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微信爆文的常用套路都有那些?

為什麼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可以十萬加,除去本身粉絲基數的問題外,關鍵在哪裡?

十萬加這個話題已經被洗刷了無數,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論,但我還是想說說我對十萬加文章的看法。對於每一個做內容運營的工作者來說,十萬加都是極力追求的目標。雖然閱讀量受各種主觀與客觀的因素影響,但畢竟閱讀量上的10000+始終很好看。而怎麼才能做到10000+, 10 萬加的關鍵是什麼?

看過 100 篇十萬加的文章,我總結出了幾個關於十萬加的經典套路,希望對你有用。

大多數情況下,十萬加的文章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行業深度好文

舉幾個例子,比如李叫獸公眾號的文章,還有梁寧寫的文章、六神磊磊。先不說這些人是某領域的大咖,但也只有對於某個領域有很深認知的人,才可以寫如此精闢的文章。當然如果一個人他可以寫出如此精闢的行業內容,那他一般也不會是普通的內容運營者,更多的情況下,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網紅,KOL。這種情況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無法複製的,這種文章除了對行業知識的積累,還是積累 ,沒什麼套路可說。

二、社會熱點觀點文

前段時間關於日本侵佔中華的歷史再次被翻出,關於慰安婦的主題再次湧入大家的視角。有一篇關於二十二的文章《她們在等公道,日本政府卻在等她們死去》,還有另外一篇《毒打、強姦、性虐...他把一個女人的真實故事畫成漫畫,看到第幾張你哭了?》

還有很多其他的熱點文章,一些比較極端事件,不好聽的叫吃人血饅頭。每當社會上有點風吹草動時,就此事件,寫點內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閱讀量,寫這種文章的關鍵點就在於你的觀點是什麼,你就事件引出的觀點越精闢,越深刻,越易得到傳播。人血饅頭看你怎麼吃,如果是從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闡述,這沒什麼的。還有很多明星八卦的娛樂事件,反正只要用心觀察,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熱點。

再比如:

《創業當學何以琛:雖然忙成狗,女友也沒走》

《北京有 2000 萬人在假裝生活》

《秦皇島殺人案再引轟動,“慫到無路可退的中年人”》

這些都是從社會熱點中提取的某些觀點,有些人雖然也蹭了熱點,但是觀點一般,很多內容也是從別的地方摘過來的,那自然不會有很高的閱讀量。所以就熱點事件來說,關鍵是找到與眾不同的切入點。

三、代表某種情緒

第三種類型也是我想著重說的,也是很多普通內容從事者都可以做到的,不用蹭熱點,也不用有某一領域的知識積累。我把這種文章也叫“情緒文”。這種文章的套路很好理解,就是充當一個發洩者的角色,把某個群體那些共有的集體情緒說出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情感文,而且是那些關於戀愛不順的情感文。如情感號:晚安少年、小北、夜聽,都有大量的粉絲。

文章的類型大多是這樣的:

《沒有收到不的短信,只有不想回的人》

《為什麼你付出了這麼多,他還是不懂》

《好好珍惜那個對你好的人》

《如果他喜歡你,一定會來找你的》

《對不起,我不再愛你了》

《他終於回我信息了》

失戀是生活的常態,我愛的人不愛我,付出了那麼多,最後卻得不到。基本上每個人身上都有發生過,但很多人都是喝喝酒,一醉而過,並把情緒掩藏在心裡深處,沒有去思考過失戀時心理情緒的變化。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人把失戀這段時間的心理情緒寫出來,自然就可以吸引到其他人的注意力了,並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

除了失戀,還有他主題的,比如最近較火的中年人的無奈、心酸、無助。如前段時間的佛系 90 後。再過段時間可能會說 00 後怎麼怎麼了。還有一到畢業就悼念的那些年青春。

這樣的文章可以說是最容易寫的,你不需要什麼公開的客觀事實論據來支撐你的觀點。你可以說你的朋友小B怎麼了,小C怎麼了,小D又怎麼了。這種情感文本來就是用來發洩某一種情緒的,沒有誰去追究裡面所舉案例的真實性,只要把情感煽到痛點就行。

寫情感文也有幾個關鍵的點

1、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沒有親身經歷就要有足夠的資料調查。

2、儘量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文字通俗易懂,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3、此情緒所代表的群體足夠大,如中年人, 90 後,失戀。

4、內容素材越樸素越好,儘量舉身邊的朋友小B小C,這些代表普通人的例子。

四、表現某種衝突

這種文章在標題上的表現是最直觀的,典型的代表就是咪蒙了,她的文章雖然也是表達某種情緒,但是更多會體現一種衝突。

《我的助理月薪 5 萬》

《你都 30 歲了怎麼還不結婚,你都 30 歲了怎麼還問這麼傻逼的問題》

《那個不喜歡錢的女生,賺了 15 個億》

還有很多類似的,典型如銷售軟文還有各種新聞

《放棄年薪百萬,回家賣茶》

《他高中還未畢業,卻成了最受敬重的企業家》

《 90 後的他,已經有了人生的三套房》

《“小男人”零彩禮娶美婦女,年入 500 萬》(前段時間的騰訊新聞)

寫這樣的文章,在標題的時候,就要以講故事的形式,把衝突體現出來。當然這種文章不免有很多標題黨。標題黨可以騙點擊,但是騙不了二次傳播,人們點進來後發現被騙了,好點的就退出不看了,壞點的就取關了。所以對於衝突文,最好是有一個真實故事在支撐著。

還有另一種表現衝突的文章形式,這種相對比較幽默逗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玩弄了讀者,但又談不上欺騙,還能讓人會心一笑。

比如

《男人深夜偷拍女生宿舍,看到驚人的一幕》,文章打開後,是一張漆黑的圖片。

《發什麼能成為朋友圈的一股清流》,文章打開後,是一張動態的流水圖,只要把這張圖片發朋友圈就是一股清流了。

《支付寶賬單揭露了中國人的什麼秘密》,文章打開後,一個大寫加粗的“窮”字。

這樣的文章打開後,讀者會感覺自己被欺騙了,但同時感覺挺好玩的。當然如果玩多了,就會顯得自己的文章沒有內涵,深度,這樣也不大好。

最後補充下標題:

標題只能決定一次點擊,不能決定二次傳播,如果你的傳播渠道足夠大,單靠標題也可以獲得很大的閱讀量,這個我們另當別論。

真正的好文章,是本身具有二次傳播的因子在裡面的。關於標題最好本身同樣具有傳播因子,具體的操作方法,跟文章是一樣的邏輯,共鳴與衝突,想辦法撩動用戶的情緒。

總結:

其實說到底,為什麼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可以十萬加,除去本身粉絲基數的問題外,關鍵在於文章裡面藏有傳播因子。

什麼是傳播因子:乾貨、共鳴、衝突。

大凡十萬加的文章,看完後,都會讓人產生某種情緒,情緒包含多種多樣的,不管是無奈消極,還是積極愛國的,總之撩動用戶情緒了,就會產生二次傳播。

大部分從事內容運營的小夥伴,可以去認真研究一下,你的用戶群體一般會面臨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會讓他們產生什麼情緒。所謂的爆文,關鍵就在於對用戶情緒把握的恰到好處。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寫出具有傳播性的文章,而不是追求十萬加的數字。

關於作者

北小小,新媒體運營策劃崗。 90 後互聯網職場人,一直在互聯網運營行業任職。在營銷航班,小小她表現得很活躍,很好學,很能刻意練習,相信她一定會越來越棒的。


10萬+微信爆文的常用套路都有那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