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馬雲10個億,將阿里帶到了世界第三,到底誰忽悠了誰?

互聯網企業,最值錢的資產是人。只是大公司的光芒掩蓋了個人。

2009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馬雲堅定的認為雲計算是未來趨勢所在,他還稱,阿里未來將會是一家雲計算服務商。

他的一席話像一個炸彈投入了湖中,炸起了一片水花,然後風平浪靜。

如同20年前他說阿里未來會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一樣,相信的人寥寥無幾。

為了做雲計算,馬雲曾做了大量的準備,他的堅定如同當年做支付寶一樣,“如果因為支付寶做出來就有人坐牢,那我就去坐牢”。

“忽悠”馬雲10個億,將阿里帶到了世界第三,到底誰忽悠了誰?

阿里的雲計算,就這樣開始了。阿里雲計算主要領導者王堅,也就這樣接受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十年的時間裡,有人說院士王堅“忽悠”了馬雲10個億,說他是“騙子”;但是當阿里雲真正成功那一刻起,又有人說他最後還給了馬雲4500億……

士為知己者死,成就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成就你,這就是馬雲。

雲計算從來都是馬雲的主張,正如二十年前相信數字化、相信互聯網一樣。

普通人眼中衡量成功的標準大多均是財富,王堅、馬雲眼中衡量的標準則是未來。

事實上,在加入阿里之前。王堅就已經是一個普通人眼中的成功者了。

28歲成為杭州大學心理學博士;

30歲成為心理學教授;

31歲成為博導;

32歲成為杭州大學心理系系主任;

……

大概覺得人生不止於此,1999年,王堅辭去了別人眼中的“鐵飯碗”,跑到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了和之前毫不相關的計算機工作。

“忽悠”馬雲10個億,將阿里帶到了世界第三,到底誰忽悠了誰?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王堅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蓋茨最信任的人之一。以至於蓋茨在解決某項問題的時候直接說: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王堅。

大概是人生乏善可陳,2008年,王堅加入了阿里巴巴,任首席架構師一職。

最初,王堅的主要工作,解決大規模算力的瓶頸問題。

當時阿里的IT架構中,淘寶和支付寶使用的絕大部分都是IBM小型機、Oracle商業數據庫以及 EMC 集中式存儲(合稱 IOE),而王堅發現,是無論是 Oracle 還是 Greenplum、Hadoop,都不是大規模數據計算的最優解。於是,在王堅的堅持和馬雲的鼓勵下,阿里開始從零建立雲計算系統。

作為中國唯一自主研發的雲操作系統,這個名為“飛天”的操作系統最終奠定了阿里在雲計算方面的江湖地位。

目前,第一個將雲計算商用的亞馬遜佔據了全球雲計算市場51.8%的份額,位居第一;微軟Azure雲服務屈居第二,佔據了市場13.3%的份額;而阿里雲則位列第三,全球佔比4.6%,全國佔比超過了60%,並且這一數字還在繼續增長。

“忽悠”馬雲10個億,將阿里帶到了世界第三,到底誰忽悠了誰?

回過頭來看,飛天系統的成功已經被市場所證明。但走過的曲折歲月只有王堅和團隊自己知道。

最困難時,王堅的團隊曾有一半人離職。那些離職的員工曾告訴王堅:“我覺得再幹下去,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在阿里2012年的年會時,王堅曾當眾失聲痛哭,他說:“我這幾年挨的罵比我這輩子挨的罵都多,但我不後悔。只是,在我上臺之前看到幾個同事,他們之前在阿里雲,現在卻不在阿里雲了……”

成功者的胸懷都是委屈撐大的。王堅最艱難的時候,馬雲成為了他最堅強的後盾。馬雲稱,他每年給阿里雲10個億,連續投十年,到時候做不出來再說。

就這樣,互相成就下阿里雲走向了臺前,為阿里打開打開了下一個戰場的大門。與其說馬雲成就了王堅,不如說王堅成就了馬雲。王堅之所以名氣沒有那麼大,只是大公司的光芒掩蓋了個人。

王堅曾這樣回憶過:別人都說我忽悠了馬雲,因為雲計算這麼不靠譜的東西他信了;其實是馬雲忽悠了我,他讓我相信這件事情只有在阿里才能幹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