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黃鼠狼經常偷雞吃,為何沒有有吃貨,去吃黃鼠狼呢?

三農的高度


中國的吃貨很多,像什麼兔子,山雞,都不會放過,甚至是毒蛇、老鼠都會擺上人們的餐桌,可是有一個動物例外,它就是黃鼠狼,很少有人去打它的注意,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和朋友們簡單交流一下:


一,黃鼠狼很難捉到

我們知道,黃鼠狼很狡猾,一般咱們很難找到它的蹤跡,再者它出來活動往往在深夜,人們很少看見黃鼠狼白天出來攝食,既然很少能見到黃鼠狼,所以要想捕捉到黃鼠狼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再者,黃鼠狼動作敏捷,奔跑速度也比較快,即使你發現了它的蹤跡,可是轉眼它就消失了無影無蹤,捉不住黃鼠狼,自然就談不上去吃黃鼠狼。


二,黃鼠狼的異味比較大

據有經驗的老人講,即使費功夫捉住黃鼠狼,可是它身上有很重的騷臭味,不是頂尖高手,很難去除這種騷臭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人聞見這種味道都受不了,又怎麼能下得去口。

可以這樣說,它身上的這種味道也是它特有的保護措施,好像烏龜縮殼,壁虎斷尾一樣,這種氣味讓人厭煩,所以人無法下口,這也是一種生存的適應。

三,據說黃鼠狼有邪氣

一些地方有黃大仙的說法,傳聞這個傢伙是什麼家仙,有些地方的人們還擺上香爐,專門給它燒香,人們傳說吃了它,甚至驅趕它都會受到它的報復,對自己和家人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即使這種說法不是很靠譜,但是咱們中國人,為了趨吉避凶,就儘量不去招惹這種邪氣的東西,更何況這個傢伙並不美味。

四,總結

其實黃鼠狼的食物主要是老鼠、小蛇等等,不到萬不得已它也不會去人家裡偷雞,它也知道人是不好惹的,總體上講,黃鼠狼也是一個有益的物種,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權利,我們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對黃鼠狼進行保護, 力求人和自然和諧共處。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和看法,水平限制可能會有不當,敬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愛花草的農人


真事兒!

我小的時候,秋收放假,小孩子要下地幫大人幹活!

生產隊一般都會給孩子們安排點很輕鬆的活兒幹!

比如大人把花生刨起來,小孩子跟著抖抖土!等花生都收完了,也搬回場院基本上就沒活幹了,為了不讓孩子們到處亂串,就讓孩子們拿著钁頭籃子去花生地裡再刨一邊,叫復收,也能收穫不少!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經常不到地裡刨,而是找老鼠洞,有的老鼠洞裡一次能刨出十來斤花生!

有一天,刨老鼠洞,刨著刨著,鑽出一直黃鼠狼,俺哪兒叫水狼🐺!一個大點的孩子眼疾手快,一钁頭就給按住了!大喊,快點抓住它!

周圍圍了一圈孩子,都看熱鬧呢,怕挨咬,都不敢動手。

接下來,正在混亂不堪的當間兒,那黃鼠狼冒出一股濃濃的黃煙,別提多難聞了!孩子們一鬨而散,等反應過來,那黃鼠狼不知所蹤!

大人們說黃鼠狼有仙氣,不讓碰,看到它別管它,還說它知道報恩,說不定會往你家裡送好東西,等等!再後來,生產隊禁止小孩淘老鼠洞,說是破壞土地,因為不聽話被告到學校,讓老師狠狠收拾了一頓!

不過,黃鼠狼放屁肯定跟毒氣彈有一拼,這輩子不想再聞!

找不著黃鼠狼照片,弄只草原鼠充數吧!



北京花事


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吃的民族,千百年來對美食的追求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吃文化。但為什麼作為吃貨的我們卻沒人吃黃鼠狼呢?

它們體內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氣,在遇到威脅時,起到麻痺敵人的作用。估計現在都沒有高手能去掉那股味兒,聞都不敢聞,更別說吃了。除了有臭味外,其含微毒。據【古籍考證】出自《本草綱目》;《綱目》:“按《廣雅》,鼠狼即鼬也。此物健於搏鼠及離畜,又能制蛇虺。”“鼬,處處有之,狀似鼠而身長尾大,黃色帶亦,其氣極臊奧。”“鼬鼠心肝,氣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殺蟲。《海上仙方》用黃鼠心、肝、肺一具,陰乾瓦焙為末,入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錢,燒酒調下立止。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已不見蹤影,黃鼠狼已被《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收入“囊中”。現”隨著“退耕還林”實施,山坡草木深、林地多,現在我們這些地方可偶爾聽說有黃鼠狼出沒。它行動敏捷不易捕獲,偶有得者,會把它拿去變賣。



它們主要以齧齒類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其實,黃鼠狼愛吃的是鼠,它是一個捕鼠能手呢。據統計,一隻黃鼠狼一年能消滅三四百隻鼠類。一旦老鼠被它咬住,幾口就可下肚。如果尋找鼠窩,它可以掘開鼠洞,整窩消滅。以每年每隻鼠吃掉1公斤糧食計算,一隻黃鼠狼可以從鼠口裡奪回三四百公斤糧食。所以黃鼠狼決不是什麼偷雞賊,除非在它們飢餓難耐時,但它們也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子點木


誰說沒有吃貨吃黃鼠狼肉的!而且說黃鼠狼肉又柴又騷的!說這話的肯定是沒有吃過黃鼠狼的,才有此一說,誤導讀者!

本人的村莊裡,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很多人,每到霜降節氣後,自制工具,來捕殺黃鼠狼,補貼家用的,那時一張雄性的黃鼠狼皮,一等品能夠賣到三元左右人民幣,而且還有半張布票喲,母的皮小隻能賣一元七角左右的人民幣。

在剝皮時,當剝到腰部黃鼠狼仍會放一個救命屁,極其難聞。而黃鼠狼的肉,農民們則用鹽水浸泡,曬乾後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那可真是一道美味佳餚,且極富營養,特別在下雪天,一家人圍著火爐品嚐著黃鼠狼肉,就是一種亨受。

所以說黃鼠狼肉沒有吃貨,你們就大錯特錯了,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這邊就開始食用了!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再好吃的吃貨也不會去吃黃鼠狼。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薰陶下,黃鼠狼被披上了神仙的色彩。一直以來被尊稱為:“黃大仙”。非常具有靈性。得罪了黃大仙,是會被報復的。民間有流傳有人傷害了黃大仙,經過遭到其他黃鼠狼一起來報仇,家宅不寧、家庭成員會得一些離奇古怪的病症。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得道的能夠通神的人去化解。送一些吃的,燒一些紙錢、符咒之類的。然後再說上一些賠罪的好話。

同時,傳說中,黃鼠狼也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心。也有流傳黃鼠狼的到了每個人的恩惠或者救助。家裡莫名其妙的會多出來雞蛋、老母雞什麼的。同時運氣也會有所好轉。

當然,這些都是具有迷信色彩的,把黃鼠狼神話了。雖然不可信,也沒有科學依據,但這些在民間已經根深蒂固。

其實,之所以不吃黃鼠狼除了它是“大仙”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黃鼠狼有著特殊的臭味。你去抓它的時候它的屁能把你燻的昏迷。我想,什麼樣的吃貨也不會冒著被臭屁“燻死”的風險去嘗試口感的。


三哥6751


我有觀點,我是小張

關於為什麼沒有吃貨去吃黃鼠狼,是因為黃鼠狼的肉不好吃惺騷難吃,肉也柴不好嚼還有就是老家老人們都稱黃鼠狼為黃仙,打死了不好會有厄運降臨,這只不過是一種說法,黃鼠狼在野外和老家捕捉老鼠是有益的動物,現在受環境影響黃鼠狼的領地在一步步縮小,還有捕殺全國的黃鼠狼數量越來越少,現在很少見到蹤影,黃鼠狼也很狡猾都是夜晚出沒 白天根本不出來,也是很難捕殺的,黃鼠狼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禁止捕殺的。




港區小張


黃鼬俗稱黃鼠狼,是常見的小型食肉動物,棲息在平原耕作地區、沼澤、山地等環境中,行動敏捷迅速,多夜間單獨活動,以鼠、蛙、蟾蜍、泥鰍、小鳥和昆蟲等為主要食物,偶爾也襲擊家禽。黃鼬身體長28~40釐米,身體表面棕黃色或棕色,頭小,耳朵小,身體細長,四肢比較短小,尾巴長約15~20釐米。在黃鼬的肛門附近,有一對“臭腺”,在遇到敵害時能分泌臭液,用以保護自己。黃鼬的毛皮可以製作服裝,尾巴上的毛可以製成毛筆,就是平時所說的“狼毫”。在我國民間有“黃鼠狼偷雞”的說法,實際上鼠類才是黃鼬最主要的食物。凡是黃鼬活動頻繁的地區,鼠害就比較少;而沒有黃鼬的地區,往往鼠害成災。黃鼬是對農業、林業、畜牧業有益的動物,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在我國農村,誰家的雞丟了,總是習慣地怪罪黃鼬,說是它偷吃了雞,於是黃鼬就得了個“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的壞名聲。其實,實在是冤枉了它。科學工作者曾經專門對黃鼬的生活習性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解剖了將近5000只黃鼬,對它胃裡的食物進行分析和鑑別。結果發現,黃鼬吃的食物種類很多,主要是蛇、青蛙、鳥、蝗蟲和蜈蚣等,最多的是野生的鼠類。在5000只黃鼬中,只發現了有2只吃了雞。

科學工作者還把黃鼬關在籠子裡,每天放進各種食物,觀察它們喜歡吃什麼。第一天,往籠子裡放進3只活雞和一段帶魚,黃鼬只吃了帶魚;第二天,往籠子裡放進雞、鴿子、蟾蜍和老鼠,黃鼬吃掉了部分蟾蜍,吃光了老鼠;第三天,往籠子裡放進活雞、活鴿子,黃鼬把鴿子咬死了,沒有吃雞……;最後一天,只放進了活雞,黃鼬在沒有別的食物可吃的時候才把雞吃掉了。科學工作者得出結論,黃鼬是對農業、林業、畜牧業有益的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皎潔佳人


關於農村的黃鼠狼經常偷雞吃,為何沒有吃貨去吃黃鼠狼的問題,小編有自己的看法,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雖然黃鼠狼經常偷雞,給農民造成了財產損失,但是不可否認它也是捕鼠能手,而且隨著棲息地和環境的不斷變化,黃鼠狼已經成為保護動物,自然不能隨便吃了。

其次,黃鼠狼的肉特別不好吃,吃起來又硬又膳,就算加上辣椒去玩兒,那股子膳味兒都難去掉。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莊稼院的鑫與靖


這肯定是黃鼠狼肉不好吃,從古至今我們祖先們將能品嚐的食物都已近嘗過來了,能吃的食物也已經流傳了下來,所以就不吃黃鼠狼肉。還有就是民間傳說,黃鼠狼肉不能吃,當然大家也都圖個吉利,所以也就不吃了。


雪域高原我的家


我們老家管黃鼠狼叫臭鼬,小雪後黃鼠狼的皮是質量最好的時候,大家只認皮不認肉,再就是當它遇到危險時它會放出臭氣能把敵人燻走,另外,據說黃鼠狼的肉也是臭的,所以沒人吃它的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