和自己的點滴體會,一直到徹底弄懂為止。這樣做,通常要花上二、三倍的時間,可以說是慢到極點。但破譯了這一本“天書”,以後碰到再難的“天書”也不害怕了。這在當時就給我帶來了深切的感受和極大的快樂,而且影響和造就了我的一生。應該說,這是我在大學中收穫最大的一門課程,因為它不僅鍛鍊和考驗了我的自學能力和方法,而且極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勇氣。這不是“快”的功勞,而是“慢”的功勞。精工才能出細活,也才能逐步實現由慢到快的轉化。這樣的快,才是真快,才是無後顧之憂的快,才真正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少、慢的目的是要達到精、深。怎樣達到呢?需要大家不斷地總結經驗。我這兒只向大家介紹華羅庚先生提倡的一個讀書方法: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首先要由薄到厚。要反覆思考、分析有關內容的關鍵和重點,抓住論證的核心和要害,瞭解材料的來龍去脈,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書本及教師沒有直接說出來的深刻的內涵,也包括提出自己的問題與困惑,等等。這樣讀書,書自然由薄到厚,認識也逐步走向深入了。但這不是全部,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抓住問題的本質和核心,做到由厚到薄。真理總是樸素的,本質的東西往往是簡明扼要的,到了一定階段,通過認識的昇華,就會發現你所面對的這一大堆東西其實很簡單,三言兩語就可以點出它的本質,這就由厚轉向了薄。這樣的薄,經過了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已與原來的“薄”有了本質的不同,可以說,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了。

第四,學好數學,要重視嚴格的數學訓練,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要認真做好習題。蘇步青先生曾經做過一萬道微積分題,他功底紮實,再煩再難的推導及計算都不在話下,決不是偶然的。你們平時看書、聽課,有些東西一時弄不明白,有些習題一下子做不出來,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深入思考一下或過一定的時間,學到後面,往往會自然得到解決。但是,有一件事卻是很不光彩的,就是依賴市場中販賣的“習題解答”,做不出的題目一抄了事,甚至自己可以做的題目也一抄了事。這使老師佈置的訓練要求,使嚴肅的學習任務,統統化為泡影,自己更得不到應有的鍛鍊與考驗,自欺欺人,害人不淺。想想看,是怎樣一些人為了盈利的目的去提供這些充斥市場的東西呢?我們數學學院有老師在幹這些無聊而有害的勾當嗎?你們這些堂堂復旦大學的大學生,這些抱負和眼界都甚高的青年學子,難道沒有一點自尊心和榮譽感,心甘情願地讓這些“習題解答”牽著鼻子跑嗎?將這些貨色作為自己的柺杖和依靠,不應該覺得慚愧甚至羞恥嗎?!我在這裡鄭重地希望大家,將這些“習題解答”像學習上的毒品那樣堅決予以抵制與拋棄,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樣與之作堅決的鬥爭,以淨化我們周圍的學術和學習風氣,努力學到一些貨真價實的本領。

第五,最後一點,學習貴在創新。對數學的學習,當然不應生吞活剝、死記硬背,也不能只提倡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意培養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希望大家的腦筋一直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不斷對老師、對書本、也對自己提出種種問題,努力促進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鴉雀無聲、座無虛席的聽、講課的狀態,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要勇於質疑,大膽提問,使討論和爭論成為風氣,你們的成才才有可靠的保證,數學的發展才有真正的希望。

學數學的方法--轉自復旦李大潛院士致辭數學系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