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劉邦又叫劉季,沛縣人。他的父兄都是普通農民,他卻不願意從事生產勞動,而且嗜酒好色,疏財樂施,性格開朗,度量寬宏,平易近人。所以他父親認為他不能發家致富,是個無賴。

長大後他當了本縣的泗水亭長,與縣衙的官吏混得很熟,經常同他們開玩笑。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有一次縣令的好朋友呂公因避仇家遷來居住,縣上的官吏們都去恭賀。由蕭何收受賀禮,規定禮品不夠千錢的,只能坐在堂下。劉邦走來遞進禮單,上寫“賀錢萬”,實際上一文錢也沒帶。呂公看到禮單覺得奇怪,親自出門迎接。他一見劉邦的相貌神態,十分敬重,便邀請入席。熟知劉邦為人的蕭何嘲笑說:劉季只會吹牛,辦不成什麼事。劉邦卻滿不在乎地坐了首席,嘲弄座客,談笑風生。

飲酒當中呂公遞眼色留他久坐,客散之後,呂公對他說:我生平喜歡觀察人,見過不少的人,沒有誰有你這樣的儀表風度,希望你珍重。我有一個女兒,願意許配給你。席散後呂婆抱怨說:平常總誇女兒好,要嫁給貴人,縣令對你那麼好,想求婚都沒有答應,怎麼許給劉季呢?呂公卻說,這不是你們懂得的。終於堅持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她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呂后。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其後秦王朝徵發各地刑徒到咸陽修築驪山陵墓,沛縣就派亭長劉邦押送本縣刑徒到驪山去服役。一路上刑徒不斷逃亡劉邦防不勝防,合計一下恐怕走到咸陽時都會跑光。到達豐邑西邊一個地方,他停下來喝酒。到了晚上,便把所押送的刑徒全部釋放,說:你們各奔前程吧,我自己也打算逃亡了。刑徒中有十多名壯士願意跟隨劉邦,他們就隱藏在芒碭山林水泊之間活動,沛縣青年聽到這個消息也紛紛前來參加。

陳勝起義後,很多郡縣民眾都殺掉長官響應。沛縣縣令十分驚慌,也打算反秦自保。縣吏蕭何、曹參勸他說:您是秦王朝的官員,現在想率領沛縣人民起來反秦,恐怕人們不會聽從。希望您召回從前由於反秦而逃亡的人,他們大約有好幾百,有了這批人支持,就不怕人們抗拒了。縣令於是叫樊噲去找劉邦,這時劉邦手下已聚合上百人了。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當劉邦樊噲等率眾來到時,縣令又反悔了,他怕控制不住,便閉門守城並打算殺死蕭何、曹參。蕭何等翻城跑出來投靠劉邦,他們寫了封信射進城中,號召城裡父老子弟不要為縣令賣命,只有殺掉縣令、響應起義軍才是出路。城中民眾果然起來殺死縣令,開城迎接劉邦,並推舉他為沛公,宣佈起義。這時是秦二世元年九月。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劉邦和蕭何、曹參、樊噲等聚合沛縣一帶青年兩三千人,活動在今蘇、魯、豫、皖交界地區,在轉戰中得遇韓國舊貴族張良。張良的祖父和父親曾相繼擔任韓昭侯以下五世韓王的丞相,秦滅韓後,張良盡散家財圖謀報仇。秦始皇二十九年巡遊東方時,張良物色到一位勇士攜帶一把120斤重的大鐵椎,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不料誤中副車,只把秦始皇嚇了一跳,便下令全國大搜捕。張良逃到下邳隱藏起來,有一天在橋上碰見一位老人,贈送張良一部《太公兵法》,從此他便經常用心研讀。陳勝起義後,張良也結合百多名青年人起兵。他們原打算去投奔景駒,在路上碰到劉邦的隊伍便參加到劉邦軍中。張良常和劉邦談論《太公兵法》,劉邦很欣賞,經常採用他的計策。張良和旁人談起《太公兵法》,人們都不理解。因此張良非常欽佩劉邦,下決心輔佐劉邦。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劉邦在這一帶轉戰半年多,勝敗無常,發展不大。秦二世二年四月,項梁擊破秦嘉、景駒,有眾10餘萬,成為楚地反秦的主力。劉邦便去見項梁,項梁撥給他5000±兵和10名小軍官,於是劉邦就參加到這支大軍中隸屬於項梁麾下。此後劉邦經常同項羽一道配合作戰,屢立軍功,逐步發展為楚軍主力之九月,項梁在定陶戰死後,項羽、劉邦等退保彭城。楚懷王封劉邦為武安侯,在派遣宋義、項羽等北上救趙時,命令劉邦另帶一支隊伍往西進攻關中。同時他還宣佈,諸將誰先進佔關中就在關中當王。這時秦軍還相當強大,經常主動進攻擊破各地義軍,所以,諸將都認為這個任務異常艱鉅而不願去。只有項羽因為秦軍殺死了項梁,決心報仇,願意同劉邦一道進攻關中。可是楚懷王部下一些老將卻說:項羽為人果斷勇悍,他的軍隊常常殘暴地屠城,破壞經過的地方。現在秦地民眾也深受秦皇帝的迫害,如果派一位忠厚長者前去撫慰,可能更容易成功。項羽去了反倒不好,還是劉邦去合適。於是楚懷王只派劉邦西進,叫他沿途收羅陳勝、項梁西征時流散的士兵,卻讓項羽北上去同秦軍主力決戰。

劉邦率領的西征軍兵力異常薄弱,儘管並未遭遇秦軍主力,開始四五個月也只能在今山東、河南交界處徘徊,進展不得。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二月進至高陽,有個叫酈食其的“狂生”替劉邦策劃時指出:你帶領烏合之眾散亂之兵不滿萬人,卻想直入關中,簡直是自投虎口。酈食其建議進攻高陽附近擁有豐富儲糧的文通要衝陳留,並表示願意先去說服他所熟悉的陳留縣令歸順。劉邦採納了這個意見,果然順利佔領陳留,這才得到整頓發展的機會。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也糾合數千人跟隨劉邦西征。接著就在開封附近打了第一個大勝仗,大破秦將楊熊,楊熊雖然逃脫卻被秦二世問罪處死。先是張良向項梁建議立韓國公子成為韓王,由張良輔佐他帶領千多人經營韓國舊地,在潁川郡流動襲擊秦軍。這時便同劉邦會合,攻佔十餘城。劉邦派韓王成留守陽翟,自己率領張良等從輾轅進攻洛陽。由於進展不利,便改道南下進攻南陽。

秦南陽郡守出戰失敗,便退回城內堅守,劉邦就越過南陽西進。張良反對,說:您雖然急著想入關,但秦兵還很多,又憑藉著險要的地勢。如果不先佔領南陽,被他們前後夾攻,那就危險了。劉邦便連夜繞道轉回南陽,換了一套旗幟,黎明時又把南陽包圍起來。南陽守派人翻城出來會見劉邦,對他說南陽是一個大郡,人民眾,蓄積多。官員們自以為投降了也難免一死,所以登城堅守。您如果留下來攻城,傷亡必大,影響您入關。要是放棄不攻,又覺得後路準保。您最好的辦法是設法招降南陽郡守,封他一個官爵,讓他替您留守,您卻抽走他部下的精兵帶著去西征。這樣不僅地廣兵多,前面的秦王朝地方官吏也一定會聞風歸順,您就會一路通行無阻了。劉邦聽了點頭稱好,於是接受投降,封南陽守為殷侯。這時是秦二世三年七月。由此西至武關(今陝西商南縣東南),沿途秦王朝地方官吏果然紛紛迎降。對武關以西的秦守軍,劉邦也採用賄賂招降軍官的辦法,使其上下猜疑軍心懈怠,然後伺機襲取。這樣經過兩三月,便在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漢初沿襲秦制,也以十月為歲首,漢元年十月緊接秦二世三年九月),順利地進到咸陽。這時,秦王朝內部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三年來,趙高施展種種陰謀手段,玩秦二世於掌中,最後控制了秦王朝,獨攬大政,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他自以為聰明得計,其實這樣的倒行逆施恰好是自掘墳墓。正是他的胡作非為,瓦解了秦王朝的統治機構,促成了章邯等秦軍統帥的投降,葬送了秦軍主力。從劉邦入關的進展情況也可以看出,秦王朝的覆滅完全由於政治上解體。單從軍事力量上較量,劉邦連奪取一座中等城市也很困難,根本談不上遠征關中。但是,他進軍沿途的秦王朝地方長官卻是人人自危,各懷鬼胎,只求如何保住性命,無心抵抗。所以當劉邦一採取招撫為主的方針,發動政治攻勢,局面頓時改觀,各地大都望風歸順,進展十分迅速。不妨說趙高的所作所為,客觀上有利於農民起義軍推翻秦王朝。

等到秦二世三年八月,以劉邦、項羽為主力的農民起義軍進逼關中時,趙高哄騙秦二世的“關東盜無能為”的說法,就不攻自破了。他只好請病假不去朝見秦二世,二世派人責問趙高,趙高害怕被殺,便把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和弟弟郎中令(皇宮警衛隊長)趙成找來策劃政變。他們藉口捕賊,讓閻樂領兵千多人來到皇宮,通過趙成為內應驅散宮廷警衛,抓住了秦二世。死到臨頭的秦二世竟然提出什麼“願得一郡為王”、“願為萬戶侯”直到“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種種愚蠢可笑的要求,當然全都落空,被迫自殺。趙高於是召集朝臣宣佈秦二世罪狀,並說:秦本來是王國,始皇統一天下改稱皇帝。現在六國都恢復了,秦只保有關中一隅,還是恢復稱王為好。於是打算擁立公子嬰為秦王。但是趙高是靠秦二世而上臺的,他這樣把秦二世當作替罪羊拋了出來,豈能遮掩得過?幾天工夫,公子嬰便設法誘殺趙高並夷其三族,野心家陰謀家終歸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遭到應得的懲罰。不過,風雨飄搖的秦王朝經過這一番折騰更是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公子嬰只當了四十六天秦王,劉邦的軍隊便首先到達霸上,子嬰請求投降。有人建議把他殺掉,劉邦說:楚懷王所以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大處理問題。現在敵人已服罪投降,殺掉不好。於是接受其投降,把子嬰交官吏看守起來等候處理。劉邦進入成陽,看到秦宮中華美的陳設,漂亮的婦女,以至金銀珠寶獵狗駿馬等等享樂的東西成千上萬,就想住下來快活一番。樊噲批評他說:您是想奪取天下,還是想當個富翁?我看這些奢華的東西正是秦王朝滅亡的禍根。希望您趕快回軍灞上,不要在秦宮停留。劉邦戀戀不捨,哪裡肯聽。張良也說:正因為秦朝皇帝這樣胡搞,您才能來到這裡。如果您一來又喜歡這一套,那就是幫著壞人幹壞事了。“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您應當聽從樊噲的意見。劉邦這才把官室府庫一一查封,回到灞上軍營中。

回營後,劉邦又召集父老集會,公開宣佈:諸位受秦王朝嚴酷的法令迫害多年了!

我國諸侯有協議,先進關中的就在關中稱王,我應當為關中王。我同諸位只約定法律三條:“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苛酷的秦法全部廢除。我這次來是為父老們除害的,決不會“侵暴”,請大家不用害怕。我現在駐軍灞上,是等待諸侯聯軍到達後共同商定善後處理辦法。


父親認為他是無賴,長大後他了亭長,最後他成了漢高祖

這就是著名的“約法三章”。

於是他派遣使者配合秦王朝原有地方官吏把這些意思通告各地,秦地民眾聽了非常高興,爭先恐後地奉獻牛羊酒食勞軍。劉邦又推辭不接受,說是倉庫儲積很多,軍隊不缺供應,不要破費大家。民眾更加喜歡,唯恐劉邦不能留在關中當王。這些正確的政策措施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同時,有遠見的蕭何在進入咸陽後,又先把秦丞相府的律令圖書收集起來,這些做法,對以後楚漢相爭的勝敗都有重要意義。但是,也有人向劉邦建議:關中是最富庶的地區。現在章邯投降後,聽說項羽已封他為雍王,他們若來,恐怕您就站不住了。請趕快派兵把守函谷關,不讓諸侯聯軍進來,同時徵發關中人民入伍以擴大軍隊,準備抵抗。

這個錯誤意見劉邦也聽從了,遂使他與諸侯聯軍尤其是同項羽的關係出現裂痕,惹起了大麻煩,差一點搞得全軍覆沒不可收拾。又多虧張良和樊噲的忠誠機智勇敢,才得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