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被遺忘的二戰軸心國——無恥泰國

日本在亞洲首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的序幕,和遠在歐洲的意大利、德國及其僕從國結盟成為“邪惡軸心”。二戰時期,亞洲保持獨立的國家只有中國、日本、泰國三國,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成為殖民地淪陷。傳統日本以“一舉之力”在亞洲和中國以及歐洲殖民者作戰,殘暴無比。但作為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泰國,為了所謂的“大泰國”,泰國的鑾披汶·頌堪政府於1941年12月21日和日本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和日本成立了亞洲版的軸心國。《日泰攻守同盟》規定雙方互相尊重獨立主權完全自主,一方和他國處於戰爭狀態時,另一方必須在軍事、政治、軍事層面立即全力支持和援助,戰爭狀態下協議一方不得撇開另一方和帝國進行任何意義的協商。協議的簽訂表示泰國正式加入法西斯陣營,成為迫害世界和平陣營的一員。


亞洲被遺忘的二戰軸心國——無恥泰國


泰國在和日本簽訂《日泰攻守同盟》前,在自身慾望的推動下,主動進攻法屬殖民地政府,以獲得其所期望的土地。當時的法國殖民政府在諒山地區被日軍輕易擊潰,兵敗如山倒,進而引起在日本資助下的越南殖民地民族主義者的獨立浪潮。法國中南半島殖民政府在日本的攻勢下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調解重兵開始鎮壓日本資助的越南獨立行動,泰國鑾披汶·頌堪政府此時看到了法國人在殖民地西部的薄弱,準備趁機發動對法國的軍事行動,一舉把在法國控制下的所謂“大泰國”的地區控制權奪過來。

1940年9月,泰國在和法屬中南半島殖民地的邊境地區集結了超過6萬人的軍隊。而此時法屬中南半島地區雖然有一支5萬多人的軍隊,但大多數軍隊在越南北方防禦日本人和在越南各地平叛,實際上可以動用的軍隊不到2萬人。法屬中南半島政府更是因為本土淪陷,一部分政府流亡他國,另一部分(維希政府)投靠德國,使得維希政府想要派兵和運輸軍事物資到法屬中南半島地區,無論哪一方都是強烈反對的。泰國有對法國人的本土優勢,而且因為其地理優勢和靈活多變的外交手段,泰國軍隊的“現代化”程度較高,雖然在質量上比不過法國人,但在數量上對法國人有壓倒性的優勢。

法泰兩國在12月份,法泰雙方在邊境你來我往,小衝突不斷。在越來越繁多的軍事衝突下,法國人兵力短缺的問題再次被放大,表現得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知道如果自己還一味的和泰國人進行這種對抗,總有一天自己會失敗的。殖民地在日本人的資助下變得不穩定,本土援助被隔絕,孤身奮戰。法國人介於此種情況,決定先發制人,集結兵力逐個擊潰泰國人,來達到以戰促和的目的。法國人的幻想被叢林的惡劣環境無情打破,泰法邊境叢林濃密,交通不便,法軍集結十分困難。法軍的集結速度一度緩慢,為此法軍徵集了大量民間車輛。法國人順利進入泰國境內,但泰國人人數多的優勢也顯現出來。泰國人一邊調兵阻擋法國人,另一方面調集兵力穿插到法軍後方,斷絕其補給地點。法軍陷入了隨時被包圍的尷尬境地,空軍的飛機數量泰國人遠遠多於法國人,制空權在開戰不久後便被泰國人控制住了。法國人只有海軍因為其“特殊性”對泰國人有些許優勢,但卻對大局起不到決定性的改變。

法國人物資匱乏的問題隨著戰爭的進行愈發尷尬,雖然有軍隊效命,但是有槍無彈。在戰場上,法國人使用彈藥錙銖必較,使得很多局部勝利不能擴大化。戰爭的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法國面對泰軍的攻勢越來越力不從心,無法應對泰國人的進攻。雖然敗局已定,但作為“文明人”最後的倔強讓他們不能認輸,一時兩者還僵持不下。此時正肆虐亞洲的日本找上門來,幫助泰國擊敗法國。這也既可以找一箇中南半島的盟友,又可以削弱法國人在亞洲的勢力,一箭雙鵰。法國人在泰國人和日本人的雙重攻勢下才終於抵擋不住,最終投降,丟失了除越南外的大片法屬中南半島殖民地,法國人的國際影響力在遠東地區一落千丈,也讓日本人真正看清了法國人的虛弱,為後來的日本全面侵略做了引子。

在泰國第一次正面擊敗歐洲殖民者後,“收復”了失去的土地,全國的親日氛圍一下子被提高了,所以兩者很快就結盟了。政府雖然和日本結盟,但泰國的政治是“三元制”政府親近日本,軍方卻是不一定,所以想要真正和日本結盟,還是比較複雜的,各方進行了“多方斡旋”,,但為了自己的名聲又需要一個臺階下,這也就是“128登陸”。泰國只是進行了微弱的抵抗,便“投降”了。日本和鑾披汶也快速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泰國以“主動中的被動”加入到了日本在亞洲的侵略戰爭中。泰國跟隨著日軍的侵略腳步,也開始肆虐中南半島,還和駐守在面對的中國遠征軍作戰,企圖進攻吞併中國的西雙版納地區。不過因為泰軍的軍事實力泰國貧弱,軍隊進攻到中國邊境已是精疲力竭,後方還要緬甸人發動游擊戰,才使得泰國人沒有對中國發動攻擊。

泰國在日本的幫助下還侵吞了馬來西亞的大片領土,使得“大泰國”達到鼎盛!不過所在盟軍在亞洲地區的發力,使得泰國國內也飽受戰爭之苦,盟軍隨意轟炸著沒有什麼像樣防空能力和空軍作戰能力的泰國城市,這也是泰國人殘骸中南半島的一種報復!

二戰結束前,鑾披汶政府主動下臺,文官上臺,推行“最後的親盟軍”政策,使得泰國在二戰結束後找到了一個泰國是被迫加入到日軍的藉口,更是在之後還以“受害者”的身份向日本索要了鉅額賠償!

泰國人在戰爭結束後不想歸還佔領的法屬中南半島殖民地的領土,認為這些領土不是泰國參加二戰時獲得的,而是單獨在和法國殖民政府發生戰爭時“收復”的,戰爭還是法國主動發起的。但二戰在法泰開戰前便已發生,更重要的是戰爭後期泰國和日本“結盟”,這就是泰國人參加二戰的鐵證,不容反駁!泰國最後還是在法國的政治壓力下才屈服的,撤出了這地控制區的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