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戰勝焦慮症?

Dawn-遠


一,焦慮是什麼
焦慮=關切+威脅
我的理解:焦慮就是對你有切身息息相關事物的未來風險的一種預警。
二,焦慮的好處和壞處
焦慮具有兩面性:它讓你困守一隅,也幫你破局突圍。
焦慮只不過是對於未知前路的一種模糊不清的恐懼感,它總是指向未來的,也總是在傳遞危險信息。
焦慮是一種來自身體內部的預警信號,它提示你需要對一些潛在危險做出矯正性回應,如果你據此進行了恰當反應,那它自然就是健康的,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美好。
三,焦慮的來源
焦慮源自對我們所關切的事物可能遭受威脅的感知
由於能夠幫助物種存活下來,焦慮這一情緒才能在進化中得以保留。
誘發焦慮的三大原因:對資源不足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拒絕/否定的恐懼。
關鍵的有兩個:1,和你的利益息息相關,如果和你無關,則你不會感到焦慮;2,預計未來有風險,如果大腦潛意識評估後無風險,則不會產生焦慮
四,遠離焦慮的方法
讓你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識。
如果你沉迷於某些消極想法,它甚至能讓你“全線崩潰”;但同時,它也可以成為提高個體目標意識、激發對某事的關切程度、喚醒希望的催化劑。
認知/行為流派(通過改變想法從而改善行為)和正念治療(通過專注於當前感受而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兩大領域。
你的注意力投注到哪裡,你的精力和情感就跟到哪裡。專注於最愛的喜劇,你就會跟著哭隨著笑;糾結於前夫的律師的各種噁心伎倆不放,你就會換來自己的怒氣衝衝、萬分沮喪。因此,要想不受制於焦慮,你就得學會從當前焦慮中轉移注意力。
(關鍵字:注意力即幸福)

龍哥要說事


我是精神科醫生,我來說說我對焦慮症的看法吧。

其實,焦慮症還是屬於神經症範疇,焦慮情緒也是我們人類最常見的情緒之一。那麼糾結是如何產生焦慮症的呢?有人說也是遺傳因素,我卻不這麼認為。


是我們生下來就焦慮嗎?我們小時候看到東西就會焦慮嗎?並沒有啊!我們每次焦慮的時候好像看到了一樣事物,然後我們賦予了這樣事物一個屬性或者說意義,然後這個意義又因為某種原因讓我產生了焦慮。那麼如果我們能在最初改變這個意義是不是就能改變焦慮呢?我想是的。


可能有朋友說“太抽象了,聽不懂”,那我們就接著舉例看看,比方說我看到A或者想到A就會產生焦慮情緒,那麼如果我最開始就把A當成BCD,是不是我就不會焦慮了呢?雖然執行起來很難,但是確實完全可行。

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治療焦慮症被廣泛應用的森田療法就是類似的原理,其中的順其自然,就是忘記事物的特定屬性,一切順其自然。

當然,焦慮症的心理治療往往都需要長時間堅持治療,而且同樣的心理治療對每個人的效果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仍然需要藥物治療緩解急性焦慮,這裡對於焦慮的急性發作最有效的當屬苯二氮卓類藥物,副作用是可能存在鎮靜左右。對於慢性病程的焦慮可以使用SSRI類的抗抑鬱藥物,長期使用效果穩定可靠。



戰勝焦慮我們依靠的還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焦慮的你!另外告訴你,我也吃過焦慮藥的。😅😅😅


我說精神


  焦慮症是一種神經症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沒有緣由的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常表現為坐立不安、煩躁不寧。這是現在人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多與社會環境壓力太大、身體上病變,而心理承受能力又太弱有關。

  一旦出現焦慮症,需要勇敢面對,不能過多逃避,要想辦法戰勝它,具體方法如下:

  一、學會自我鬆弛,不要讓自己長時間處在緊張情緒中,這樣不利於身體恢復,平時還需要多進行一些心理暗示。

  二、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戰勝一切苦難,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恐懼。

  三、學會進行自我刺激,焦慮症病人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可以讀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籍,或從事體力勞動,轉移注意力,忘卻痛苦的事情。

  四、學會自我催眠,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等問題,可以採取一些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催眠。

  五、懂得自我反省,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無意間又會想起,讓人痛苦不堪。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洩,發洩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這些,那麼是有可能戰勝抑鬱症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你好,我是心理學專業,我來嘗試回答。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概念本身,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一般焦慮症的表現有: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如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 如果一旦確診為焦慮症,可以根據病史、家族史、臨床症狀、病程及體格檢查、量表測查和實驗室輔助檢查,其中最主要的是臨床症狀和病程。

早期可以採用一些簡單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如果分數較高,需要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進一步檢查。神經症的特點,即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礎,起病常受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症狀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變作基礎,與病員的現實處境不相稱,但病員對存在的症狀感到痛苦和無能為力,自知力完整,病程多遷延。 治療模式需要依據具體診斷結果來看:一般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溝通,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專業知識,引導和幫助患者改變行為習慣、認知應對方式等。藥物治療是治標,心理治療是治本,兩者缺一不可。歡迎關注 自然會有答案





檸檬心理


其實很多焦慮的情況都是有突然地清閒和無事做從而胡思亂行所導致的。

現實中,確實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當你突然變得沒事做的時候,他會多想,如這時候有軀體不適,會將精力過多的放在不適上面,產生過多的緊張和擔心,容易導致焦慮症。

焦慮症的病因

想要戰勝焦慮症需要題主自己明確自己焦慮的原因所在。“焦慮症,一不是神經病,二不是精神病,它屬於焦慮障礙裡的一種,它是由於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

這些症狀持續存在,給人們帶來痛苦,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功能,造成了心理痛苦”。

任何一種疾病都有一個高發人群,焦慮症也不例外。

一般認為焦慮症與遺傳、職業、環境、自然災害、收入、教育、性格等因素有關,當人們受到的心理創傷和應激越大,患病率越高。

怎樣戰勝焦慮症

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對治療越有效。輕度焦慮以心理治療為主,也可通過自身去自愈,例如:打球、游泳、爬山、和朋友聚會聊天。中重度焦慮,以藥物治療為主,配合心理治療、物理治療、自身運動療法。

我們要及早發現情緒異常,及早干預,及早就醫,藥物的增減也應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避免病情的反覆。

家屬及社會要正確地認識焦慮症,不要去歧視他們,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千萬別對他們說“想那麼多幹嗎?沒有的事!”類似的話。


湖南醫聊


你都不懂得焦慮症怎麼來的,何談治癒?

這樣人家說怎麼治癒你都相信,現在人都是病急亂投醫,今天張三說吃藥可以治癒,你去吃藥,明天李四說心理疏導可以,你去心理諮詢。最後病沒好還發展成抑鬱症了

焦慮症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

焦慮就是人的思維――人體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產生的。

心腦能量不足――應激事件刺激――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神經官能症

神經官能症包括:焦慮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等

我們看到,生理異常導致心理異常

心腦能量不足――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

心理疾病發展的五個過程

應該如何調理呢?

有人說,唸佛經,道德經,這都是通過避免應急事件產生腦神經細胞異常,達到鎮靜的作用。

調理的話需要從根源著手,補充增強心腦能量的營養,彌補心腦能量不足問題。

比如:心力茶,心力粉,心肌肽等


健康管理師強子


在看下面的文字前,你首先要確定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焦慮症。

你是心理有病,還是在亂扣“病帽”?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我的很多來訪者都是戴著自己或他人扣的“病帽”來到諮詢室的。這些人在來之前,都會先上網查查,對照著網上的症狀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病,到底是什麼病。其實,心理學是一個很神奇的領域,不管你有沒有病,不管你到底是什麼病,只要你看了,你覺得是什麼病,你就是什麼病!就像說你拐,你就拐,走兩步就會拐,不拐也得拐一樣!所以,我不太喜歡我的諮客給自己亂扣“病帽”。生活中,很多自以為學了心理學的“略懂”人群,有時不會給自己亂扣“病帽”,卻總是給他人亂扣“病帽”。以此彰顯自己懂心理學,殊不知這樣會給自己和他人心理健康帶來“莫須有”的負性心理暗示作用。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anxiety),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遇到重要的事件,著急、緊張,有可能屬於正常的焦慮情緒。只有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持續時間過長,嚴重影響正常的人際、學習、工作、生活,才有可能是病理性的焦慮。


怎樣戰勝焦慮症?

  1. 正視焦慮。

每個人都會有正常的焦慮,適當的壓力或危機感,是生活前進的動力。焦慮是人和動物的本能,是面臨危機時正常的情緒反應。它能提高人和動物的警覺性,並採取行動去避開危險和處理困難,最後度過難關。喬布斯焦慮,所以每次PPT都要修改1000多遍,所以才能把蘋果產品做到極致。所以,我們不要怕焦慮,要去了解它,瞭解焦慮背後的價值和意義,看到焦慮到底在指引我們做些什麼,並且向著焦慮指引的方向去前進時,焦慮感會降低。

2.鍛鍊身體。

研究表明運動可以讓人興奮、放鬆,能夠增強大腦灰質的功能,降低焦慮發病率。

3.堅持內觀。

在自己狀態較好的時候練習內觀,關注自己的呼吸、身體感受,增強運用意念引導放鬆的能力,焦慮發作時,可以運用平常的技巧來快速平復自己的情緒。


若曦認為:焦慮不是猛虎,是陪伴我們躲避風險的靈犬,只是有些人狗小,有些人狗大而已。別怕它,更別想趕走它,友好地對待它,它就不會突然發飆了。


(若曦: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大學心理老師、兒童心理諮詢師,秉持玩中學的教育理念,培養了一個2歲識字2000多,9歲讀書破萬卷的女兒。)

#頭條情感學院#


若曦心理小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在我們身邊經常能聽到他或她患上了焦慮症。那麼什麼叫做焦慮症呢?

焦慮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常見類型,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分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兩類。發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不良生活事件、軀體疾病等有關。

主要症狀表現在:

1情緒症狀,患者表現為與現實情境不符的緊張、恐懼、過度擔心。常表現出坐臥不寧、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如頭痛、入睡困難、做噩夢、易驚醒。

2植物神經症狀,表現為心慌、心跳、尿頻、尿急、出汗、四肢發冷、手抖、手指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張、緊壓或窒息感、食慾不振、口乾、腹部發脹並有燒灼感、便秘或腹瀉、月經不調、性慾缺乏、陽痿等軀體症狀。

患者很難控制自己的擔心,容易激怒,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擔憂,會導致嚴重失眠。由於過分緊張或擔心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更影響了理智時應有的思維和決策,而且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重複出現。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擾。更有甚者,有"要死去‘’、‘’要發瘋"、"要暈倒‘’的感覺。如何改善這種焦慮症狀呢?

一般而言,中醫認為焦慮主要是肝氣瘀結或心陰不足導致的。肝氣鬱結與情緒有關,心陰不足,往往與虛熱有關。可在醫師指導下,前者服用逍遙丸及後者服用天王補心丹等。

再者,焦慮症首先得從自身入手,學會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多與周圍人溝通交流,有時困擾自己的問題,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解決,別人可以幫助你分擔煩惱,減少自己的壓抑。到戶外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達到放鬆的目的,睡前喝杯熱牛奶,有助於緩解一天的疲勞和緊張的情緒,幫助睡眠。如果焦慮難以控制,可考慮服用抗焦慮藥物,如苯二氮卓類,常見的安定片,劑量儘量按最小劑量服用,症狀緩解後馬上停藥,以免產生依賴性。

然後相信焦慮並不可怕,聽從內心,不要糾結,做好自己就行。學會干預心裡:不要為難自己,放過自己,其實自己做得已經很好了,要陽光些,開心快樂,困擾都是不現實的一種妄想。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樂觀豁達的去看待一切事物,用積極樂觀的思維會帶給你足夠強大的力量來戰勝黑暗的焦慮之風,真真正正擺脫焦慮,恢復正常的生活。




中醫精典分享


焦慮是一種較常見的情緒狀態,比如擔心即將到來的考試、擔心在工作中表現不好或擔心社交場合出醜等,這就是焦慮。

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症。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處了焦慮心境外,還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出汗、手抖、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生活、學業、工作、人際等壓力也組建增大,焦慮的體驗也越來越顯著。因此,對於過度的焦慮狀態,我們應及時調節、及時干預。根據個人焦慮症狀的嚴重性程度不同,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出建議:

1.放鬆訓練能幫助我們學習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這對緩解焦慮的情緒有明顯的作用,且便於操作,包括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瑜伽、沉思、想象一種安靜的場景等。


2.對於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認識行為療法在近年來受到了普遍的認可。認知行為治療認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使認知更加合理化。在行為方面,為了更加理想的自我嘗試帶著恐懼去發展一下人際交往能力,將自己的選擇付諸行動,在行動中進一步強化合理的認知。

3.若焦慮症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可以採取藥物治療的方法。比如一些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類藥物,可以幫助你緩解焦慮症狀,讓你鎮靜下來。雖然這些藥物都是經過臨床試驗證明的安全類藥物,但是要注意不要讓自己在心理上對藥物產生依賴。並且,認知行為療法這種心理層面上的干預,也可以與藥物治療結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理奶爸


首先判斷是否是焦慮症,焦慮症表現:急性焦慮(也叫驚恐發作,突然嚴重的窒息感、頻死感和精神失控,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痛頭暈,驚恐萬狀,奔走驚叫),慢性焦慮(也叫廣泛焦慮,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沒有耐心,交流時不耐煩,遇事驚慌失措,朝壞處想,休息時坐立不安,搓手頓足,擔心意外,神經功能出現心悸、多汗、胸悶、口乾,便秘,尿頻尿急,呼吸急促,陽痿早洩、月經紊亂、皮膚潮紅或蒼白。

焦慮症容易伴發抑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也是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的誘因。

病理病因: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γ-氨基丁酸三種神經遞質分泌紊亂。

治療方法:主要採用心理放鬆療法和抗焦慮藥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