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則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童年期的經歷會深深烙印在每個孩子心裡,這也就是不少人一直在強調原生家庭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如今雖不是“棍棒教育”,但是幾種新型的“家庭暴力”正在滋生,它不會讓孩子的身體遭受傷害,可是對心靈的摧殘遠比打罵威力大。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原生家庭就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當我們從懵懂無知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穩重的大人,從小到大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模式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性格、脾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父母的行為舉止更是直接影響子女性格的形成。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圖片均源於網絡 圖文均無關

如何判斷一個原生家庭的幸福程度與否呢?主要看一個孩子的性格、心理以及行為表現等。

A:在不好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表面上一副淡然、無所謂的模樣,實則內心和骨子裡超級自卑。

對於愛情的渴望度很高,可是卻不敢觸碰,不敢靠近,只能將那份喜歡暗藏在心底。

遇事不敢和父母講,再多的困難都只有自己默默承受著。

內心敏感,生性多疑,脾氣很差,一個小小的點兒都能引爆。

比同齡人更早熟,看世界的眼光更現實,比一般孩子更有危機感。

小時候只想快點長大逃離家庭,長大後不敢輕易成家,害怕遇上父母那樣的人。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B:在幸福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

單純善良,覺得這個世界都是美好的。

做任何事情都是底氣十足,因為有家庭作為堅強的後盾,根本沒有後顧之憂。

和父母相處融洽快樂,十分放鬆,一起聊八卦,和媽媽是閨蜜,和爸爸是兄弟。

有充足的安全感,在感情裡十分主動,與喜歡的人交往時無拘無束。

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拐彎抹角,不會曲意逢迎,會直言不諱的說出自身想法和感受。

敢於擁有夢想,且大膽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對比一下,就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一個孩子的童年幸福程度直接關係一生,由此看來,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氛圍和教育環境有多麼的重要,以下三種新型“家庭暴力”正在摧毀一個孩子幸福的童年,你“中槍”了嗎?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三種新型“家庭暴力”來襲

1、冷漠型“家庭暴力”

冷暴力最傷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少父母總是以“忙”為藉口搪塞他們,孩子的熱情一次次被家長的冷漠澆滅,一味的敷衍只會使其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愛,進而產生沮喪的心理,長期如此,不僅會影響親子感情,還會導致孩子變得冷漠無情。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子女時在看手機,並且經常會使用”嗯“”啊““哦”“好的”“等一等”這樣的語氣詞來敷衍對方。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2、高壓型“家庭暴力”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英子,因為媽媽的高壓教育方式,崩潰到選擇跳河輕生,並且對著媽媽大喊:“我就是想要逃離你”,此時媽媽才幡然醒悟,因為自己的高期待、高控制壓垮了女兒。

每個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用太過理想化的要求去“綁架”孩子的生活,讓他按照自己設想的樣子成長,只會無形中徒增壓力,使其內心過於緊張、焦慮。

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叛逆,用固執和偏差的行為來保護自己,或者過於懦弱,難成大事。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3、攀比式“家庭暴力”

中國父母真的很喜歡攀比,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一場無形的馬拉松,總將子女跟別人家的相比,並且挖苦嘲諷自己孩子,這樣會使其產生自卑的心理,始終認為自己技不如人,而且會讓子女產生父母不愛我、不喜歡我,他們更喜歡XX的想法。

抗得起的孩子或許能夠越挫越勇,而心理脆弱的會因得不到尊重和平等,一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進入青春期後出現叛逆心理,一心和父母對著幹,刻意疏遠父母,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三種新型“暴力”正入侵中國式家庭,比打罵更傷娃,治癒要用一生

幸孕姐認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存在以上行為,望各位父母好好反思,真誠地與孩子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