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是最現代化的武器,一匹戰馬就是一輛坦克,誰的戰馬彪悍,誰的坦克先進,誰就能讓對手害怕,從而贏得戰爭的先機。在唐朝,有一個著名將領看到敵方戰馬眾多且彪悍異常,就巧施“美馬計”,讓敵軍上當,栽了大跟頭。緊接著,他又連施伏擊戰、圍困戰、地道戰、麻雀戰,平定江淮“袁晁之亂”。他就是“安史之亂”中湧現出來的一代名將李光弼。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李光弼,是契丹族,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獲賜免死鐵券,繪像凌煙閣。

因“安史之亂”的緣故,江淮地區的賦稅沒有機會收取。唐代宗李豫上任的第一個年頭(762年),就下令武裝追徵江淮百姓八年的賦稅。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完全平定。袁晁是明州府的一個小吏,他先是好言勸阻地方長官,說安史之亂在北方一爆發,南方的江淮地區就成了中央政府的物資供應基地,表面上,政府這八年來沒有收取江淮百姓的稅,但江淮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中央政府應先把這八年來以抗戰名義搜刮去的財物核對一下,進行折算,再徵收稅賦。

當地統治者命令將袁晁擒捕。無奈之下,袁晁在明州翁山(今浙江定海東)聚眾起義。起義軍先後攻下明州、杭州、婺州等十餘州,參加義軍的農民達二十餘萬人。唐廷統治者十分恐慌,急令在安史之亂中表現極為出色的大將李光弼到江淮戰場平叛。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當時,李光弼正在與叛軍史思明部相峙而戰。史思明在黃河南岸安營下寨,防禦政府軍偷渡黃河。李光弼當時在黃河以北,和史思明對峙。因李光粥的兵力少,所以不敢貿然進攻,而史思明的任務是防禦,也沒進攻意願。兩方人馬既然不能在戰場上較量,只好互相震懾對方。就如今天有核武器的國家一樣,把核武器不時拿曬一下,讓你感到害怕,要時刻想著先動手的代價。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是最厲害的現代化的武器。所以,史思明就讓士兵每天都帶著戰馬去河邊洗澡,其目的就是震懾李光弼的唐軍。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戰馬全是清一色公馬,這些公馬都是在北方大草原上生養出來的,體格健碩,威風彪悍,和李光弼軍的那些中原戰馬站到一起,中原的戰馬就成“寵物馬”,小巧不中用。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李光粥的戰士們看到史思明叛軍的那些在河裡洗澡的馬,又看看身邊的寵物馬,都心生懼意,說這仗沒法打,首先在武器上咱們就吃虧了。李光弼說:“打不過叛軍的兵器,可以讓叛軍的兵器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嘛。”

將士們有猜中的,說難道咱們去向敵軍投毒,毒死這些戰馬?可叛軍人多馬眾,肯定有防備,怕一時半會難以得手。李光弼搖搖頭,說:“你們把咱們兵團的全部母馬都搜來,同時把控制區內所有的母馬都買來,記住,是剛下了駒的母馬。”眾將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得想方設法去向當地老百姓買母馬,完成任務。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於是,一大群母馬被驅趕到黃河北岸邊,因為剛從小馬駒身邊被帶走,這些剛當了母親的母馬們思念小馬駒,嗚咽嘶叫,聲聲悲切。也怪,正在洗澡的史思明軍的那群烈馬們聽到河岸對面的母馬聲音,都抬頭凝望,相互交換著眼神。突然間,這些正在冼澡的公馬們躁動起來,先是在原地轉了幾圈,然後像是得到了某種神秘的命令一樣,全部向對岸衝來,掀起的黃河巨浪特別壯觀。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有個別在史思明士兵手裡控制韁繩的公馬又咬又叫,也掙脫開來,飛速洇渡過河,衝向這邊的母馬群。只一會兒工夫,史思明那邊近2000匹公馬跑得一個不剩,全都成了李光粥軍的俘虜。洇渡過河的公馬全都與母馬交頸嗅尾,極盡溫柔,好像是在安慰受了委屈的小娘子似的。

這就是李光弼巧施的“美馬計”,使敵軍戰馬全部喪失殆盡。當史思明絞盡腦汁想他的戰馬何以背叛自己時,李光粥卻用對手的戰馬向史思明部發起了進攻,史思明不戰而潰。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763年春節,李光弼帶著他那支久經沙場、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兵團進入江淮地區。義軍領袖袁晁沒聽過李光弼的威名,他聽李光弼兵馬來到,依仗起義軍勢大人眾,於是主動出擊。李光弼要的就是這個。李光弼先把大部隊擺在正前方迎戰,然後分出兩支機動部隊埋伏在袁晁撤退的路上。袁晁才打了幾分鐘,就發現李光弼軍太強大了,這幫扛著鋤頭拿著鐮刀剛從田裡冼腳上岸的農民軍,根本不是政府軍的對手。袁晁馬上下令起義軍撤退。結果在半路上,遭到了李光弼軍那兩支機動部隊的伏擊,傷亡慘重。這叫伏擊戰。

袁晁撒進了台州城,掛起免戰牌,任憑對方如何挑戰,也不了城門。李光弻把台州城圍個水洩不通,派人斷絕台州城的水源,用火箭向城裡亂射,焚燒對方的糧草。這叫圍困戰。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袁晁在臺州城實在吃不消了,因為糧草將盡,致使軍心動搖。有一天晚上,台州城市中心突然出現天坑。巡夜部隊好不容易把天坑裡冒出來的腦袋用石頭砸了回去,又有報告說,世界末日可能到了,因為城裡到處都是天坑。袁晁不知道,這就是李光弼最擅長的戰術之一,叫地道戰。

台州城看來是呆不下去了。袁晁決定實施突圍計劃,他把部隊分成四部,從四個城門同時突圍。人在絕境下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袁晁的二十萬士兵,從四個城門同時殺出,如洪水猛獸一般。李光弼的圍城部隊眼看頂不住,於是他下令先撤退,再集中起來,他決定放過其他三路,如貓兒捕鼠一樣,緊緊追擊袁晁所率的逃潰部隊。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袁晁大怒,下今停止後退,後隊變前隊,迎戰李光弼。李光弼命令士兵分三路進攻。幾個回合下來,袁晁軍大敗而逃。李光弼軍像塊狗皮膏藥,緊緊貼上袁晁軍後軍屁股,再也扒拉不下來了。袁晁軍潰退到石壘(今浙江省天台縣關嶺),無處可逃了,他把所有士兵,包括其他三路突圍出去又回來的士兵全部投入戰場。

李光弼率軍迎戰,袁晁所率農民軍又一次大敗,困守石壘寨。李光弼故伎重演,把石壘塞圍得裡三層外三層,連只鳥兒也飛不出去。並不停地派出小股部隊,開展破襲戰,有效打擊敵人有生力量。袁晁的部隊糧食吃完了,只好殺戰馬充飢。戰馬殺完,袁晁陸續派出小股部隊去尋找糧食,但被李光弼守株待兔一一殲滅。李光弼每天都有收穫,敵軍一天天在減少。這叫麻雀戰。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袁晁將兵分為四隊,輪流突擊,但都被李光弼殺了回去。袁晁黔驢技窮,親自挑選敢死隊,準備作最後一搏。

在突圍前,袁晁對他那些敢死隊員說:“如果你們衝不出去,就向對方投降。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有機會,回家繼續耕種。我是頭可斷,血可流,決不投降。”

此名將巧施“美馬計”大破史思明叛軍,又巧用連環計平定袁晁之亂

但這“最後的瘋狂”很快像一團點燃的旺火被大水澆滅了。袁晁戰敗後,準備橫刀抹脖子時,被李光弼的士兵救下。士兵們不是真的為了救他性命,而是為了讓袁晁活著,到朝廷多領賞銀。(文/司馬千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