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他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在戰場上勇猛果敢,並且他的部隊在戰爭中是傷亡最小的。他被人稱為美國的“

坦克之父”,在第二次戰爭中,他享譽盛名。他治理的軍隊,軍紀嚴明、作戰勇敢。同時他又是一位缺點很明顯的將領,打罵士兵滿口髒話。可就是這樣一位將領,在二戰中讓敵方部隊聞風喪膽。他還是一個典型的西部牛仔的形象,美國現如今的軍禮,就是由他的發明演變過來的。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在這篇文章,筆者就帶大家瞭解這位二戰時期美國有名的陸軍四星上將——巴頓

不去步兵營,選擇組建美國坦克部隊

巴頓原本是在美國特級上將潘興手下當秘書,在潘興手下做事,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管是在軍容軍紀還是在戰爭方面,巴頓都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潘興的指導。

巴頓是一個酷愛打仗的將軍,他非常喜愛戰爭。因此在潘興手下幹了幾年的秘書之後,偶然的一天,他突然找到潘興說:“將軍,我要到前線去戰鬥。”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在一戰中,英國利用輕型坦克,在戰場上能足足向敵方推進五公里。在英國沒有輕型坦克的時候,要犧牲十幾倍的兵力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因此,潘興決定要在美軍當中建立屬於自己的坦克部隊。於是潘興就對巴頓說:“喬治,我給你兩個選擇,要麼去步兵營當個營長,要麼去組建個坦克部隊。”這個結果對於巴頓來說有點為難,去當個營長確實能夠打仗,但是侷限性太大。如果去坦克部隊,當時美國還沒有坦克部隊,對這個大家都不瞭解的武器,這樣就會影響自己的發展前途。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於是,巴頓就寫信給自己的老丈人,諮詢該怎麼選擇。他的老丈人是美國的紡織業巨頭,他的老丈人回覆說:“我不瞭解戰爭,我只知道那些對於敵軍,打擊最大的武器才是最值得的。”收到回信的巴頓,立刻到了潘興那裡,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去組建坦克部隊。

整頓軍紀,而且軍容風貌立馬煥然一新

巴頓是一個對自己和對士兵要求極為苛刻的將軍。為何這樣說呢?或許是受到自己的老上司潘興的影響,巴頓不允許軍營士兵的皮鞋有灰塵,不佩戴鋼盔,甚至整個軍營中不能有女人的畫像。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在二戰期間,也就是1942年,巴頓被調到了美國的第二軍。他在那裡當軍長,這個第二軍當時在美國是出了名的軍紀渙散,戰鬥力弱。可不幸的是,巴頓來到了這裡。

巴頓的到來,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部隊的軍容軍紀,因為這個部隊的軍紀特別散漫。

一天早晨,巴頓六點多就去吃早飯。食堂裡面只有零零散散的人在吃早飯,於是巴頓就問食堂人員,是不是所有的軍官都吃過早飯了。食堂的人員回答說:“早飯的供應時間是6到8點,現在還沒到8點。”於是巴頓立刻下令,以後早飯的供應時間是6點,之後便停止供應早餐。緊接著又問伙伕,你的護腿呢?伙伕回答說:“將軍,我是個廚子。”巴頓立刻反駁:“不,你是個軍人,罰20美元。”之後又在軍人的領帶、鋼盔、皮鞋上面規定重罰,這一個小小的舉措,使得整個兵營裡面的軍容紀律立刻好了起來。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後來這個軍隊的事情,震驚了美國軍隊高層。當時的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來軍隊視察之後,簡直是不敢相信。一個軍紀相當渙散的軍隊,在巴頓到來沒多久,立刻變成了一個軍紀嚴明,敢於衝鋒的部隊。因此,巴頓的治軍形象在美國軍中廣為流傳。

他熱愛士兵,但對於逃兵巴頓從不客氣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一個優秀的將領,必然要有自己的鐵血手腕,巴頓當然也不例外。巴頓有一個習慣,當戰事失利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他要到軍營當中去找回勇氣。有一次巴頓去自己的兵營去看望士兵,一個在戰場上受了重傷的士兵躺在那裡,奄奄一息。巴頓撲通一下跪了下去,將一門勳章放在了士兵身上,並在他的耳邊耳語了幾句。起來之後立刻宣佈了一項指令,那就是在戰場上受傷超過三次的士兵,可以立刻護送回國,因為他們已經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同時他們也為自己祖國做出了貢獻。

他是美國“坦克之父”,對軍紀一絲不苟,愛士兵但對逃兵從不手軟

當他起身要走,一個士兵出現在他的眼前。只見這位士兵全身完好無損,巴頓立刻叫來護士,將這位士兵的病例拿了過來,診斷書上寫著:輕度抑鬱症。後來在巴頓的追問下,這名士兵說出了真相,他原來是害怕戰場的炮火。原本就不怎麼高興的巴頓,此刻火冒三丈,立刻罵了起來,你這個懦夫等等一些難聽的話,並立刻將這位士兵送到了前線。

不幸的是,這一幕被美國的記者給記錄了下來,並且這件事很快就被軍部的人知道了。好在被艾森豪威爾後來不追究,最終這名士兵也如巴頓所願,成為了一名勇敢的戰士。戰爭結束後,當這位戰士想把自己的勳章送給巴頓時,巴頓已經離開人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