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濤:2015,微信「幫」了藝術品拍賣

季濤:2015,微信“幫”了藝術品拍賣

2015年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現象:藝術品拍賣在微信上的宣傳攻勢十分猛烈。各家拍賣行都充分利用了微信平臺上的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上進行拍賣推介的發佈和轉發,拍賣品、拍賣預展、拍賣現場直播都在微信上被讀者們一覽無餘。這當中,有拍賣企業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中國嘉德拍賣、北京保利拍賣、北京匡時;有媒體人的公眾號:雅昌藝術網、藝術財經、大象視界;有收藏家、研究者的公眾號:武英書畫、一粟山房、芷蘭齋。加之各個企業群、媒體群、專業群等微信群的相互呼應,從而形成了文物藝術品市場的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藝術品拍賣市場面對的客戶群體是一個小眾群體,全國所有參加過藝術品拍賣會的人員加起來也許就只有幾十萬人,每次來一家拍賣行參加活動的有效人數可能就幾千人而已,因此,招商用途的拍賣廣告到達面實際上很窄。大眾新聞媒體面對社會各階層有一定的閱讀率或收視率,但大眾人群中作為拍賣行客戶的比例並不高,尋找到達率高、價格便宜又操作便捷的媒體則十分重要。

不知何時,文物藝術品拍賣開始與微信建立了鏈接,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屬性強、覆蓋面廣、新聞性強的特點,與有著交流直接、操作便捷、傳輸迅速等優勢的微信結合起來則如魚得水。

季濤:2015,微信“幫”了藝術品拍賣

微信推廣對於傳統媒體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其時效性強、發佈方式簡單、便於閱讀、搜索和保存,其藉助智能手機的便攜,有效利用碎片時間等優點,都使得傳統的報紙、雜誌與電視等新聞媒體相形見絀。新聞媒體原本掙拍賣行的廣告費就不容易,自從微博、微信出現之後,拍賣企業把更多的信息發佈放到了新媒體上,專業平面媒體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2015年,陸續有一些平面媒體歇業、關門,一些平面媒體不得已也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如今在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互相競爭的情況下,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利用;很多平面媒體記者在大量轉發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內容,微信也會轉發平面媒體的新聞內容,互補與競爭交織在了一起。

北京匡時拍賣公司市場部經理張敬用該公司的推廣實例說明了這一點:2015年,匡時廣告推廣費用中只有10-15%是用在網絡媒體上的,但實際推廣效果卻遠遠超過這一比例,主要因為網絡媒體,尤其微信方式,很少為硬廣告形式,推廣性價比很高。

比起作為自媒體1.0的微博的開放性,成為自媒體2.0的微信朋友圈的構成,多為朋友、同事與客戶,具備相互來往緊密,互相瞭解,愛好接近的特點。微信內容發佈比起微博更容易得到圈內的關注,所謂投放精準、粘性良好。許多拍賣企業、藝術收藏媒體採用了微信公眾號與其官方微博聯動同時發佈,有效擴大了信息覆蓋面和受眾群。

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拍賣企業、收藏媒體與愛好者個人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人們都在嘗試藉助這一便捷平臺發佈著藝術信息。但藝術品收藏與拍賣的公眾號內容不應該成為硬廣告,不能冷若冰霜,也不能做成平面軟文,應該充分利用藝術品的美觀與直觀特點,圖文並茂地進行介紹。公眾號內容發佈的文字不宜過多,一般數百字足矣!文章內容應儘量通俗、輕鬆、幽默,標題要引人入勝!誰會在手機上花那麼多時間去看一篇過萬字的文章?

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為王,體現出發佈者的品位,為他人提供有益的藝術品信息、收藏知識與快樂。如果公眾號只是一味功利性地以做生意為目的去經營,不談藝術,只意在推銷,把品位不高的商業內容僅靠簡單粗暴的一遍遍重複發送和點贊,最終會使其公眾號越來越招人厭煩,而起不到推廣作用。

微信公眾號內容的策劃應該緊跟當下藝術品市場熱點,比如春拍、秋拍、預展、迎春拍賣、畫展、論壇等,要擅於挖掘拍品後面和拍賣場上的故事。

營銷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統計:有10個人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平均只有2個人往下接著讀完文章內容。因此,公眾號文章的標題設置十分重要。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標題文體:

1、如何體。比如:《如何在拍賣場上撿漏?》

2、羅列型。比如:《信札收藏的五個要點》

3、警示型。比如:《鑑定齊白石書畫中應該避免的幾點》

4、獨享型。比如:《陪你瀏覽最新徵集拍品目錄》

5、借勢型。比如:《“雙十一”網上選書畫》

公眾號的推廣,可以藉助發佈者本身朋友圈的影響力,也可以通過微信群的分享轉發。許多公眾號都是採取求人轉發和發紅包鼓勵的方式進行公眾號推廣,這也許都不能稱其為市場方式,而且紅包獎勵有“受賄幫忙”嫌疑,涉及錢款不多,但金錢刺激方式易使人產生負罪感。而求人轉發常會以反向轉發作為回報,似乎也不是長久之計。公眾號尋求以內容取勝,發佈頻率相對密集並恆久堅持下去,也許才是保持讀者持續增加與自願轉發的市場之道!

最近有人提議用“社交幣”誘導用戶轉發分享。所謂“社交幣”,就是讓自己的文章內容能幫助大家完成某些社交任務,產生社交價值,取代紅包,用戶自發幫你轉發的方式。在推廣藝術品拍賣的文章中,摻揉進一些知識貼和公益貼的內容,能夠幫別人說出內心想法、幫助他們影響到別人的內容。比如,提示最近的重要藝術品展覽和拍賣時間,警示企業老闆“過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提醒大家今天有霧霾別忘了戴口罩等等。帶著“社交幣”內容的文章,會更容易被關注和轉發。

公眾號文章的推送時間要有所選擇。不同的內容應該有自己最佳的發佈時間,發佈時間是與推送內容、微信定位、目標用戶、後臺數據等相關。可以預先進行測試,找出規律,最終確定推送自家信息的最有效時間。

一般而言,公眾號文章於早上八點左右或者晚上九點以後進行推送最佳,因為早上正好是很多人起來打開微信的時候,心情是相對比較愉悅,覺得內容不錯的信息會主動去分享;而晚上九點以後,人們的心情也會比較輕鬆愉悅,會主動去瀏覽資訊,通過微信去跟朋友溝通,這時候推送的信息容易被看到。對於媒體人和藝術品收藏家,時間上相對自由寬鬆,關注微信的時間也比較多,公眾號文章的發佈時間可以更加多樣。

季濤簡介:

理學碩士,留英學者,註冊拍賣師。目前任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諮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拍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拍賣術語標準化起草小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曾參與編寫《拍賣師論談集》1、2集、《中國收藏20年》、《中國收藏年鑑》、《中國拍賣二十年》、國家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拍賣通論》、《拍賣經濟學基礎》、《拍賣基礎教程》、《拍賣實務教程》等,主編了《拍賣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拍賣策劃書精選》,著述有《拍賣師主持理論與技巧》、《當代北京拍賣史話》、《拍賣師主持教程》等書。主持過數百場藝術品、土地、房產等的拍賣會,先後三次在新加坡、香港主持藝術品拍賣會。

季濤:2015,微信“幫”了藝術品拍賣

更多拍賣預展類信息,請掃描“拍賣圖錄”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