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的铸造,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乾隆四十年(1775)时,私铸情况日盛,各省官员出现盗铸,政府对此无计可施,加上云南铜产量逐年递减,导致铜价飞涨,铸钱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清政府继而又采取了通货紧缩政策,先后停铸了宝直、大理、广西、临安等局,同时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铜材。


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私铸虽有所减少,但官钱不见增加,民间交易缺钱,就出现了使用古钱的现象。


乾隆五十年(1785)后,又相继开了宝直等局,同时放宽了铸钱的标准,导致乾隆后期制钱的质量参差不齐、大不如初的情况。


乾隆通宝版式很多,字体钱文方面因局而异,宝浙局多用楷书,京局的多用宋体,宝陕、宝顺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乾隆通宝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谱对局名。新疆红钱穿左满文,穿右为维吾尔文。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济晋、陕、现、安、云、黔、台、史背伊、库车、叶尔羌、叶尔奇木、阿克苏、乌什、喀什、和田。


乾隆通宝钱分大样、小样,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传世以雕母珍贵。收藏乾隆通宝还要看品相、稀有程度、传世传承等,可以找些钱币图谱对照。


乾隆通宝的铸造,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乾隆帝刚即位时,为笼络人心,首先下令刑部将悬挂在菜市口枭示的汪景祺头骨取下“制竿掩埋”,接着又降旨赦免了被发配的汪景棋及查嗣庭的亲属。为避免再发生以文字罪人的冤狱,乾隆帝暂时听从山东道御史曹一士“请宽妖言禁诬告折”,批准刑部的建议:今后凡告发旁人诗文书札等悖逆讥刺的,如审无实迹,律照诬告反坐;如果承审的法官率行比附成狱的,以“故入人罪”论。虽然此时文人早被康熙、雍正两朝抽去脊梁,但仍然高兴万分,纷纷上表称颂乾隆“上下无隐情”、“为政以宽缓”,并大施感情代理权编造民谣:“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以对比雍正时的歌语“雍正钱,穷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