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種族有差異,但為什麼沒有形成生殖隔離?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聊為什麼人類沒有生殖隔離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什麼是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

話說很久很久之前,在非洲大地上生活著人屬和猿類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當時非洲大地上生長著很多樹林,所以森林古猿可以愉快地在樹上盪鞦韆。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地質運動的緣故,在非洲大地上形成了一條大裂谷,這就是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剛好把非洲一分為二,生活在大裂谷兩邊的森林古猿由於地理的阻隔,不能再像一樣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除此之外呢,東非大裂谷還對非洲東西兩邊的氣候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東非大裂谷的西邊,還保留著森林,也就是說森林古猿還可以生活在樹上。

但在東非大裂谷的東邊,由於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也就是說這裡的樹木變得稀少,因此生活在這裡的南方古猿不得不從樹上下來,以適應草原生活。

因為環境的不同,使得東非大裂谷東西兩邊的南方古猿,朝著不同的演化道路發展,其中生活在東西大裂谷東側的南方古猿成為了人類的祖先,而生活在另一邊的南方古猿成為了猿類祖先。

而人類和猿之所以能產生生殖隔離的原因,就是因為彼此在演化過程中,由於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原因,使得各自的種群產生了可以遺傳的變異基因。當兩個種群中所攜帶的變異基因,逐漸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形成生殖隔離,此時這兩個種群就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物種,比如人類和猿雖然都是南方古猿的後代,但人和猿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

其實形成生殖隔離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大概幾十萬年到上百萬年的分開演化才有可能形成生殖隔離。

為什麼人類沒有存在生殖隔離

  • 基因差異不夠大

我們常說的黃種人,白種人以及黑種人,雖然聽起來是不是同一個種族的人,但卻都可以進行基因交流,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和人種有關。

生物學家為了研究生物,對生物的各個種類群,按照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分為了:域、界、門、綱、目、科、屬、種。

而我們人類按照這個劃分為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目前全世界的人,無論是什麼民族,無論是什麼膚色,以及無論生活在什麼地方,都是智人種。也就是說,

全世界所有人的基因雖然有些不同,但基因差異還沒有大到要分為亞種的程度,因此不存在生殖隔離。

  • 人類一直存在基因交流

智人一共兩次走出非洲,第一次是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後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生存下來,後來在演化過程中逐漸滅絕。

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是晚期智人,也就是我們共同的祖先,他們走出非洲後,沿著不同的路線分別進入地球的各個大陸板塊內。

根據科學家尋找出的證據,晚期智人在8.5-9萬年前才逐漸走出非洲,隨後到達世界各地。

雖然之後這些晚期智人的生存環境不同,但由於分家的時間較晚,基因差別不大,不足以產生新的亞種;

再加上人類逐漸會使用工具,地理阻隔並不能阻止人類進行基因交流,所以各個不同地區的人沒有產生生殖隔離。

  • 時間不夠長

人類之所以沒有產生生殖隔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時間不夠長。通過基因測序發現,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在50萬年前開始分化,逐漸演化成兩個人種。

雖然演化成了兩個不同的人種,但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還存在著部分基因交流,比如我們現在基因內就有1%-4%左右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但通過追蹤我們身上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的片段我們發現,在Y染色體上尼人的基因較多,但在X染色體上基因較少。

當時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尼人較強壯,所以會擄掠智人女性。但很快這個說法被否認了,因為智人也會掠奪尼人女性,按道理來說,無論X染色體還是Y染色體,攜帶尼人基因的數量應該一樣多。

後來有科學家提出,尼人與智人存在著部分生殖隔離,也就是說後代是男性的能夠存活下來,但後代是女性則無法生存。

也就是說,雖然尼人和智人在50萬年就已經分家了,但由於分家的時間還不夠長,所以還不足以讓這兩個物種產生完全生殖隔離。

而我們今天所有的人種都是智人,分家這事都是不存在。因此還不足以產生生殖隔離。


鍾銘聊科學


因為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現生人類都是同一個物種,彼此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或者說,各類人之間基因交流頻繁,在時間和地理上都不允許生殖隔離的出現。

如果兩個生物類群之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或者發生基因交流後不能產生可育後代,那這兩個生物類群就存在著生殖隔離。基因交流可以簡單理解為動物的交配懷孕、植物的受精結實等。同時,如果兩個生物類群之間存在生殖隔離,那這兩個生物類群就是兩個獨立的物種。所以,現在科學家們也把生殖隔離當作是區分物種的依據。我們現生人類都屬於智人這個物種,我們之間都可以發生基因交流併產生可育後代。

回到問題來,我們各種族人類確實在很久之前就在世界各地分居,但我們彼此之間一直存在著基因交流。有的科學家覺得:地理隔離是生殖隔離的先決條件之一。也就是說,如果同一個物種的兩個類群發生了地理隔離後,彼此都獨立演化著,在漫長歲月之後,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生殖隔離,也就有可能演化為兩個不同的物種。而這個“漫長歲月”的尺度可不是幾千年這麼短,可能是幾十萬年或者幾千萬年。

雖然各種族人分居世界各地,但彼此間並沒有出現地理隔離,彼此之間都在頻繁的進行著基因交流。如果在幾十萬年前,咱們的老祖先中的一支人去到了其他地方,他們到現在也沒有跟我們有過任何交集,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那他們現在就可能和我們存在生殖隔離了。現在也有傳說稱“地下生活著一個人類種族,它們在很久很久之前就遷入地下生存了”。。。


翦翳翎


各種族人類分開這麼久,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按二十世紀常見分類法(由美國人類學家卡爾頓·S·昆提出),全世界人種有如下幾種:

  1. 剛果人種,即黑色人種
  2.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
  3.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
  4. 澳大利亞人種,即棕色人種
  5. 開普敦人種(居於非洲南部,因在特徵上和傳統的“黑色人種”有別,而分列出來)

但習慣分法有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三種,也有加一個棕色人種的四種,或者如上述分法,但這僅僅是顏色區別,如果按嚴格意義上來區分,那麼現代所有人類都是幾十萬年前智人的後代,儘管現代人大都含有1.5%(歐洲人)2.5%(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在之人群體內部,並沒有形成生殖隔離(不孕不育不在生殖隔離範圍)。

怎麼樣才算是生殖隔離?

在生物學上生殖隔離指的是物種不同類群之間無法交配,或者無法受精或者受精後無法發育,或者容易夭折的隔離機制,一般都用生殖隔離用來定義物種的差異,兩個生殖隔離之間用亞種用以區分,一旦生殖隔離形成,那麼可以定義為一個新的物種!

生殖隔離是外在表現,真正的因素是染色體差異,比如我們常見的黃牛和水牛,儘管同屬牛,但它們之間是生殖隔離的,黃牛染色體24對染色體,水牛則有30對染色體,兩者結合54/2=27對,無法形成減數分裂產生配子,因此黃牛和水牛的受精卵無法分裂。比如相關研究表明,體外受精的黃牛和水牛胚胎髮育在分裂到8個細胞時即告失敗。

當然並不是說能湊成減數分裂的染色體就能成功受精分裂成長,因為生殖隔離有很多種,按其機制發生的先後可以分為:

  1. 交配前隔離
  2. 交配後隔離
  3. 合子前隔離
  4. 合子後隔離

交配前隔離即可不能發生交配行為,比如活動地域原因或者時間隔離或者行為和器官隔離等等,比如鴨子和兔子很明顯是不能發生交配行為的。

交配後合子前隔離:交配後無法形成受精卵

合子後隔離即受精卵無法形成減數分裂或者發展到幾個階段就停止發育,或者容易夭折。

另外還有內在隔離:兩個個體在雜交後會通過上位作用互相干擾造成個體無法發育,外在隔離則是能正常發育但不適應外部環境,容易被天敵消滅。

  • 怎麼樣才會導致生殖隔離
  • 由於地域隔離,兩個物種在演化過程中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等多種原因,在各自的種群內發生了可以被遺傳的基因變異,但更兩個種群的基因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比如上文中染色體差異到無法形成減數分裂時就形成了生殖隔離!

    大部分起生殖隔離都是地域隔離引起的,但地域隔離並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比如像現代世界各地之間的人類之間通婚程度!當然另一個因素是時間,一個高等物種之間要形成生殖隔離,據相關研究至少需要4000-5000年的獨立發展,但根據人類演化的程度來看,這個時間可能高達十萬年以上,但由於現代交通的聯繫便利性,地球已經史前的遠在天涯成了近在咫尺,因此未來人類想要生殖隔離,估計已經不太可能了!

    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人和猿類之間的生殖隔離,其實它們的祖先和南方古猿時期就已經獨立發展,形成了兩個獨立物種,再經過將近600萬年的發展,人類和猿類之間的染色體不僅數量不一樣,而且染色體之間差異極大,但兩者之間僅能形成合子前隔離或者合子後隔離,畢竟誰都沒法限制某個狂人的行為是吧!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生殖隔離

    根據對現代人基因的測定,現代人大約有1.5%-2.5%的尼人基因,另有0.2%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但比較奇特的是尼人和丹人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都沒有保留下來,再根據尼人和智人的DNA測序發現,兩者在50萬年前的演化就已經開始分化,兩者之間已經存在部分生殖隔離,尼人的Y染色體攜帶的若干“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會遭到智人女性免疫系統的攻擊。

    因此智人女性和尼人通婚後無法生下男孩,只能是女孩,而且容易不孕不育!從這個角度來看,合子後隔離已經逐漸開始產生,但還不能完全生殖隔離。否則在尼人消失以前,可能會在智人身上留下更多的尼人基因,但比較可惜的是,為什麼尼人的大眼睛基因沒有繼承過來呢?要不然大家都有一雙閃閃發亮的超級大眼,不是很好看麼!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我認為最主要原因是人類在分開之前已經具備了成為地球統治者的基因,這種基因讓我們擁有智慧。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簡單的瞭解一下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記住三點就行:

1、無法進行交配,“型號不匹配”自己腦洞一下,無法說太詳細。

2、即使能交配了,也無法產生後代。

3、即使產生後代了,後代也不具備生育能力。

生殖隔離如何形成?

大多數情況下,先是地理隔離,再通過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產生可遺傳變異,變異比重達到一定量,那麼就會產生生殖隔離,新物種就誕生了。是不是不太理解?下面拆開來說。

地理隔離

地理隔離顧名思義,就是在地理位置上把同一種生物分隔開,比如大熊貓,把一群大熊貓弄外國去,這群大熊貓就再也無法與國內大熊貓交配,阻礙了同一物種間的基因的交流。

人類起源的地理隔離:非洲東部原本是連在一起的森林,3000萬年前,由於板塊運動產生了巨大的裂縫,形成了東非大裂谷。導致裂谷東邊的猿猴和西邊的猿猴無法相見,無法進行基因交流。

可遺傳的變異

分隔開的物種下一步就要產生可以遺傳的變異,可以通過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

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的鹼基對沒有被正常複製,導致了基因結構的改變。什麼意思?我們可以把DNA比作一串代碼,這串代碼在程序啟動的時候需要複製這串代碼,由於某些原因,導致了代碼中少輸入個A;多輸入個B;或者把A寫成了B。

染色體變異:如果把基因突變比作字符的改變,那麼染色體變異就是字符串的改變。比如增加了或缺失了一句或者幾句,或者字符串位置、排序發生了變化,導致染色體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性狀的變化。

變異是新物種形成的原材料,對於趨於穩定的物種來說大部分突變的是有害的。但是有害的突變,對於生物的生存環境的可能是有利的。比如說有些會飛的昆蟲因為突變導致沒有翅膀,或者翅膀殘缺。正常情況下這類昆蟲是很難活下去的,但是在經常颳大風的海島上,這類昆蟲因為不會飛,所以不容易被風吹到海島外的海里淹死。

還有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這些變異要可以遺傳,可以基因交流、傳播,使整個種群都產生這個變異。從個體變異,達到種群的變異。

變異積累

剩下的事情就要交給時間和環境了。東非大裂谷,由於裂谷東邊樹林減少。原本在樹上棲息的猿猴,不得不下地。而地面不是他們的主戰場,面臨著地面上大型野獸的危險,食物的來源也是很大問題。經過長期的可遺傳變異累加,他們演化成智人,也就是我們現代人。

基因庫與基因頻率

如果我們把森林古猿所包含的全部基因,放到一個文件夾裡,那麼這個文件夾就是森林古猿的基因庫。森林古猿的性狀表現的基因,佔這個基因庫的比重,就叫做基因出現的頻率,簡稱基因頻率。比如直立行走的猿猴,剛開始的基因頻率非常小,因為個體剛剛發生變異。而直立行走可以節省能量,四肢行走的猿猴一天需要吃兩個“饅頭”,而直立行走,一天吃一個就夠了。在地面上猿猴不容易獲取食物,那麼四肢行走比直立行走死得快。隨著基因的遺傳、交流,那麼直立行走的基因頻率就提高了。

基因頻率的改變帶來的是物種的進化,但是這樣的進化還是不會產生生殖隔離。當足夠多的變異基因慢慢進入基因庫,並且頻率提升。替換掉大量原有基因,此時生殖隔離才會逐漸形成。

那各族人類分開那麼久,為什麼沒有形成生殖隔離呢?

人類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叫做智人。智人走出非洲,分居世界各地,形成了長時間的地理隔離。按理說根據居住的環境不同,比如有的沒有走出非洲,有的在寒冷的西伯利亞,有的在熱帶地區,各地的基因庫會發生較大的改變,但是人類為什麼沒有形成生殖隔離。

智人擁有智慧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沒有產生生殖隔離的原因有兩點,一點是時間不夠長。另外一點是我們有足夠的智慧來抵抗普通環境改變對我們的影響。比如無論我們居住在哪,我們都不需要用毛髮來調節體溫,我們可以利用火、增減衣服,智人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已經有了穿衣服的行為。

再比如說我們可以依靠武器來放大我們的能量,幾個人也許打不過一隻獅子,但是幾個拿著石矛、弓箭的人,遠距離攻擊也許就可以了。想想當時的人類連猛獁象都可以獵殺,還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說說現代,多種可以致使人類滅絕的病毒,在疫苗面前,已經對我們構不成任何威脅。如果說哪個人因為變異自身帶著某些疾病的抗體,但是在現在這個年代,這樣的變異並沒有什麼優勢,因為沒有抗體我們也可以治癒。

各個種族的人類,因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由於食物來源、光照強度的不同等其他因素會有些許的不同。但是這些變異還不足以形成生殖隔離,就像只擁有直立行走變異的猿猴並不一定會與樹棲的猿猴產生生殖隔離。


科學美少男


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明白什麼是生殖隔離,也就是親緣關係相近的不同種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或者交配不能生育,或者可生育不能再生育的後代。比如馬與驢,都是驢屬,二者親緣關係相近,但不是同一物種,馬驢兩個不同的物種交配,一般是不能生育後代的,在人工狀態下,最多也只有3%的可能,生育出騾子,騾子叫雜種,但是騾子是不具有再生育能力的。馬與驢之間就存在生殖隔離,此外還有獅虎獸這樣的雜種。在自然環境下是不存在雜種的。

現在來說說不同種族人類,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現在全世界共有76億人,大致分為四類,即四個亞種,有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和棕種人,這四個亞種的人都屬於人屬智人種,也就是說,這四類人祖先都是來自於16萬~5萬年前的智人,我們的祖先智人大約在30萬年前出現在非洲,大約在16萬~5萬年前,從紅海的曼德海峽走出非洲,先後遷徙到印度、歐洲、中亞西亞,繼而到達澳洲、印度尼西亞,以及北美州、南美洲等世界各地,戰勝或消滅了早先生活在當地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大約在3萬年前,因環境惡劣而滅絕),智人就成了世界的主宰,現代人都是智人的後代子孫。由於各地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差異,分別進化出不同膚色的人種(嚴格說來,是亞種,而不是種),但無論白人、黑人、黃色人,還是棕色人,都是由走出非洲的智人演變來的,至今也不過短短的數萬年,四種人之間只在膚色鼻端的形狀、狐臭、身高、眼睛顏色、頭髮的色彩等等多方面發生基因變異或突變,但這四類人仍然屬於同一個物種,因為他們仍有一模一樣的染色體,即都具有46條(23對)染色體,不同膚色的人種之間,就沒有因地理隔離、環境和氣候等因素產生生殖隔離,仍然是同一個物種——智人種,所以不同膚色人種之間通婚,不僅可以繁衍後代,而且他們的後代,仍然可以再生育。

所以說,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和棕種人都是智人的後代,都是同一個種的人。



賽翁


這個問題其實說簡單點就是:我們所說的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在生物上定義仍屬於同一種族!

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指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後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但跨物種之間生殖隔離有很多出現之後又消失的情況。

所以我們現實情況中能夠看到許多生殖隔離的現象,比如騾子、獅虎獸。嚴格意義上它們的父母屬於兩個不同的種族!那麼產生生殖隔離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地理隔離、生態隔離、季節隔離、生理隔離、形態隔離和行為隔離等。但總可以歸結為分割時間要長、並且之間沒有“交流”(這裡的交流是廣義上的交流)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提出一個新的概念:亞種。所謂亞種同屬一個種族,但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形態構造或生理機能上發生某些變化!這一種群就叫亞種!一旦亞種之間形成了生殖隔離,那麼就標誌著新種族的誕生!


所以不同膚色的人嚴格意義上就需要亞種!(有網友有很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不同顏色的狗狗,他們之間怎麼會存在種族隔離?...........餓)

人類為什麼沒有產生種族隔離

嚴格來說,地球上所有人類都有一個名稱“人”這就代表著沒有產生生殖隔離,屬於同一種族!至於為什麼沒有形成種族隔離,原因就在於前面我們分析的產生隔離的主要原因:


現在進化論對於人類是非洲起源還是各地區起源的說法不一,但比較統一的認為所有人類都為智人的後代,而智人的出現通常認為是在大約20萬年前。這個時間是足以形成生殖隔離了,但不同膚種之間並不是徹底停止了基因交流。所以並沒有表現出生殖隔離。

總之,生殖隔離的影響因素很複雜。有的生物可能1000年就形成了生殖隔離,但有的生物卻從沒有生殖隔離!而且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類之間的生殖隔離就更不可能實現了。


你認為人類沒有產生生殖隔離還有其他原因嗎?留下你的看法!


科學認識論


額,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個人的想法是,人類之所以沒有形成生殖隔離,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隔離的時間不夠長,以及不同地區的人類之間一直存在著交流。

這兩個原因導致了世界各地的人類沒有積累足夠大的差異性,結果就造成了生殖隔離現象並沒有在人類的身上發生。


其實我們現代的人對於人種的劃分有些不太嚴謹,因為不管是黃種人也好,還是黑種人或者白種人,這裡的種和生物學上的種是不同的,我們常說的種族一般指的是民族或者社會學上的差異。

而生物學上的種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意思,例如人類在早期進行分化的時候,地球上分別出現了尼安德特人,克羅馬儂人,直立人,能人,匠人,智人等其他人類,這些人類之間才屬於生物學上不同的人種劃分。

不過除了智人之外,上面的這些人種全都已經滅絕了,我們現代所有黑皮膚,黃皮膚以及白皮膚的人都是智人的直系後代,所以除去膚色上的差異,人類從種族上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既然人類同屬一個人種,就很難在開放的環境下形成生殖隔離,而且即使人類分化出了不同的亞種,也不代表生殖隔離一定會發生。

例如尼安德特人和我們智人同屬人科下面的不同亞種,但我們的祖先仍然能和尼安德特人進行交配和繁殖,所以既然不同種族的人類都無法形成生殖隔離,同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後代就更不用說了........


種植恆星


什麼是生殖隔離?

這是兩個物種之間存在的“天然屏障”,在自然的條件下兩個物種無法交配這是第一種情況即使在某些因素下交配成功也無法產生後代這是第二種情況;如果兩個物種交配後產生了後代但後代會夭折活不到成年這是第三種情況;兩個物種交配產生了後代,這個後代可以活蹦亂跳的活到老,並且壽命可能還比親本長,這就是雜交想要取得的優良性狀,但這個後代是不可育的,這是第四種情況。


而現代人類都是智人的後代,都屬於同一個物種之下,甚至算不上亞種,因此不存在生殖隔離很正常。像馬和驢之間的雜交可以產生騾子不可育的後代,而獅子和老虎之間的雜交可以產生不可以的獅虎獸或者虎獅獸。但它們之間仍算做是不同物種,只是因為親緣關係較近,都屬於同一個屬下的動物,因此可以進行交配但是後代不可育。

人類遍佈在世界各地看起裡存在著地理上的隔離,但實際上到了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的模式,所有的人都有著基因上的交流,難以演化成不同的物種

假設現代人類各處在自己的小圈子內,幾十萬年都不交流,那麼在不同的環境下積累的基因變異,就可能導致不同物種的出現。

因為這是有先例的,大約200多萬年前遠古人類走出非洲大陸,足跡也遍佈全球,去到歐洲和西亞的遠古人類變得高大魁梧,因為歐亞大陸那個時候正處在冰河時期溫度較低,在這樣的環境下必然只有體格強壯的個體才能更好的生存,這也就發展出了尼安德特人。

還有一個典型的人種-(Flores),它們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同樣在印度尼西亞的弗洛裡斯島上,這裡的遠古人類經歷了一個侏儒化的過程。當時遠古人類從非洲大陸走出,這片小島海水水位較低可能和大陸相連,但是隨著海水上漲,人類被困在小島之上,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自然是需求量較小的個體更易存活下來。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過程,這裡的人類變得越來越小,身高不超過1米,體重最重25公斤。



要想出現生殖隔離,首先地理上就要徹底的隔離開來,在不同的環境下發展進化個幾十萬、上百萬年,才可能出現生殖隔離也就是不同物種的出現

尤其是現代社會人類抵抗自然環境的能力提升了很多,我們學會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用智慧對抗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然選擇變得更加難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遠古人類尚未走出困境,在草原上過著東躲西藏瑟瑟發抖的日子,那個時候大家需要團結去了去捕獵,體格強壯的人更易於在這個團隊中或者說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而那些天生體格瘦小的可能就要被自然所淘汰,他們的基因得不到遺傳的機會。但是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都可以過得很好,因為有社會福利的存在,不讓任何一個個體掉隊。



因此說現在人類幾乎沒有機會進化出不同的物種,首先是交流密切、二是環境上的差異對於現代人類來說並不大,氣候寒冷多加點衣服就好不會重新進化出一身毛髮的。

新物種的出現會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曾被認為是人屬下的不同人種,但是通過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草圖繪製發現,現代人類除了非洲人,都有著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意味著在某個階段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可能處在一種“灰色地帶”就是新物種即將出現的時候,但是某些個體的交配依然可能會產生後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差別是很大的,但依然可以生下後代。可想而知現代人類出現不同物種條件得有多苛刻。




科學黑洞


看似膚色明顯的種族,其實是個社會分類,和生物基因關係不能說沒有,但是確實不大。所以說起種族差異的時候,如果仔細深挖發現其實也就算個別基因表達的差異,並不涉及任何生殖隔離。無論什麼種族,我們都是人類。既然我們都是人類,為什麼會有生殖隔離呢?

膚色的差異和單眼皮雙眼皮,狐臭,髮質等等,都只是一個基因表達方式。有沒有狐臭捲毛雙眼皮而且皮膚很白的中國人?肯定有,少而已。非洲大地上膚色深淺區別之大比中國人最黑到最白不遜,個頭差異更是。

事實就是,如果你是個皮膚黝黑,嘴唇略厚的小夥子,純純的中國人,長大過程中肯定別人懷疑你是混血。也有長著丹鳳眼的黑孩子,會被人笑話亞洲眼,但是你也不會以為自己是亞裔。膚色不怎麼白的白人多了去了,難道叫他們黃種人嗎?人種不是個科學的分類,任何人種間沒有生殖隔離,混出來的寶寶也不存在不能生育,我們就該清楚的知道人種不靠譜!

被很多人視為巨大鴻溝的種族差異,到頭來其實本身就是你是雙眼皮而我是單眼皮而已,差距微乎其微,而共性卻多的數也數不完。

請放下種族的成見,用平常心來面對種族!


張迪DON


其實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迄今為止所有的人類都是由亞當夏娃衍生出來的,你可能覺得很好笑

牛頓做過一個模型,關於宇宙中各個星系各個星球的運轉,一拉把手,一個微型“宇宙”就誕生了,一天他的朋友來做客就說這個東西真精巧,一定有個偉大的造物主!然後牛頓就跟他說“這麼個小東西你都不相信是自然形成的,那麼整個宇宙呢?”朋友默不作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