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煩惱越多,說明你的格局越小,越難成大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格局?

你的煩惱越多,說明你的格局越小,越難成大事


宋蔡絛在《鐵圍山叢談》這樣定義格局: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

通俗點說格局就是一個人的眼界、胸襟、思維方式等心理要素在內的佈局,並且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佈局。一個人要想成功先要有優秀的品質,而格局就是所有優秀品質的合集。所以說,一個人成功第一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格局!

你的煩惱越多,說明你的格局越小,越難成大事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有格局的人呢?

態度

我把態度擺在第一位,因為人往往是先有態度後有能力的。

第一要有積極的心態,認真從小事做起,並且要努力把小事做好。這世上沒有一步登天不勞而獲的事,態度擺不正,一切都是面談。

第二堅持學習。學習才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業。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往往就是,學習一天、一年和一生的區別。

氣度

有句話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和。有格局的人必定是心胸寬廣,不斤斤計較之人。

有大氣者方能成大器,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恆公、唐太宗李世民,能忍胯下之辱的韓信都是這樣具有“大氣”風範的人。

深度:包括智慧、思維方式、眼界、認知程度

智慧的選擇勝過千萬次的打拼。有個寓言故事說有這麼一條魚,它總妄想著能夠翱翔天空,所以一直苦練飛翔姿勢,最終卻落到了漁夫的網子裡。豈不是很可笑?

思維方式是指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思路,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15世紀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對於他發現新大陸這一成就,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甚至言語間流漏出諷刺。哥倫布對此並沒有爭辯,只是拿出一個雞蛋問大家:誰能把這個雞蛋豎起來? 大家一哄而上各種嘗試,結果都失敗了。哥倫布則拿起雞蛋輕輕敲破一頭,雞蛋就豎立起來了。那些人很不服氣的說:“你把雞蛋弄破了,當然能夠豎立起來呀!”

"現在你們看到我把雞蛋敲破了,才知道沒什麼了不起的,”哥倫布意味深長地說,“可是在這之前,你們怎麼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呢?”

縱觀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諸如巴菲特、馬雲、馬化騰、王永慶、李嘉誠、奧巴馬等等,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而正是這種思維方式的獨特,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成功。

眼界就是指一個人見識的廣度。詩人王維在《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這樣定義眼界:“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意思是說,眼界廣的人他的成就就大,眼界小的,他的作為也就小。所以,眼界也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之一。

眼界影響境界,一個有高眼界的人,至少不會成為市井小人,不會無端的為一些瑣事而煩躁而不安。

認知程度。一個人對自身以及外物的觀察能力和洞察能力,這兩種能力組成了認知能力,認知能力的大小決定了認知程度的高低,認知程度等於格局。

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對自己和他人都應該有清醒的認知,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這個意思。此處不多贅述,推薦編譯者張輝先生書籍《成功人士的七個認知:破譯拿破崙·希爾的成功密碼》。

你的煩惱越多,說明你的格局越小,越難成大事

先有格局,然後放大格局

​ 當然大格局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在小的方面已經有形成自己的格局,不然那就不是大格局,而是好高騖遠了。

你的煩惱越多,說明你的格局越小,越難成大事

擁有小格局者:贏得起卻輸不起,往往會因為環境的不利而怨天尤人,因為一點小的挫折就一籌莫展,常常是看問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做事情固執己見不聽諫言,最終成為碌碌無為的人。

​ 擁有大格局者:心胸開闊,穩得住成功時的得意,也經得起挫折和低谷,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妄自菲薄,也不會為眼前的一點成功而沾沾自喜。

“坐擁雲起處,心擁大江流”,一個人站得越高看得就越遠,格局越大走的就越遠,生活往往也會更加簡單。

你的煩惱越多,說明你的格局越小,越難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