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張居營《慢慢變富》一書

導讀:《慢慢變富》是雪球大V閒來一坐話投資的第二本書。作者張居營常以股市中普通的投資者自居,所以這本書也是寫給股市中那些屬於個人投資者的書。作者認為,個人投資者能夠深深體會到股市投資上的喜怒哀樂,並且懂得在精英雲集、強手如林的股市上,賺錢的不易與艱辛。其次是在今天中國的股市投資界,“話語權”似乎更多是掌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中,很多“意見領袖”也多是機構投資者出身,雖然其中不乏格雷厄姆、費雪、芒格、巴菲特等投資大師思想的踐行者,但是短期排名的制度安排以及資金性質,決定了他們很多是交易型投資者,細細地考察他們的交易行為發現,他們的投資思想、投資理念與我們真正仰慕的投資大師們的又相去甚遠。不具備各種信息、調研等優勢的個人投資者,顯然是不能機械地盲目效仿學習的。可以說,市場上關於投資的書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真正給我們個人投資者以很大啟迪與幫助的有價值的書似乎並不很多。所以,作者認為不出書則已,出則出一本讓我們普通的個人投資者看了就懂,懂了就管用的書。這點不得不誇讚作者寫書很實在!


深度解讀張居營《慢慢變富》一書


一.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慢慢變富”是出自兩位世界鉅富——巴菲特和貝索斯的對談!

據說,有一次Airbnb的CEO 布萊恩·切斯基和亞馬遜的 CEO 貝索斯坐下來聊天,兩個人談到了他們共同的偶像巴菲特。於是,切斯基問貝索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麼?”貝索斯說:“有一次我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深度解讀張居營《慢慢變富》一書

深度解讀張居營《慢慢變富》一書

二.作者自述與總結

全書分為五個篇章,且每個篇章均力求戳到我們個人投資者的一些“痛點”。

“思想篇”,告訴你應當樹立怎樣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理念,應當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投資系統,主要是解決我們在股市中“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好了這個“大是大非”問題,我們在股市投資中才容易進入順風順水的境界,而不至於處處吃敗仗,也就是,道正就不怕路遠。(作者自述,以下為該章節總結)

1、買入股權、利用市場、安全邊際、能力圈;2、複利本質、池塘效應;本金少好練手,成熟後下重注;3、賺企業成長、市場獎賞的錢。做企業分析師。市場有可能短期無效,長期有效(投票機和稱重器);4、目標跑贏長期無風險利率、滬深300、長期通脹。靜心關注“比賽場”、忽略“記分牌”。耐心、伺機而動;5、打破思想關閉機制,大量閱讀、建立多學科思維模型、完善交易系統;

選擇篇”,告訴你在幾千家上市公司中如何快刀斬亂麻,儘快地聚焦優秀的投資標的,以解決盲目選擇、無所適從的問題。(作者自述,以下為該章節總結)

1、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鐘。不疾而速、慢就是快。只有長期持有優秀企業的股票,才會體會到它確實是個好東西;2、投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定要放在優秀且價格低估或合理的優秀企業上;3、賣出除非基本面惡化,即商業模式被顛覆或競爭根基被動搖(一時增長放緩令判);4、負面清單(八不投):強週期的不投、重資產的企業原則上不投(要輕資產、高商譽)、單純炒作概念的不投、處在強風口的不投、在天上講重組故事的不投、不在行業內相對勝出的不投、處在快速易變行業的不投、看不懂的不投;5、差的商業模式:資本密集且產品無重大差異、產品過剩且產品僅為一般化產品、產品成本與價格完全由市場競爭來決定;6、產業的供應過剩,再加上不加管制的價格或成本廝殺,最終只會帶來慘淡的經營和利潤微薄的結局;7、要搞明白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以及它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如何保持下去。明白商業模式的優劣就在能力圈範圍了;8、市場特許經營權企業:產品或服務被人們需要、產品或服務不可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自由(定價權)、能容忍無能的管理層、能有效抵禦通脹;9、要選擇限制性盈餘少的企業、“非限制性利潤”才是股票所有者的股東利潤;10、好企業具有經濟特許權、較少資本投入、跟多依靠品牌商與賺錢。公司雖然有很大的資本投入,但符合投資1美元可創造1美元的價值,衡量標準是長期淨資產收益率;11、護城河:成本、品牌、技術和專利、服務、質量、價格等等。先發優勢、規模優勢、渠道優勢、成本優勢、網絡優勢等。當一家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難以被模仿複製、就能構築起難以逾越的護城河。但要警惕護城河陷阱,定期評估。(成長動能不足、缺少定價權)。“美麗的城堡、寬廣的護城河、廣袤的田野”;12、管理層是否得到肯定的評估、被信賴。使用現金的能力、收益分配股東還是佔為己有;13、消費(嘴巴)、醫藥牛股多,不可忽視中國製造,科技類公司由技術轉向平臺生態型公司,所以投資要與時俱進,保持開放和上進的學習態度;14、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選好企業、等好價格。投資是時間成本的選擇,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平庸企業的敵人;15、選股5性:長壽性、穩定性、盈利性、成長性、有德性;16、巴菲特眼裡的好公司:具有較強的經濟特許權、高於平均值的淨資產收益率(長期高於15%),相對較小的資金投入、好的釋放現金流的能力、誠實能幹的管理層;17、“九把快刀”:比較優勢、經濟特權、文化血脈、平臺生態、連鎖服務、知名品牌、行業命相、央視廣告、養老股票;18、對一家企業商業模式的分析,包括其所屬行業命相的分析,才是投資研究中的核心環節;19、價值股:行業競爭中勝出、行業佔比高發展平緩、淨利率提高、豐富現金流、派發優厚紅利、長期高淨資產收益率、市值較大、較低的市盈率估值;20、成長股:處於行業增量階段、行業之中度不高,收入與淨利潤增速較快,市值相對較小、未來行業空間大,價值擴張期、現金流不好,分紅不好,增速快估值較高;21、價值股怕掉入低市盈率陷阱、成長股怕企業快速成長不在遭遇估值殺;22、ROE=淨利潤/淨資產;ROE=銷售淨利率*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銷售淨利率=淨利潤/收入,資產週轉率=收入/總資產,權益乘數=總資產/淨資產;故ROE提高必須:提高淨利率、加快資產週轉、提高槓杆;23、要找出一家企業長期高於同行業毛利率、淨利率同行業水平的原因,優秀商業模式便能浮現出;24、現金流:淨利潤含金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的比值。理想值大於100%,70%以上比較健康。自由現金流可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相加,結合行業企業所處的的生命週期;25、思維轉換:交易思維到股東思維、股東思維到管理者思維。假想自己要開辦一家公司、假想自己是這家公司的合夥人、假想自己是這家公司的老闆;26、相對於公司對產業的貢獻發展空間,一家公司有多大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能維持多久更重要;

“估值篇”,告訴你如何洞悉一家企業內在價值高低的核心秘密,以解決在估值上拿捏不準、難以破解的問題。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講,估值問題可能是長期困繞他們且難以被解決的一大難題,相信通過閱讀這個篇章,你一定會找到化解估值難題的鑰匙。(作者自述,以下為該章節總結)

1、市銷率(PS,作參考)是現在的每股價格與每股銷售收入的比。當前市銷率與歷史市銷率比較,變化較小的銷售收入使市銷率在相對利潤變化較大的公司進行快速估值方面更有價值。(利潤變化較大的公司可能有用,不能對比盈利不同的行業)銷售收入的價值很難判斷;2、市淨率(PB)是把股票的市值價值和當期資產負債表的賬面價值(淨資產、所有者權益)比較。這種理念認為固定的的盈利或者現金流是短暫的,真正指望的是當前公司的有形資產。但現在很多公司通過無形資產創造價值,較高品牌商譽的公司失靈。市淨率對金融類公司估值好用,但要確保沒有沒有鉅額不良貸款,檢查賬面價值的可靠度;3、市盈率(PE),動態、滾動市盈率;4、市盈率相對盈利成長比率(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比率,比率小於1有投資價值。適合針對穩定成長的公司進行估值,取決於對未來增長的預判,風險與成長性並存;5、內在價值現金流量貼現模型;6、整體估值法、簡單推算法、透支一年買入法、股息率估值法;7、三大機遇:熊市股災時、企業黑天鵝、長期牛股大調整三成以上時,調整30、60、120、250均線位置成交量極度萎縮時;8、預留10%-20%左右的容錯空間,需要根據一家企業商業模式的優劣,以及個人的投資承受能力,持有期限等因素來個性化選擇;9、情景假設進行推算合理估值;

“持有篇”,告訴你怎樣保持長期持有的定力,用什麼樣的“軍規”去管住自己,以解決長期持有過程中的思想動搖、耐力不足的問題。(作者自述,以下為該章節總結)

1、市場的波動根本不是風險,價值投資者實際追求的是低風險高收益,控制了回撤大概率控制了將來的上漲。80%時間可能是賺不到錢的,所有的盈利來自餘下的20%時間;2、短期損失厭惡心理:投資者在損失時,痛苦感受程度兩倍於其在獲利時的喜悅程度。投資者總是寄希望於買在最底部,說到底是投機和貪婪在作祟;3、在股市獲得豐厚的回報,不是要我們做太精明的人,反而要做一個老老實實的持有人;4、大盤低迷時要保持重倉位,大盤亢奮時要適當減倉輕倉,甚至清倉;5、賣出:公司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估價太瘋狂、找到了性價比更好的投資標的;切記被大跌下的賣出、賺些錢樂的賣出。低成本永久持有、全面泡沫化後的賣出、新標的更好更便宜到一定程度再換股;6、十條軍規:不要用宏觀經濟指導自己的投資,不要天天研究大盤(拋棄大盤、研究個股、研究企業,見優秀企業便宜了就買入),不要盲目信媒體,不要朝三暮四,不要怕大跌,不要小盈即滿,不要追逐熱點,不要預測漲跌,不要想暴富,不要盲目相信權威。7、獨立思考、內心平靜;

“修養篇”,精選了我過往寫的關於投資修養的一些思考性文章,涉及個人投資者的心靈脩養、知識修養,以及正確的投資觀、價值觀的樹立。這個篇章,將告訴你個人股市投資的長期成功,實則是自己長期心靈脩養、知識修養的副產品,是自己認知的變現。在我們追求慢慢變富的人生旅程中,“悟股市投資之道,享股市投資之樂”方是投資的真要義。

有人說,投資的道理早已經被投資大師們寫在書上了,確實如此。甚至可以說,投資的道理用一頁紙就能夠寫下來,或者用幾句話就可以高度概括。因此,我在書中闡述的這些投資的“道與術”,也沒有離開投資大師們的思想範疇,更不會有什麼標新立異之處,恰恰相反,在本書之中,我力求用最樸素、通俗的語言,將自己“悟道”的過程,如同與老朋友圍爐而談一樣,掏心窩子般地與你娓娓道來,其中既有自己成功之後的經驗總結,也有投資失誤之後的教訓,甚至說這些投資的經驗和教訓,都是我本人用自己的錢長期“練”出來的。當然,投資永遠在路上,書中的一些認知也難免有偏頗、不當之處,希望讀者朋友們辯證地進行消化。

我國古代的一位禪宗大師曾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並被人們推及人生的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股市“悟道”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真心地希望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本書,儘快地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豁然開朗境界,進而讓自己的投資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讓自己離實現財務健康、財富自由的夢想近一點,再近一點。”

深度解讀張居營《慢慢變富》一書

三.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體系

投資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建立符合自己的一套投資體系。這一點,對於投資愛好者或踐行者來說,尤為關鍵,我的理解是,市場上投資品種豐富,風險不一,根據自身可用資金大小及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分配投資額度,並以自己投資策略落實執行。

優秀企業的股權,是個人家庭最值得配置的資產。通過歷史數據回測,A股中上漲百倍的股票還是比比皆是的,好的股票還是值得投資的。

那怎麼投呢?作者以查理芒格“如果我知道我將在哪死去,我將永遠也不去那個地方”這一逆向思維,提供了“八個不投資”的方向:

①強週期性行業不投;②重資產行業不投;③炒作概念股不投;④強風口股不投;⑤重組股不投;⑥非行業龍頭股不投;⑦快速易變行業不投;⑧非能力圈內不投;

瞭解了不投的方向,接下來什麼行業或股票能投,具有以下特點:

一、好的商業模式。還是逆向思維、排除法。壞的商業模式是資本密集且產品無重大差異、產品過剩且為一般化產品、產品成本與價格完全由市場競爭決定。

二、具有市場經濟特許經營權特徵。一句話簡單概況,就是行業強勢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特許權。具體表現為:

①產品或服務被人需要;

②產品或服務不可替代;

③擁有自主定價權,不受政府限制;

④能容忍無能的管理層;

⑤能抵禦通貨膨脹;

三、具有“護城河”性質。具體表現為:

①成本低;②商譽高;③高技術與專利;④優質的服務;⑤高質量;⑥價格低;

作者根據以上特性及國內外股市歷史數據分析得出,牛股主要集中在醫藥、食品飲料、製造三個行業,那我們如何在這些行業內選擇呢?作者給出“選股5性”、“選股九把快刀”、財報法,且聽我一一道來。

選股5性:

①長壽性,該企業能永續經營、有特許經營權、有護城河;②穩定性,屬於弱週期性行業;③盈利性,淨資產收益率(ROE)長期大於15%;④成長性,在以上三性的基礎上規模的成長;⑤有德性,管理層誠實、能幹;

選股九把快刀:

①比較優勢,企業有國際化視野;②市場經濟特權;③文化血脈,具有文化底蘊或百年老店精神;④連鎖服務,成長性好;⑤知名品牌,是有身後歷史文化底蘊的金子品牌、是有壟斷屬性的獨家或創新品牌、是侵入人心的品牌、是龍頭品牌;⑥行業命相,苦相行業有餐飲業、零售業等;⑦央視廣告,黃金時段的廣告值得挑選;⑧養老股票,這是講持股期限,堅持持有;

財報法:

①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長期保持15%以上;②市場佔有率,有的公司財報會標註,但一般為行業內收入領先的企業;③毛利率與淨利率,可以橫向與同行比,縱向與往年比;④自由現金流,是指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金額之和。結合企業的生命週期(初創、擴張、成熟、衰退)分析;

通過以上方法層層挑選後,確定了具體股票,擇時買也是很有講究的,方法有二:

一、大熊市或大股災時、該企業發生黑天鵝事件時、該股票階段性調整時,這類思路有點類似格雷厄姆的撿菸蒂理論。

二、①市銷率,每股價格/每股銷售收入②市盈率,股價/淨利潤③市淨率,股價/淨資產④市盈率相對盈利成長比率(PEG),市盈率/盈利增長率⑤股息率,股息/股價,衡量標準為股息率大於長期國債收益率。此上五種估值方法,需要活學活用。

選對了還得拿的住。投資沒有什麼秘密,就是與優秀的企業風雨兼程。以年為單位持有,哪怕是30%、50%以上的回撤都得扛得住。那是不是買了就不賣了呢,當然不是,出現以下情形需要賣出:①發現買錯了②基本面發生變化③牛市太瘋狂④找到性價比更好的。

深度解讀張居營《慢慢變富》一書

以下作者自述:

有人說,投資的道理早已經被投資大師們寫在書上了,確實如此。甚至可以說,投資的道理用一頁紙就能夠寫下來,或者用幾句話就可以高度概括。因此,我在書中闡述的這些投資的“道與術”,也沒有離開投資大師們的思想範疇,更不會有什麼標新立異之處,恰恰相反,在本書之中,我力求用最樸素、通俗的語言,將自己“悟道”的過程,如同與老朋友圍爐而談一樣,掏心窩子般地與你娓娓道來,其中既有自己成功之後的經驗總結,也有投資失誤之後的教訓,甚至說這些投資的經驗和教訓,都是我本人用自己的錢長期“練”出來的。當然,投資永遠在路上,書中的一些認知也難免有偏頗、不當之處,希望讀者朋友們辯證地進行消化。

我國古代的一位禪宗大師曾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並被人們推及人生的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股市“悟道”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真心地希望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本書,儘快地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豁然開朗境界,進而讓自己的投資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讓自己離實現財務健康、財富自由的夢想近一點,再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