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寶的鑄造,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


乾隆四十年(1775)時,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盜鑄,政府對此無計可施,加上雲南銅產量逐年遞減,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清政府繼而又採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後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材。


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了使用古錢的現象。


乾隆五十年(1785)後,又相繼開了寶直等局,同時放寬了鑄錢的標準,導致乾隆後期制錢的質量參差不齊、大不如初的情況。


乾隆通寶版式很多,字體錢文方面因局而異,寶浙局多用楷書,京局的多用宋體,寶陝、寶順兩局用隸書,但大多數地方錢局用宋體。乾隆通寶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譜對局名。新疆紅錢穿左滿文,穿右為維吾爾文。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濟晉、陝、現、安、雲、黔、臺、史背伊、庫車、葉爾羌、葉爾奇木、阿克蘇、烏什、喀什、和田。


乾隆通寶錢分大樣、小樣,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傳世以雕母珍貴。收藏乾隆通寶還要看品相、稀有程度、傳世傳承等,可以找些錢幣圖譜對照。


乾隆通寶的鑄造,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

乾隆帝剛即位時,為籠絡人心,首先下令刑部將懸掛在菜市口梟示的汪景祺頭骨取下“制竿掩埋”,接著又降旨赦免了被髮配的汪景棋及查嗣庭的親屬。為避免再發生以文字罪人的冤獄,乾隆帝暫時聽從山東道御史曹一士“請寬妖言禁誣告折”,批准刑部的建議:今後凡告發旁人詩文書札等悖逆譏刺的,如審無實跡,律照誣告反坐;如果承審的法官率行比附成獄的,以“故入人罪”論。雖然此時文人早被康熙、雍正兩朝抽去脊樑,但仍然高興萬分,紛紛上表稱頌乾隆“上下無隱情”、“為政以寬緩”,並大施感情代理權編造民謠:“乾隆寶,增壽考;乾隆錢,萬萬年。”以對比雍正時的歌語“雍正錢,窮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