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考核的KPI指標

A.來料批次合格率=合格來料批次/來料總批次*100%;

B.來料抽檢缺陷率=來料抽檢缺陷總數/抽檢樣品總數*100%;

C.來料在線報廢率=來料總報廢數量(含生產時報廢)/來料總數*100%;

D.來料免檢率=來料免檢的種類數/供應商供應的商品總種類數*100%;

E.成本指標:如價格水平、報價的及時性和客觀性等;

F.供應指標:交貨及時性或交貨週期、訂單完成率、服務水平指標等等。

對供應商的評價涉及到的應該是一套嚴謹的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評價的。

涉及的內容應包括:

供應商的評估是受到條件限制的,特別是對潛在供應商的評估,而且評估的內容是與具體採購的要求相關的。但綜合目前國內外相關企業和學者的採購管理實踐,普遍認為應該包括財務、生產能力和設備、人力資源、質量、生產表現、營銷、環境保護和職業道德方面以及信息技術幾個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也會因不同的使用者和評價資料獲取的難易程度有所不同。

1.財務

財務指標是評估供應商的重要指標。通過選取相關的財務指標可以有效的降低選取財務狀況不穩定的供應商的風險,也可以反映供應商自身的成長性。

建議評估的方面如下:

l 企業過去3年或3年以上的年營業額;

超過3年的利潤率以及毛利和淨利之間的關係;l

固定資產值以及固定資產回報和固定資產利用回報率;l

l 借貸尺度以及資產負債率;

企業有無財務資助者或類似的保證方;l

l 是否有影響供應能力的收購或合併的可能性。

是否該企業所擁有的大客戶數量少,如果一個客戶不再下訂單,那麼企業就可能陷人財務困境。

通常,公司內部的財務人員可以通過研究供應商過去3年或4年內的年度財務報告和分類賬目來進行評估。

供應商的信用報告也可以從銀行提供的信用參考或者委託第三方機構獲取相關財務狀況評估。

2.生產能力

生產能力的定義是: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個生產單位量的有限能力,通常以每單位時間輸出的單位產量來表達。

能力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因為它必須和生產部門如何使用這個概念相聯繫。例如,有些廠的生產能力是以每週5天、每天一個班次來體現的,或以每個月最高2000單位產量來體現。生產能力通常可以通過加班和增添新設備來提高,供應商應該注意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l 一個正常工作週期的最高生產能力。

l 現有生產能力超載或欠載的程度。源源不斷的訂單會導致對供應商生產能力能否進一步滿足訂貨提出疑問;也會對生產能力是否被合理利用產生疑問。

l 如何增加現有生產能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l 用在主要客戶的有效生產能力的百分比。

l 如果買方與潛在供應商達成了供貨協議,那麼這項貨物在供應商生產能力中所佔的百分比是多少?這個數值也可以用年產量來計。需注意的是,應該避免供應商過分依賴一個或兩個客戶。

l 供應商使用什麼系統來安排生產計劃?

3.生產設備

生產設備的評估取決於評估的目的。例如,要評估生產機械,取決於生產什麼產品。總之,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l 供應商是否擁有製造所需產品的全套機械設備?

l 若有設備上的短缺,將如何克服?

l 設備是否先進,是否妥善保養維護? (機器故障會影響交貨)

l 工廠設備的佈置是否合理?

l 是否有明確跡象顯示有較高的廠房管理水平?

l 供應商是否應用了諸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或柔性製造系統(FMS)等軟件?

l 是否有健康和安全措施的規定?

4.人力資源

如果企業人力資源的狀態,對一個企業的當前狀態以及未來狀態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從供應商那裡獲得下面的信息:

l 一線生產者和管理員工的人數及比例;

l 人力資源的利用情況——是每個員工都有效利用,還是有多餘人員無所事事?

l 管理層人員的姓名、職稱、學歷、資格和經驗;

l 是否擁有完整的管理和行政人員的培訓方案;

l 團隊精神和權利下放的激勵程度;

l 企業員工的流動數量;

l 員工對企業的態度,對滿足客戶需求的關心程度;

l 企業文化的主旨是什麼?員工們是否知道?

5.質量

質量是採購方最為看重的採購因素之一。因此,對供應商的選擇需要了解供應商對質量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保障體系的建立情況。

l 供應商是否達到某種質量認證標準(國標、ISO、行業認證)等?

l 供應商是否有產品達到某種質量標準或認證?

l 供應商瞭解和貫徹全面質量管理(TQM)概念的深度和廣度如何?

l 是否已具備檢驗和測試所購的物資材料的方法步驟?

l 供應商具備哪些檢驗和測試手段?

l 在質量方面採用什麼樣的統計管理和控制方法?

l 質量控制是否包括對分包商的鑑定?

l 供應商是否能夠保證買方可以放心地免除進貨時的檢驗?這一點對“及時供應”特別重要。

6.產品表現

對非標準類產品的供應商的評估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建築項目或計算機系統的安裝就屬於這類。此時需要詢問以下問題:

l 供應商有沒有承擔過同類的項目?

l 供應商正在進行的項目是什麼?

l 這些項目的顯著特徵是什麼?

l 有沒有可能引進任何改進或創新?

l 供應商能引用一些什麼樣的客戶做評判者?

7.市場營銷能力

l 營銷觀念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嗎?

l 廣告的投入情況和分佈:電視、電臺、製紙媒體、互聯網?

l 競爭對手和市場競爭策略;

l 售後服務保障的體系建設情況和措施。

8. 環境保護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因素 國家環境方面均具有相關法律法規,IS014001提供了環境保護政策的指導。

如果適用的話,供應商應該制定相應配套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方法步驟。還可以提

出下列相關的問題:

l 有沒有專人負責環境管理?

l 至今為止,物資材料,如木材等是否來自可靠的貨源?

l 供應商產品的生命週期成本是多少?

l 供應商是否安置了將廢物降至最低的設備?是否具備廢物處理和再循環的

設備?

l 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是否有節能的效果?

l 對控制危險品和控制妨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做了什麼樣的安排?

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包括:

l 供應商是否有相關銷售和採購的道德政策?

l 由誰負責政策的實施?

l 有無確保客戶所提供信息的保密性的指導意見和方法步驟?

l 在收受禮品和接受款待方面的原則是什麼?

l 在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又有什麼樣的處理原則?

9.信息技術 通過互聯網進行採購交易已經是大勢所趨。在辨析新的供應來源;搜尋產品

信息包括產品、價格和送貨、訂單跟蹤以及獲取技術諮詢和售後服務方面互聯網

和電子商務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通過以下的問題就可以知道供應商在電子商務的應用和開發方面的程度。這

些問題是:

l 貴公司有沒有網站?

l 網站提供什麼信息?

l 貴公司的電子商務能處理什麼樣的業務活動?

l 貴公司是否是通過

——減少或免除文檔工作?

——縮短訂單週期?

——減少庫存?

——提供有關產品和庫存的實時信息?

——提供合作計劃?

——集成供應鏈運作?

另外,在調查瞭解中還需要對供應商本身的供應部門進行一定的瞭解,瞭解

其採購戰略的制定、實施和部門運營狀況。當將其納入採購戰略合作伙伴的時候,其採購管理的水平勢必會對產品質量、生產滿足供應程度、產品價格產生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