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備受矚目的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評選

落下帷幕

愛爾蘭建築事務所 合夥人伊凡娜·法瑞爾和雪莉·麥克納馬拉摘得大獎

她們也是自1979年第一屆普利茲克獎以來

42屆獲獎者

普利茲克建築獎由美國芝加哥普利茲克家族通過旗下凱悅基金會創立,每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位或多位當代建築師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責任感等優秀品質,以及他們通過建築藝術對人文科學和建築環境所做出的持久而傑出的貢獻,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和"業界最高榮譽"。 本屆評委會由8人組成,主席為斯蒂芬·佈雷耶(美國),其他成員分別是巴里·伯格多爾(美國);德博拉·伯克(美國),安德烈·阿拉尼亞·科雷亞·杜·拉戈(印度);妹島和世(日本);本妮德塔·塔利亞布(西班牙);王澍(中國);瑪莎·索恩(美國)。本屆評委會一致認為:


“他們通過研究獲得對建築地點的深邃理解,

憑藉敏銳的洞悉力、開放而又總是充滿好奇心的探索精神

以及對文化和氛圍的深刻尊重,

讓自己的建築作品對周邊環境乃至整個城市做出最恰如其分的回饋,

同時仍然保持新鮮感和現代感。”


▼▼▼

獲獎者簡介


伊凡娜·法瑞爾(1951)與雪莉·麥克納馬拉(1952)相識於校園時代,彼時兩人都就讀於都柏林大學(UCD)建築學院,師從新晉加入的理性主義建築師們,力圖挑戰學術機構固有的思想與文化。1976年畢業時,兩人雙雙獲得留校任教的難得機會,她們在UCD執教直至2006年,並於2015年被聘為客座教授。“於我們而言,教學始終是一種平行現實,”法瑞爾評論道,“這是我們嘗試提取經驗,並將其饋贈給未來世代的方式,讓他們隨著文化的發展人盡其才。因此,教學是一項雙向的工作,我們在向學生學習,同時希望學生也能從我們身上有所獲益。”


▼▼▼

設計作品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利馬大學UTEC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米蘭路易吉·博科尼大學


在掌聲和祝福送給她們的同時

我們不禁要問,

什麼樣的建築師容易獲得大獎?

是否有套路可循?


▼▼▼

評獎標準和價值取向


普利茲克獎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幾乎不追隨流行趨勢和大眾焦點,也不根據建築師的地位和名聲判斷,這應該是它能夠保有公平和權威性的重要原因。評委之一的王澍曾在採訪中提到,普利茲克獎評判“好的建築”的標準近年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方面眼界更開闊了,原來是比較精英主義的,獲獎的都是著名建築師、大師等,現在更看重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而對於商業性是有警惕的。另一方面,會有更多思考建築和建築師如何面對社會的變化,比如財富的不均衡......”

回顧最近8年的獲獎者,普獎的取向可以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1)開創性地使用形式和技法,並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語彙風格,如伊東豐雄(2013);2)對地域性的形式、材料和細部研究和繼承,尤其是傳統文化符號語言的再表達,如王澍(2012)、RCR(2017);3)包含人文關懷,擴大建築師的社會責任邊界,如阿拉維納(2016)、坂茂(2014)、奧托(2015);4)眾望所歸,終生成就的大師,如多西(2018)、磯崎新(2019)。


從歷年各位獲獎建築大師的設計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價值取向的微妙變化,他們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造型設計的獨具匠心和無限創意。正如布亞斯·拉菲利(Baires Raffaelli)在他的《建築造型速成指南》一書中對於建築造型的定義,是“建築外在的視覺表現”,其中包括線條、輪廓、形狀和構成。


所以,今天我們不講理論、概念、場地、功能以及掃興的、繁瑣的後期建築設計工序,只談美學,一起盤點各位獲獎大師設計作品背後的造型邏輯。


▼▼▼

歷屆獲獎大師們作品背後的造型邏輯


2019

磯崎新

(Arata Isozaki)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日本建築師磯崎是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第46位獲獎者,也是第8位獲得該獎的日本建築師。

不拘一格、風格多變既是磯崎新對自己的評價,也是外界對他的評價。普利茲克建築獎評語稱:“磯崎新的作品類型多樣,包括從鄉土特色到高科技的多元化呈現。顯然,他沒有追隨潮流,而是在走自己的路。”

造型解析:水戶藝術館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在原本規則的體量上塑形,一種力量或多種力量之和作用於一個原本規則的體量,會產生新的造型。新造型需考慮未來的功能、結構和光照。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移動和旋轉規則體量的邊界和頂點,並在造型時考慮未來的功能。

2. 在沒有添加任何內容的初始體量上進行操作。

3. 均衡地處理所有表面,強調其是一個單一的體量。

2018

巴克裡希納·多西

(Balkrishna Doshi)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第40屆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給了印度建築師巴克裡希納·多西,鑑於他作為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師的眾多貢獻,鑑於他在誠信方面的堅定典範,鑑於他對印度及其他地區的不懈貢獻。

“自然是我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造型解析:Aranya Low-Cost Housing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對於巴克裡希納·多西來說,建築不應只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關注社會需求。他在印度土生土長,看到當地窮人的居住環境十分惡劣,於是在1989年在Aranya設計了一個大型低收入人群住宅項目,改善了當地八萬居民的生活條件。Aranya Low Cost Housing,不但提供不同尺度的單元,在住宅之間設有大量共用空間、庭園,營造出一個和諧共享、互相支持的社區。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通過使用同一種形狀和/_ _或處理手法,使得序列中的所有體量都歸屬於一個系統。

2. 沿著某一軸線排列體量,或每隔一段距離有節奏地重複,注意必須保持同等的相隔空間。重複過程中的間隔構成了節奏,使得整個序列得以被識別和丈量。

3. 若你需要創造一個有不規則間隔的序列,那麼請使用相同的元素進行重複, _不然就會得到一組邏輯上無法關聯的體量


2017

RCR Arquitectes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RCR Arquitectes的三位建築師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對建築嚴謹審慎而細緻入微。他們協調自然與空間之美、兼顧功能與建造工藝,作品充滿敬仰與詩意,滿足著人們對建築的傳統需求,在本土精神與國際特色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造型解析:Bell-lloc Winery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Bell-lloc Winery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雖然場地廣闊,RCR仍把酒莊嵌入了山坡內,以便維持原葡萄樹生長的土地,又可利用地下的低溫為酒窖儲藏的幽暗適宜的空間,以自然生態的方式保持場地原有地景。設計同時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鋼材,繡鋼板的顏色與山坡地的黃土色相互呼應,鋼板的間隔開逢更可引入適量光線,而一段玻璃牆面將樹林景色拉入建築空間。酒莊與自然和諧的設計希望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地下酒窖,如同穿梭於森林之間,並在室內感受到休憩的空間、體驗光影的交會。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如果你想隱藏體量,那就將其完全埋入地下,並通過景觀設計來柔化通向它的路徑。

2. 至少在地下佈置一處空間來引入日光和空氣。

3. 在地面上標記出底部建築的規劃空間和體量元素。

2016

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

(Alejandro Aravena)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Innovation Centre UC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從原有體量中挖除一部分,如同切割並取出原本內嵌的部分一樣。

2. 用統一的手法處理原體量的表皮。

3. 在開挖處使用不同的材料或顏色,以此來強調挖除的操作。


2015

弗雷·奧托

(Frel Otto)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奧運會奧體公園主場館屋頂© Christine Kanstinger


2014

坂茂

(Shigeru Ba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Aspen Art Museum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分割立面,嵌入透明玻璃。

2. 在透明立面之後放置實體板材,用以處理光影效果;想象一下,夜晚內部燈光照亮之後,你就能看到它。

3. 考慮遮陽系統、能源利用和日常維護。


2013

伊東豐雄

Toyo Ito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Tod's表參道旗艦店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根據某種幾何或參數邏輯生成框架。

2. 將框架同時運用為立面圖案和結構元素。

3. 在框架的空檔處巧置玻璃或其他實體幕牆。


2012

王澍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寧波博物館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11

艾德瓦爾多·索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Cinema House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先放置項目的主體量,再把較小的體量橫向地緊貼其上,以此來清晰地展示兩者。

2. 若你想讓體量看起來像是一個被開鑿過的單體,則在每一部分使用相同材料。一般說來,懸挑和後退部分的開口要相互獨立,且富於變化。

3. 若你想讓掛置的體量看起來像是主體的增生,則使用不同的材料和開口 方式。


2010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

(SANAA)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New Museum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重疊放置那些可以很容易區分形狀的體量,小心不要將它們混亂交織在 一起。

2. 互相之間可以略微旋轉、滑移或推拉,但需有所關聯。

3. 按此文所說的規則,使用你選擇的顏色、材料和裝飾來處理這些體量。


2009

彼得·卒姆託

(Peter Zumthor)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The Therme Vals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保持實與虛的比例(即牆體與開口的比例)小於1。虛的越多,體量就越被消減,從而使圍合出體量的外表面得以展現。

2. 運用單一的材料、手法和顏色來定義建築的外殼。

3. 強調圍合出體量的外表面的厚度。


2008

讓·努維爾

(Jean Nouvel)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53 West 53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如果你想讓一個體量看起來高大,那就在它邊上放一個矮小的。反之亦然。

2. 如果你想讓建築對準某一個方向,那麼朝向該方向的體量需遠大於其他方向上的。

3. 運用對比來強調方向、色彩和美學特色。


2007

理查德·羅傑斯

(Richard Rogers)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蓬皮杜中心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通過放置體量在視覺和實際上都分隔出空間。

2. 運用形狀來暗示方向和路徑,並尊重場地上現有的體量。

3. 外露出建築系統的入口。


2006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

(Mendes da Rocha)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Cais das Artes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如果不想改變地面空間的連貫性,那就把體量架離地面。

2. 地面空間必須有連貫而無層級的路徑。如果需要層級感,則用地面處理加以展現。

3. 給開敞空間分配不同的功能,使體量底下的空間與其周圍空間有所不同。


2005

湯姆·梅恩

(Thom Mayne)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Emerson College Los Angeles Center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要在兩個體量之間留有足夠大的空間,使得兩者都能被清晰地辨認。

2. 使兩個體量之間的空間在每個方位上都有功能。若內部被包含的空間是懸置的,則亦需要為其上下的空間作功能安排。

3. 主體空間需要用簡單純粹的幾何體,以使得內部被包含的空間更容易被辨認。


2004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造型解析:Port Authority Building (Antwerp)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三點造型要素:

1. 規避歐幾里得幾何(平面幾何)與柏拉圖體(正多面體),僅使用高等級的幾何體。

2. 運用計算機程序來模擬有機形態;必須要有能控制形體的參數,以使體量具有可操作性。

3. 僅在體量上使用一種材料。若外殼沒有與結構體系相吻合,則獨立地設置開口。


▼▼▼

更多普利茲克建築獎建築大師作品等你分析


2003

約翰·伍重

(Jørn Utzo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02

格倫·馬庫特

(Glenn Murcutt)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01

雅克·赫爾佐格與皮埃爾·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00

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9

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8

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7

斯維勒·費恩

(Sverre Feh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6

拉斐爾·莫內歐

(Rafael Moneo)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5

安藤忠雄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4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贊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3

槙文彥

(Fumihiko Maki)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2

阿爾瓦羅·西扎

(Alvaro Siza)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1

羅伯特·文丘裡

(Robert Venturi)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90

阿爾多·羅西

(Aldo Rossi)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9

弗蘭克·蓋裡

(Frank Gehry)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8

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8

奧斯卡·尼邁耶

(Oscar Niemeyer)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7

丹下健三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6

戈特弗裡德·玻姆

(Gottfried Böhm)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5

漢斯·霍來茵

(Hans Hollei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4

理查德·邁耶

(Richard Meier)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3

貝聿銘

(I.M.Pei)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2

凱文·羅奇

(Kevin Roche)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1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80

路易斯·巴拉甘

(Luis Barragá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979

菲利普·約翰遜

(Philip Johnson)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2020年普利茲克獎公佈,看獲獎大師們的設計套路

1 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普利茲克獎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